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人物的励志故事 励志创业故事
“创业有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你付出每一分努力都会加载在你身上,给你带来成长。”初尝到励志创业成功滋味的岑参,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芒果剥开皮后,散发出的阵阵清甜。励志创业的故事到处都有,现在请看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中国创业人物的励志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中国创业人物的励志故事:都市白领开网店卖芒果年卖百吨
从小在芒果树下长大的农家子弟岑参,大学毕业后在港资企业工作了3年,却突然辞职返乡,做起“芒果贩子”,这让家人着实震惊了一把。
岑参的家乡广西田东县林逢镇坛河村,盛产桂七、紫花芒、玉文芒等顶级芒果,但受限于地理位置,田东芒果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人只知海南芒果,不知广西芒果。
“我们田东芒果一点不比别的差!”岑参还记得,他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读时,经常带家乡的芒果给同宿舍的同学品尝,看到完全不同于海南鸡蛋芒的田东大香芒,同学们流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平时都吃不到?
从小,岑参就爱去屋后的山头玩儿,他的父母在山上种植了300多棵芒果树。每年4月,果树上开着浓密的淡黄色小花,漫山遍野,非常壮观。2012年的一天夜里,岑参突然梦到了家乡的那片芒果林,满树的小黄花变成了枝头累累的果实。他突然觉得,自己也该用成熟的知识和经验去回报家乡。
从高薪的港企辞职,岑参返乡卖芒果的消息一传出,这个世代务农的传统家庭一下炸开了锅,父母觉得“儿子疯了”。那感觉就像芒果还未成熟时,一口吃下去满嘴都是酸涩。
但岑参心里清楚,祖辈都是把种好的水果拿去市场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让他们接受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微店上卖水果必然有个过程。
都市白领回家“务农”
“亲爱的朋友,最近还好吗?我是你的朋友三叔,我务农啦!逃离城市的繁嚣,每晚早睡,每天早起……”在岑参网店里买过芒果的人,除了会在包装盒里收到“芒果吃法”等温馨提示外,还会收到这么一封热情洋溢又朴实自然的信。
2012年,岑参辞职后回到老家,那时候正是芒果丰收的季节,芒果成为了大街小巷的主角。“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将家乡的优质芒果推向全国?”学习电子商务出身的岑参从中看到了商机。2012年7月,岑参在淘宝的网店注册成功。科班出身的岑参,管理网店顺风顺水。加上田东芒果独特的味道,网店在注册的两个月内便突破80多万元的营业额。
刚开始,他负责推广营销,女朋友帮着做客服,家里人帮忙采购水果。乡邻问起来,他的父母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家人的郁闷就被迅猛上升的销量给冲击得无影无踪了。
开业不到一周,每天的发货量达到四五十件,经营到1个月时,岑参一天要写的快递单有时有上百份,这让他不得不采购一台打印机。那段时间,经常打包发货完已是晚上11点。
他说,品质是他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关键。他记得,有一次他和女朋友去果园挑果时,刚挑到一半,果农突然生气不卖了。原来,他们选芒果时,有斑点的不要,畸形的不要,这让习惯了好果次果一起卖的果农不乐意了。
“传统做线下生意时,他们的观念都是差不多就行。但微店买水果的人之所以愿意付出更多的钱,就是为了购买有品质的水果,所以我们必须挑出20%最好的那些果。”岑参解释说,即使有时候被骂哭,他也从未改变采购的质量标准。
“创业有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你付出每一分努力都会加载在你身上,给你带来成长。”初尝到创业成功滋味的岑参,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芒果剥开皮后,散发出的阵阵清甜。
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很快在田东这个桂西的小县城传开了。当地快递行业的人最先意识到,原来“看不见的摊”卖水果可以卖得那么好。很快县城里很多人跟风开店,岑参预感到,价格战会越来越严重。岑参注册了公司和商标,抬高了门槛,让地摊芒果变得有“身份”。
田东芒果网络品牌营销中的No.1
捞到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之后,岑参乘势而上,具有战略眼光的他要走特色之路,卖不一样的芒果。
天猫(淘宝商城)上的网店有机会在淘宝商城页面获得推荐,从而增加店铺的浏览量,天猫商品力推的是诚信和商品品质,所以天猫上的店铺能比淘宝上的普通店铺实现更多的成交量,但入驻天猫的店铺需要公司进行注册。2013年,岑参在南宁注册了公司:南宁市农派三叔农业有限公司。
注册了公司,使岑参的淘宝网店进入天猫有了“通行证”。2013年6月,岑参在天猫的网店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成功,注册的品牌叫“农派三叔”。品牌的力量和网店管理的严要求高标准运作,在2013年的芒果季里,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的第一年就卖出田东芒果近100吨。
从淘宝到天猫,使芒果从一般“地摊货”到“品牌货”的升级, “农派三叔”成为了田东芒果在网络上实现品牌营销的No.1 。农派三叔旗舰店也成为了广西第一家专营本地新鲜水果的天猫旗舰店。
28岁的岑参越来越会“来事儿”:为了芒果保鲜,他在包装上研究了很久,最后在一个工厂定做专门的泡沫箱和纸箱,用三层包装让最远的客户也能吃到仿佛刚摘的果子。
他的广告语亲切极了:“三叔,自家人的味道。”不老的“三叔”还善于用年轻人的语言销售,比如,“嗨,走远点,咬一口太多汁,爆浆!”
就是再忙,他每天也会抽出时间看客户评价,有顾客只是语焉不详表达不满的,他还会打电话跟对方沟通。“有的顾客反映芒果太青了,我就告知他们怎么去催熟。通过印传单,增加页面描述,明确告知顾客食用方法。”通过点滴的改进,他不断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
如今,家乡在他的带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果农们再也不用为价格低卖不出去发愁了。2012年当地品质较好的芒果能卖每斤1.8元左右,2013年就涨到了每斤3元,到了2014年更是涨到每斤4.5元左右。当地稍有种植规模的果农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比比皆是。
这让岑参特有成就感。他说,创业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那么大的改变,这比咬上一口馥郁浓香的芒果还要好。
中国创业人物的励志故事:卡宾服饰主席杨紫明:拳击手的服装梦
“认识13年,今天我们终于在一起了。”6月26日,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卡宾服饰主席、艺术总监杨紫明牵起东田造型董事长李东田的手宣布喜讯,收获一室掌声。
杨紫明说的“在一起”,是指东田·卡宾造型空间当日开门迎客。在服装行业寒意渐浓、纷纷缩减门店的当下,杨紫明为何选择逆势扩张?“服装已经不是人们的必需品,我们要提供的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当日,杨紫明说。
如果说成功者身上都有爱折腾、不服输的精神,那么,这一点在杨紫明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福建省运会的拳击手季军,到在港上市的设计师品牌领军人,杨紫明屡屡“跨界”,并都收获成功。他的经历充分诠释了一句话:不想当赛车手的拳击手不是好设计师。
A.改“滞销款”为“爆款”
拳击手的服装梦
黝黑的皮肤、花哨的衣服、再配上引人注目的莫西干发型,第一眼看到杨紫明,很难将他和上市公司创始人联系在一起。
如果不是年幼时的“异想天开”,杨紫明如今可能会是一个拳击教练,或者是一个服装加工厂小老板。
1971年,杨紫明出生在福建石狮的一户普通人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6岁时就跟随家人一起摆地摊。
“每天看的摸的都是各种布料,放学回家就要帮家里的小作坊钉扣子、拉布、扯线,做些力所能及的下手活。”杨紫明说,那时看来,人生似乎没什么其他可选择的余地——开个档口,卖卖衣服,或者卖卖布料。
因为长得比较瘦弱,小时候的杨紫明常受同学欺负。初中念完,十五六岁时,杨紫明进入竞技中专学习拳击。
“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要强身健体,以免再受人欺负。”杨紫明回忆道。后来,他不仅练就了一个强壮的体魄,一路打到福建省第十届省运会48公斤级季军,还磨练出永不认输的意志。
与此同时,家里的小加工坊订单越来越多,也开了卖服装的店铺,但只能是有什么卖什么,机械性十足。杨紫明不满足,决定自己设计衣服来卖。
一开始,这个想法遭到了众人嘲笑,杨紫明也只是试着把批发回来的衣服改一改,“结果这些改造的‘滞销款’卖得一件不剩。”
受到鼓舞的他开始自己设计,卖自己定制的衣服,生意还不错,慢慢积攒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能天生不安分,过了一段时间,杨紫明又开始幻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这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服装专业培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挑战。无知者无畏,不到20岁的他,兴冲冲地带着第一桶金到了香港。
“现在回头想想,我很庆幸自己闯出了一片天。”杨紫明说。
B.亚洲金融风暴“危中有机”
撤港返穗以退为进
刚到香港时,杨紫明很迷茫。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学习过画画和设计,有的只是加工经验,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市场证明,一线工作经验何其重要。例如画图,他的设计图虽然粗糙和幼稚,但更能打进顾客的心;例如加工,他了解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从制版、打样到剪裁,都能亲自监督完成,效率远超同龄人。
也许是因为石狮人的经商基因,也或许是因为拳击手快速击倒对手的特性,杨紫明很快找准了定位和市场——做另类男装。在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后,杨紫明在香港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品牌——卡宾。“卡宾其实是我小时候的名字。小时候喜欢卡宾枪,爱玩爱闹,家里人就直接叫我卡宾。”杨紫明回忆道。
如今,“卡宾”这个名字,比杨紫明更有名。中国服装界也常常以“卡宾先生”来称呼杨紫明。
正当杨紫明准备在香港大展身手时,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打得他措手不及。
“之前卡宾的生意不错,在圈内已经有了一些人缘,”杨紫明说,但整整两个月,所有东南亚客户的订单都不提货,只剩下一堆衣服,账户里的钱已付不起工资和房租,怎么办?
他决定撤出香港,返回广州。
广州人的热情有点出乎他的意料。短短时间,卡宾把在香港积压的服装全部卖掉,有了现金,也有了信心,他决定全面进入内地市场。
同年,杨紫明在广州创建了总公司。从第一家专卖店开始,他迅速打开局面,到今天全国的店铺已经超过1000家。
2010年,杨紫明获得全国服装设计界的最高荣誉——“金顶奖”。谈到自己的设计理念,杨紫明说:“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服装专业培训,也没有绘画基础,但我一直认为,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匠人,那你就永远只是一个匠人。我从来不在乎流行,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的是颠覆流行、创造流行。”
2013年,卡宾服饰成功在香港上市。
C.衣服+花+马卡龙
全新业态应对服装“寒冬”
两年时光倏忽而过,6月26日,杨紫明迎来人生又一个重要时刻——东田·卡宾造型空间所在的卡宾33号馆在上海开业。服装、甜品、家居、花艺、造型……33号馆的全新混搭业态,一如杨紫明不断跨界的人生。
与开业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Cabbeen2015/16秋冬时装造型秀。这场秀,由东田造型董事长李东田与杨紫明联手打造,一如13年前。
“2002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办卡宾时装秀,由于是首秀,要求很高,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想要的,”杨紫明说,“当东田开始上手干活时,我发现,他懂我。”
同为中国时尚圈重量级人物,同样坚持时尚先锋理念,两人开始了13年惺惺相惜的友情。
此后的几十次合作中,两人每每有时装与造型的互动创作,却苦于只能停留在秀场后台或大片拍摄现场。而卡宾33号馆的成立,是两人共同迈出的新步伐。
再美好的感情,也需经受面包的考验。近两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寒意十足。在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开出上千平米的实体店,所需成本不言而喻。卡宾成功的信心来自何处?“服装对人们来说已经不是刚性需求了,三年不买衣服,一样有衣服穿,只是好看或不好看的问题。”杨紫明告诉大家,“但人们需要的是良好的购物体验和一种时尚男人的生活方式。我很喜欢法式甜品,经常下班会带马卡龙回家。我希望我的客户在逛衣服逛累时,转身就能享受到正宗的法国甜点。”
未来,包含完整时尚生态链、生活方式的卡宾新概念旗舰体还将在全国百个重点城市陆续登场。“今年会开到武汉,初步选址汉街。”杨紫明介绍,卡宾武汉的市场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谈到未来计划,他说:“跨界无边界,谁也无法预测下一次卡宾还会将目光投向哪一个领域。或许,我们还会推出卡宾的运动品牌或家居品牌。”
D.“竞争在加剧就是在加剧淘汰”
自信“我们能满足消费者”
一个成熟的品牌往往是创始人内心的外化。
卡宾品牌中蕴含着激情、速度、竞争等生猛新鲜的年轻活力,这都与杨紫明的个性爱好密切相关。他不仅喜欢拳击,早年还是个赛车手。外表张扬的他,多年来不停“跨界”,其实一直追求的都是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2012年,卡宾成立十五周年,杨紫明又跨界出品人,拍摄了一部微电影——《枫树街33号》。“我说过一句话,这一生无论走多远,第一步总是从这里迈出的。”杨紫明说,香港枫树街33号是卡宾在香港诞生的地方,也是本次卡宾33号馆名字的来源。《枫树街33号》讲述的是五个笨小孩为梦想而努力的故事,“希望能带给当下年轻人关于梦想的动力和思考,同时也是和同龄人回忆那一段流金岁月”。
中国的服装业的确曾经有过一段流金岁月。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曾经被束缚在各类统一服装背后的个性开始喷发。在国人“爱美之心”的推动下,服饰产业日益兴旺,也催生了诸多服饰重地及富豪,杨紫明便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冲击着线下各类产业,中国本土服装品牌普遍出现销售、利润放缓,甚至不少品牌出现“关店潮”。而2014财年,Cabbeen服饰收入10.982亿元,较上年同期9.435亿元上涨16.4%;净利润逆势大涨20.6%至2.355亿元人民币,2013财年为1.954亿元。
杨紫明对自己信心满满。他举例说,在线上,连续两年的双十一卡宾的销量都居于电商前十;而线下,此次的33号馆则开始构筑完整时尚生态链及生活方式。他说:“竞争在加剧就是在加剧淘汰,这对我们这个设计师品牌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我认为我们能满足消费者。
中国创业人物的励志故事:餐饮首富潘蔚的励志创业故事
潘慰是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主席兼行政总裁、董事长、2007年中国餐饮首富。潘慰出生在山西,在山西长大。1988年,在山西读完高中后,跟 父母到香港。此后,她一直在香港半工半读,学过财务、英语,但从没有上过正规大学。20世纪80年代随父母返港,此后从事食品贸易多年;1995年取得日 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代理权,并创建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潘慰,的创业故事:
刚刚高中毕业的潘慰,跟随父母一同搬到了香港。刚刚安顿下来,潘慰就来到人才市场求职。不过她很快的发现,没高学历的她四处碰壁,她至今还记得一间小公司 的招聘人员冷漠的话语:“不好意思,没有大学文凭,我们无法录用。”那一瞬间,潘慰的心如同掉进了冰窖。可是她不甘心这样放弃,为了打破困境,潘慰准备自 己创业。在父母的帮助下,她决定投资食品贸易。
凭着良好的信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潘慰的事业越做越大,她把中国南北方的食品在自己的工厂进行筛选和重新包装,然后卖到国外。就在很多人对她的成功钦慕 不已时,潘慰却有自己的想法:生意虽然做大了,但欠款的人也多了。不少账都成了死账、坏账,市场风险太大。如果能找到一个放账容易回收,每天有大量的现金 流的生意,那不就能让自己的事业有新的开始了吗?
机会终于来了,香港商界决定组成一个考察团,潘慰很快报了名。考察团先后去了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找项目,经过冷静的分析,潘慰心里的构想慢慢成形,那就是将日本的味千拉面引入中国。
潘慰深知机遇的重要性,为了拿到味千拉面的中国代理权,潘慰带着她的创业团队,亲自到九州岛请来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长,并带他来深圳看她的工厂,甚至带他去 大山里看她们采购的柿饼。她的诚意最终打动了崇光社长:“我教你怎么做,我对你很有信心!”在掌握味千拉面的核心技术 后,潘慰的第一家味千拉面在香港开业,当月即实现了赢利。
但没过多久,味千拉面在内地扩张的过程中,因为只是将香港的西餐经营模式照搬过来,顾客们并不买账,生意冷清,每天都是入不敷出。怎么办?是退出内地市场还是寻求突破?潘慰和她的伙伴们为此大伤脑筋。
一天,潘慰刚吃完中餐,父母便来电话,说在西餐厅等她吃饭。潘慰只得前往,赶到西餐厅时,父母还不来。闲着无聊,潘慰便开始仔细寻思中西餐厅的利弊,想着想着,潘慰的眼睛顿时一亮,就这么办!
潘慰给母亲挂了个电话,便匆匆赶到公司,紧急召开员工大会,在会上,潘慰提出了具有内涵的快餐拉面的想法:打造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传统餐饮之间的“快速休闲餐厅”。
90年代中期,快速休闲餐厅连锁这一模式,在国内还是首创,不少员工对此顾虑重重,但潘慰有自己的主见:“我发现有品位的西式快餐基本都没有点单等餐桌服务,我认为应该让顾客享受到这种服务。”
由于味千拉面巧妙地结合了中餐的口味、营养和西餐的快速,快速休闲餐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青睐。短短半年,味千拉面就实现了赢利100万的目标。 2007年,味千拉面迎来了它的春天:全国共开设了167家分店,潘慰创办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在制造90亿创富神话的同时, 也打破内地连锁餐饮企业从未在境外上市的局面。此后的三年,味千拉面一直缔造着它的饮食神话,使潘慰两次蝉联“胡润餐饮富豪榜”榜首,而潘慰的多品牌餐饮 经营平台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从一个在职场中处处碰壁的高中生到拥有一家市值达到90亿元的企业,个人财富近50亿元的成功企业家,潘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正如潘慰所说的 那样:“种什么样的树,就结什么样的果。我从来都认为成功的路上没有偶然,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并且不断创新,人生的每一步才是一个个光辉的明天。”
励志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真实的励志创业故事
2.创业成功故事
3.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4.创业奋斗励志故事
5.真实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