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攻略

2017-05-26

冬至是养生的好季节,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冬至养生攻略。

冬至养生知识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农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可见冬至又代表着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农历十一月又称为“建子之月”。

冬至小知识

早在汉代曾把冬至作为公定节日,文武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在我国台湾则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他们把这一天比做过年一样重要。每逢“冬至节”家家户户搓汤圆,而且把冬至的汤圆分成红、白两种,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冬至之备受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冬至养生

12月22日冬至节气,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保健专家提醒: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因此,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至养生基本原则

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中年养生知识

一、静神少虑(即“壮不竞时,精神灭想”)要求中年人

1.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

2.注意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3.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4.注意仪容仪表,不同的场合装束要得体,心态年轻化,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

二、劳而勿过(《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即“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1.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节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3.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三、节欲保精(《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1.欲不可纵。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节制房事,不可因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健壮则人能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虚衰,多病早夭。《泰定养生主论》曰:“三十者,八日一施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其人弱者,更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施泄。……能保持始终者,祛疾延年,老当益壮”,这说明严格而有规律地节制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2.养血固精。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也就是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用,来说明节欲保精的重要性,而东汉医家张仲景则以“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阐述了节欲保精不但有利健康,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猜你感兴趣:

1.冬至穿衣搭配攻略

2.冬至如何科学养生

3.冬至如何养生

4.冬至怎么养生 冬至养生的方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