名人的读书方法:读书要讲究效益

2017-03-17

名人的读书观是什么呢?他们是怎样快速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名人的读书方法,相信这些文字会给你带来启发的。

名人的读书方法:读书要讲究效益

草婴告诉我,他喜爱并致力于托尔斯泰、肖洛霍夫、莱蒙托夫等大师的作品翻译,也醉心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笔下那些流动的和弦与带色的音块,它们给人们以想象的空间与表述的节奏感,这对一个文学翻译工作者是必需的。

草婴对音乐的偏爱使他孕育成一种独特的表述风格:恬淡雅致、冼炼清新。他不喜欢用欧化的长句子来直译或意译地再现原作,而是主张用容易上口的简炼短句来“化”出原作。这样的译书宗旨,这样的兴趣偏爱,形成了草婴独特的治学世界,——“涉猎面不能囿于一个狭窄的天地,各种不同样式的艺术模式所具有的不同味质的养份,对我们都是极有益处的”。

他读所有能找到的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等人的作品,为了能尽力接近原作的灵魂和神韵,敏感地体味凝聚在其深处的意蕴;他读《红楼梦》、古典诗词,欣赏绘画、音乐,为的是让诗句、音符、线条锤炼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广泛的涉猎迎来丰收的硕果:他翻译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当代英雄》、《安娜.卡列尼娜》等30多部译作受到读者的欢迎,原作深刻的内含与译文年具有的诗的凝炼、音乐的节奏感,构成了一种绝妙的契合。

草婴的读书观与他的翻译观一样,很是独特。他认为,生命有止、精力有限,读书量也有一个极限,读书关键是要讲究效益。他告诉我,国外有人算了一笔帐:一个活到七八十岁的人,一辈子平均可读中等厚薄的书2000本,书的种类浩如烟海,2000本只是个小浪,就更不轻易放过,像买东西一样,必须精心挑选,挑优秀的和有价值的来读。草婴主张,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应该以读经典名著为主,他严肃地说,对任何文学作品最高的评判来自读者,最严格的考验则有待于历史,名著的可取之处是它们已经经历了这双重考验。

草婴对读书方式很有研究,他认为,好书必须精读,反复读,领略其精髓,并化之为自己的东西;对一些杂志、报刊、以及其它书籍,要以浏览为主,旨在收集信息,了解动态,扩大知识面。精读与浏览有区别,但也有共同之处。几天就把一本名著翻完,可能留不下什么东西;硬捧着自己讨厌的书来啃,也未必会有收获,草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就是:“要带着一种渴求去读,”就像去听一支心爱的曲子,欣赏一曲仰慕已久的名画,那么,既使是一聆一瞥,色彩与旋律也将永远留在记忆中。

草婴(1923年生),文学翻译家。浙江镇海人。现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译,上海作家协会外国文学组组长。译有巴甫连柯长篇小说《幸福》等。

名人的读书方法:好书补读不要嫌迟

闻悉青浦28代名医、市人民政府参事、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时希老人撰写的《中国历代医学家传录》,即将完稿,我特地到他的寓所拜访。

71岁的何老告诉我,这部书稿有260万字,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今年的重点书目,海外报纸已经介绍了它将出版的消息。“260万字”!我一听咋舌,而当何老将他近年来出版的书籍一齐放到书桌上时,我就更为惊讶了。那里不仅有《何氏历代医学丛书》等中医理论著作,还有《小生旧闻录》、《白门楼》、《监酒令》等戏曲研究著作,何老要写这些书,得读多少书啊!我们的话题就从这儿开始。

何老早在学生时代,就是个书迷。那时,他把父母给的上学车费全用来买书,放学时,往往从出校门开始读,边走边读,路上总要读两小时左右,这样一直读到毕业。当了教师后,再这般读,会给学生笑话,他又找到新的办法,学校附近有一家小酒店,他把书带到酒店里,每天教完课,坐在那里喝完一盅,稍醉意,便舒舒服服地坐在那边读起书来,每天至少读到天黑才回家。日子久了,酒店掌柜还专门在他的桌边设了一个小书柜,让他放书用。前些日子,卫生部一位部长听他的朋友介绍何老坐在酒店门口目无他人、全神贯注读书的情景,笑得前仰后合。

“何老,您那时主要读些什么书呢?”

何老回答说:“当然主要是医书,但又不仅是医书,几乎什么书都读。”他以为,医生的养料决非全在医书上,如果不注重从其它方面吸取,他的知识面就不会广。何老是学中医的,这又怎么离得开学习优秀的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遗产呢?他几乎买齐了唐宋元明清的文学笔记丛书,当时出版的艺术美学丛书,加起来相当于半个人那么高,他从第一册读起,从头至尾整整读了两遍。其它方面的书,如现代文学、绘画、书法、民族、音乐、外国古典音乐等著作,都是他休息时最爱读的书。

我请何老谈谈他的读书方法,他说,在他即将出版的《读<金匮札记>》一书中,总结了自己读书方法,首先是“填入式”,即刚刚开始读书时,往往是大人、老师要自己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没有办法选择;然后是“广泛式”,当感到“填入式”的知识明显不够用时,需要用广泛浏览书的海洋,自己读书来补充;接着便是“专一式”,在广泛吸取各派学说基础上,再来求精、专一家之学。他认为,现在的青年人读书,可以采用“由杂而博、由博而约、由约而专、由专而深”的十六字方针,这里的“杂”和“博”是容易理解的,指人的知识面,而所谓“约”,则是指有意识地约束自己读一个方面的书,最终进入专门研究。他还说,不要老是叹息自己求学时代被耽误了,“好书补读莫嫌迟”,我现在每天还要读几小时的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