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分析论文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是指针对于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以下是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分析全文如下:
1 重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重庆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大山区”、“大库区”、“大农村”、和“大城市”的典型特征,在这种背景下,重庆市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断深化,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仍然是“三农”问题。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增强重庆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效应,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底,重庆开始实施“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一圈”即一小时通行距离半径范围内的“一小时经济圈”,包括主城九区在内的21个区县,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4.8%,共2.87万平方公里;“两翼”分别是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和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
在“一圈两翼”战略的带领下,近年来重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002.68亿元,同比增长4.7%;农业投资达到441.54亿元,同比增长21.3%;农副产品的产量也得以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48.13万吨,同比增长了0.8%。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2013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332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0.2%,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 5.4%,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4.8%,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33.7%。收入增长也拉动了农村的消费增长,全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24.72亿元,同比增长14.8%,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5796元,同比增长15.5%。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2013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8%,同比下降0.4%。
2 以永川为对象的农业补贴现状调研
近年来重庆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这在客观上要求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转移性收入主要由各项农业补贴构成。由此可见,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将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状况。
自2005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及附加以来,重庆除了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的农业“四补贴”(即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之外,还依据市情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主要有:一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补贴方面,先后出台了针对生猪养殖、小麦和水稻种植、畜牧业规模养殖、渔业规模养殖等一系列补贴和补助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的实施办法,这些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研究重庆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的现状,课题组以永川为调研对象,深入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永川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208个行政村。总人口11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92万人。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职业教育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区现有耕地面积近5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2亩。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系区和重庆市农产品重要出口基地,并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作为重庆重点打造的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永川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大重庆的缩影。因此选择永川区作为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课题组从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重点走访了永川区,进行了持续的实地调研。在永川区政协农委的大力配合下,从下辖的16个乡镇中,选取了4个乡镇(板桥、金龙、朱沱和何埂)进行了重点调研。针对农业补贴现状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每个乡镇5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户对补贴政策普遍表示非常满意,在访谈中农民也都说党的政策好,之前是要交税的,现在不但不交税还有补贴可拿。补贴发放比较及时,在春耕的时候基本都已经发放到位,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投入能力,促进了全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已初步建成了23个镇街特色示范基地,以及圣水湖、黄瓜山和八角寺三个规划总面积达25万亩的市级现代化农业园区。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8个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此外,还发展了5万亩以生姜、莲藕、食用菌和苕尖为特色的商品蔬菜基地。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一方面实施了茶叶振兴计划,发展了10万亩以特早名优茶为特色的茶叶基地,另一方面实施了以朱沱龙眼和黄瓜山梨为主的10万亩优质水果增效提质工程,因地制宜地发展杨梅、蓝莓和猕猴桃等一批名优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了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
此外,课题组调研中也发现了目前农业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补贴政策不稳定,造成农民对政策的可持续性产生的严重怀疑;二是补贴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三是补贴的发放依据不统一;四是补贴标准仍然偏低;五是补贴的对象有失公平;六是补贴的品种不够全面;七是补贴制度结构性失衡;八是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如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