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21世纪是充满机会、充满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广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是充满机会、充满竞争的时代。机会和竞争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使人们承受到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的心理压力给人们心理健康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与冲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各方面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广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各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人格完美等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择业心理准备更需要学校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普高扩招,生源大战,学生素质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一、理论价值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比尔斯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1930年5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人的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的含义概括为:个体能够积极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中职生来说,能够积极地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身体上的种种变化,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状态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世纪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就业压力等新形势,容易陷入“误区”,会产生不少的心里矛盾和困扰,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因此,我们教育者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地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质,促进中职生素质的提高。
二、实践意义
1、中职生最终要走上社会,自己独立做事,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必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的去培养和发展自己。
2、处在成长期和发展期的中职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其它教育的基础。
三、国内外心理现状分析
1、在国外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着眼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矫治性层面,以解决或矫治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病,帮助他们适应环境,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预防性与发展性层面推进,欧美全国在80年代都颁发了相关条例,以适应时代要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规模已相当可观,他们每所学校,都设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研究大多仅局限于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2、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足于学科结构与教育对象,年龄特征的不是较多,而从学制体系现状出发,研究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学生群体开展研究,并形成系统成果,寥寥无几。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例,在现有出版物与各种数据库中,针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并不多,即使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着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被人称为“黄金时代”的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生活快速改变,心理发展中出现了许多质的飞跃,人生观逐渐形成,人格日趋成熟,也正是这一年龄的学生生理变化迅速,社会经验缺乏与适应能力不足,加之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值高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社会就业、生存环境严峻等等,均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这一阶段学生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惑,比起其它年龄段的个体来说,又是比较特殊的。由于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中,疏导启迪于手段滞后,加上受社会负面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对校规校纪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引导学生职业逆反心理调试,克服不利于求业的心理值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其它心理问题也因如此,进行心理调试。特殊的就需要个别辅导。
四、实施措施和方法
(一)、实施措施
1、学科主导,各科渗透
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且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应以职业道德课、班会课作为主体,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语文、英语、数学、旅游等学科的常规教学中,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中职生在每一个课堂中都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课堂教学相应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学校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并配备既有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又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员。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整个教学,列入课表,每周一课时,具体授课形式多样化,有讲授式、讨论式、辩论式,问题答辩等,并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直观、新意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主体性。
4、优化课外、校外活动环境。
课外,校外活动是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能和谐协调的过程,它对开阔学生的知识和思想背景提高文化素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以及发展个性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只有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进一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对中职生心理的调适应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的办法,可举办讲座。
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通过问卷调查,心理素质测试了解学生,对于存在问题由班主任或专职心理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6、家校合作
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辅助作用,注重学校教育衔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参阅国内外教育学中有关人格教育,心理教育、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困惑的方法。通过图书和网络资料梳理主要理论,拓展视野,提供指导。
2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
3、经验总结法,根据调查结果,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学校实情,重视积累,及时和定期进行经验总结,寻找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并加以提练、运用和推广,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29
2、杨 玲曲靖市中等师范学校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06
3、丛立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陈 �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心理科学 2001(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