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2017-05-08

高二语文学习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学习高二语文的时候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掌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5、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包裹)

3、以为(古义:把……当做或把……作为;认为……是。今义:认为)

4、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5、贰(古义: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6、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7、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

8、微(古义:如果没有,加入没有;今义:小,细小)

9、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3、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

4、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边远的地方)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得弱小)

7、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8、与郑人盟(盟,名词用作动词,订立同盟)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向西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11、夜缒而出(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当晚)

1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傍晚)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14、臣之壮也(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

1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6、阙秦以利晋 (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消减)

四、一词多义

封:①动词,在植物的根部培土。②动词,聚土筑坟。③名词,疆界;分界。把……作为疆界。④动词,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⑤名词,领地;邦国。⑥名词,古代帝王或大臣在山上筑坛祭神的活动。⑦动词,封闭;封合。⑧量词,指封缄物的件数。⑨形容词,大。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①如,好像;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指示代词。此,这个;④连词。假如,如果;⑤连词,或;⑥至,至于;⑦奈,怎样。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像)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音shuì;④同“悦”,喜欢、高兴,音yuè。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讲话,告诉;④推辞,不接受;⑤告别;⑥文体的一种。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①隐蔽,藏匿;不显露;暗暗地,悄悄地;②深奥,微妙;③微小,轻微;④稍微;⑤旧时指地位低,卑贱;⑥衰败,衰弱;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非,无。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①坏,破旧。 ②谦词 敝人 ,指自己。③疲惫。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①准许。②答应,听从。③赞同。④约数。⑤表处所。

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许之 (人称代词,指郑文公)

将焉取之 (代词,代增加的土地)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邻之厚,君之薄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为什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于之”,从哪里)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来,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六、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于)子亦有不利焉(省略介词)

(郑伯)许之。(省略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省略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宾语)

(郑国)共其乏困(省略主语)

若余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宾语)

(于)君亦无所害(省略介词)

(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此)君之所知也(省略主语)

(秦伯)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省略主语)

(晋国)亦去之(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4、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此)君之所知也。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词通假意义。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惧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同“猝”,突然)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陈”通“阵”,列阵。)

二、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的意义。

发:①头发;②打开;③出发。

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③发尽上指冠(头发)

兵: ①军队; ②士兵; ③兵器、武器。

①进兵北略地(军队)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军队) ④不及召下兵(士兵)

⑤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兵器、武器)

还: ①返回; ②通“环”、绕,环绕。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返回) ②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环绕)

私:①私利;②私自、私下;③偷偷的。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私下)

穷: ①窘迫、走投无路; ②穷尽、完结。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窘迫、走投无路) ②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

为: ①被; ②对付,处理; ③准备; ④做; ⑤发出;⑥因为。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②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③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④乃令秦武阳为副(做)

⑤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⑥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就: ①接近,趋向,走向; ②完成,成功。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接近,趋向,走向) ②轲自知事不就(完成,成功)

引: ①挣扎; ②举起。

①自引而起,绝袖(挣扎)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见: ①谒见; ②被; ③凸现,显露。

①秦王必说见臣(谒见)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

③图穷而匕首见(凸现,显露)

意: ①情意、心意; ②意料; ③意思。

①而伤长者之意(情意、心意) 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意料)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意思)

使: ①让; ②命令,派遣; ③使者; ④使命;⑤出使。

①使工以药淬之(让) ②使毕使于前(让;使命)

③使使以闻大王(命令,派遣;使者) ④见燕使者咸阳宫(出使)

陈:①陈述;②通“阵”、列阵。

①恐惧不敢自陈(陈述)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通“阵”、列阵)

顾: ①只是,不过;②回头看。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看)

③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

提:①携带; ②投掷。

①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携带) 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投掷)

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投掷)

而:①表修饰,相当于“地”或不译。②表转折,却;③表承接,就,或不译;④表递进,并且。

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递进,并且)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表承接,就,或不译)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表转折,却)

④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表承接,就,或不译)

⑤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表修饰,相当于“地”或不译)

三、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则虽欲长侍足下(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微太子言( 古义:假如没有;今义:小,细小。)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眼泪;古今异义;今义,鼻涕)

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不过,只是;今义:看顾,照顾。)

然则将军之仇报(古义:既然这样,那么;今没有这个词。)

仆所以留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既祖,取道(古义:路神;今义:祖先,祖父,祖宗。)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持千金之货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至陛下(古义:殿前台阶下 ,今义:今指帝王、国君)

愿大王少假借(古义:原谅;今义:利用或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目的。)

诸郎中执兵 (古义:郎中;今义:指医生)

皆陈 (于)殿下(古义:大殿下面;今义: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左右乃曰(古义

: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

断其左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事所以不成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左右既前(古义: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

复为慷慨羽声(古义:情绪激愤;今义:不吝啬,大方。)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含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巧。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函封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上朝的衣服)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张开两腿坐着)

左右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五、固定格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 有所以,有用来……的)

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无以: 没有用来……的)

然则将军之仇报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

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乃遂私见樊於期 (乃遂,于是,就)

既已,无可奈何(既已:表已然,已经这样)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乃遂,于是,就)

六、文言句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被动句)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被动句)

则(丹)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省略主语)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 秦王 (省略介词)

可以(之)解燕国之患 (省略宾语)

吾每念(此),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

取之(以) 百金 ( 省略介词)

今(吾)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省略主语)

(樊於期)遂自刎(省略主语)

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省略宾语)

而为(之) 留待(省略宾语)

(荆轲)遂发(省略主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省略宾语)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句)

荆轲奉(盛)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盛)地图匣(省略谓语)

而卒惶急无以(之)击轲(省略宾语)

(太子丹)乃为装遣荆轲(使秦)(省略主语,省略谓语)

人不敢与(之)忤视( 省略宾语 )

前为(之) 谢曰( 省略宾语 )

(此)北蛮夷之鄙人(省略主语,判断句)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秦王)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主语,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秦王)拔剑,剑长,(秦王)操其室(省略主语)

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殿)(省略介词,省略宾语)

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省略主语)

秦王复击轲,(荆轲)被八创(省略主语)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即“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定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即“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省略介词,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为之奈何(即“奈何为之”,状语后置句)

取之百金(即“(以百金)取之” ,省略介词,状语后置句)

给贡职如郡县(即 “如郡县给贡职”,状语后置句)

嘉为先言于秦王。(即“嘉为(之)先(于秦王)言”,省略宾语,状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即“常于骨髓痛”,状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即“燕王于庭拜送”,状语后置句)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