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德工商活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企业商业道德严重缺失,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失德行为蔓延滋长。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不道德工商活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起来看看。
不道德工商活动产生的原因
(一)金钱崇拜的思想作祟。
金钱崇拜是西方货币拜物教的产物,即money worship(金钱崇拜)。货币拜物教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西方货币拜物教衍生出来的金钱崇拜,至使市场行为主体过分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这样就会诱发人们的趋利性,刺激人们对物或金钱的追求。金钱崇拜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义”与“利”的天平上,利倾斜了。有的企业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甚至于人民的生产财产而不顾,赚取昧良心的钱。
这些不良行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表现。央视每年的3.15晚会,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上黑名单,但这些危害人们利益的行为却有令不止。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的决策者们过分看重金钱的价值,由此而导致经济效益大大超出于社会效益,在实现的部分经济效益中,是靠失德违法活动得到的。这些行为一旦被曝光,必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企业及其产品将会被消费者所抛弃。所以,金钱崇拜是一种短期行为,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经走出这一误区。
(二)公平竞争遭受冲击。
市场经济一个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竞争。这就好比是一场球赛,比赛双方处在同一个起点,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一方面要看各自的实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要严格的遵守球场比赛规则。否则,技术实力再强,但屡屡犯规,也只能是失败的战绩。
竞争是商品经济社会里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竞争就会作为一种经济机制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有些企业为了在经济活动中战胜同行竞争对手,处于有利的市场位置,把经济活动中的游戏规则视同于儿戏,不惜采取一些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来达到独霸市场的目的。诸如低价倾销同类商品,对竞争对手的商品进行打压。制作虚假广告为自己推销劣质商品,并对同行的同类商品进行诋毁和贬损。有奖销售中,用有问题的商品作为奖品,对消费者进行商业欺诈。利用行政垄断和封建式的地方封锁的手段,划地为牢,干扰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流通,对商品在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制造人为的障碍。
上述行为都是属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破坏公平竞争,使业已形成的均等机会发生倾斜。合法经营企业在经营上遭到打压,非法经营企业却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市场先机。
(三)商业信用束之高阁。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经济形式。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又不能缺少商业信用的有效支撑,否则,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商业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商业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中,诚实守信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有效链条。如果企业过于看重自身的利益,各种服务规范和准则就会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各种失德行为就会发生。由于商业信用的缺失而带来的假冒伪劣商品混迹于市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闹得沸沸扬扬的福建晋江假药事件,到2000年之后的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在流通领域内形成的,但往往由于商品环节把关不严,给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开了绿灯。有时生产者与经营者形成默契,明知是有问题的商品,却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架上,消费者在消费之后,才方知消费品存在问题。为此,消费者不仅对该消费品失去信任,而且对商业企业的信用也产生了怀疑,导致商家的信誉度一落千丈,其形象大大受损。
(四)商品交易有悖公平。
公平交易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条重要的商业道德规范。即使是在中国近代社会里,商品自愿让渡、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买卖不成仁义在等等,经商者把其作为最高信条。
不道德工商活动产生的危害
所谓商业道德,是指工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把每一个企业推向到了市场的最前沿。在这个前提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对企业自身负责,而且还要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使用价值新颖,质量高,价格合适,在市场上就会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消费者就会采取积极的购买行动,企业就会获得理想的利润,在同行竞争中就会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而有的企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市场上打擦边球,利欲熏心,巧取豪夺,并不断地冲破商业经营的道德底线,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