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书笔记2500字

2016-11-12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经常可以听说在城市里生长的人想离开繁华故地到乡村生活,而生活在乡村的人却一个劲地想在城市里扎根。不会轻易满足,充满欲望的人们。

说到《围城》不得不谈谈它的作者——钱钟书先生。

“要认识作者,还是得认识他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由作品去揣摩该作者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存在着误区,不过在此我暂不谈及钱老先生的童年。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尚未翻开书页仅仅是一览上述简介,便开始暗暗期待《围城》的内容,即便在此之前已略有耳闻。

开始读《围城》后,我对钱老先生越是好奇,于是找了一个关于他的介绍节目来看。节目中提到钱老先生一次访美用多国语言演讲,开口语惊四座。哈弗大学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哈里·莱文,他著作等身为人高傲也是出了名的,但他与钱老先生见面后却沉默良久,他人问他沉默缘由他道出: “他的世界我未涉猎。”我想这是对钱老先生的高度赞扬了。

很明显“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作者的博士文凭是否也是虚。”是空穴来风。所以说由作品去揣摩该作者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存在着误区,钱钟书先生在序中这样写着:“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些人物。”刚开始阅读时还没能体会那部分人、那部分人,开篇的景物描写就已深深吸引了我。若去找作品赏析方法的话,我想一定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若说以前我对语文老师所说的开篇写景技巧渲染作用不是十分理解的话,现在便领悟了,美景似乎跃然纸上,扣人心弦。

“漫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成长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托夜景。小圆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交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这一刻我仿佛与方鸿渐感同身受,因这一幕而领会到生命的美善。

除了曼妙的写景,还有引人深思的比喻。“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我想读者们对邮船上的鲍小姐尚留有些许印象吧,她姓氏的来由着实有趣。或许有人会对她引诱方鸿渐而感到不耻,正因如此她姓“鲍”,用杨绎女士的话来解释即是“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由此可见钱老先生的风趣之处。

留学归来的方鸿渐并非学有所成,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凭都是花钱买来的。当我们稍微去了解《围城》的时代背景,会发现他是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缩影。他们有幸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外,在相对进步的外国接受教育,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却缺少最重要的东西——理想,进而无法与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主。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如何?我们也有幸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外,但我们是否抱有理想、有着目标?上历史课时总能听到同学愤愤不平的声音,然而我们对历史束手无策。是的,我们不能改写历史,但我们能创造未来。这个话题太过于远大的话,那就看看眼前吧。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很快要步入大学,有的人会想“现在考大学还不容易吗?”,大可无所事事,最后勉强获得毕业证书,但是总会发现拥有的仅仅是那张文凭,仅仅是那张薄薄的纸。

孙小姐千方百计地追求方鸿渐,终于如愿以偿的与方鸿渐结了婚。结婚意味着两人要一起过日子,然而“过日子”的含义是沉重的。在生活中、工作中,孙小姐渐渐发现方鸿渐的缺点,他们开始争执,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向破裂。这样的婚姻生活,现在仍然在很多的家庭中看到它的影子。

不知为何在看到方鸿渐的婚姻后,我想起了《人生》里高加林的爱情。或许他们的故事不相同,悲剧的酿成缘由也不同,但我却应方鸿渐的婚姻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便是高加林的爱情。

情侣的分分合合,夫妻缘分的终结,我们多多少少会看到,甚至会经历。至少我们得一直怀抱着对爱的含义和生活的真谛的正确理解,不将婚姻视为儿戏,慎重对待。既然结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体谅,对彼此负责。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职场上不乏“跳槽”现象。有这么一些人,从事某一工作久了后感到乏味,开始另谋高就,换了新的工作后又觉得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因此总有些人频频跳槽,也难寻称心如意的工作。即便感到后悔,也不一定会有“再来一次”一次的机会。

有些围城,我们迫不得已待在里面,比如职业的围城。虽说应遵从自己的本能,但我们不能在不殷实时放弃一份稳定的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去冒险创业。我想我们应该把握当下,在前进时不时停下审视自己,不要撞得头破血流后才后悔、才懂得珍惜。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是一句俗话,却也是一句实话。一本好书不仅仅带给我们的津津乐道的故事情节,更蕴藏着生活的哲理。让我们看到需要引以为戒的,让我们看到需要效仿的。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一本书的理解可能截然不同,但从好书中得到的是一样的“正能量”。

通过《围城》你得到了什么?我这样问着自己。或许那些无形的东西不能用“得到”来形容,《围城》改变了你什么?《围城》影响了你什么?

那些人,那些事,仿佛真实存在,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继续着他们的故事。

人总会被各式各样的围城所困,或许不应一味地想尽办法逃离,可以试着去找寻在这围城中生活得多姿多彩的方法。届时或许会发觉头顶的那片天空并非充满阴霾,而是一片蔚蓝。你觉得呢?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