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心理课论文

2017-06-02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逐步成长起来,它不仅仅改善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更提高了创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在此基础上如何克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心理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心理课论文篇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解析》

摘 要: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我国已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就业形势异样严峻。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一批充满自信、踏实肯干的创业者。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逐步成长起来,它不仅仅改善了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更提高了创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在此基础上如何克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面临各种心里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如何认识困难、摆脱困难和超越困难的同时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逐步剖析,并提出相应可行性的策略,为引导大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创业 心理 解析

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我国已迎来了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就业形势异样严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一批充满自信、踏实肯干的创业者。如何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在创新模式上寻求突破,克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面对各种心里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1.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指通过个人或同志向同学所组成的创业团队的共同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才能,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并创造价值的过程。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为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例如: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尽管国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远远落后。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7%,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约为25%。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创业想法多于创业实践。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中逐步分析,具有创业想法的人高达80%,但是真正进行创业实践的只有0.7%,大学生仍把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就业的理想选择,这也侧面说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并不多,占大学生总体比例不大。

1.2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传统行业,因此成功率也较低。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因缺少启动资金、管理经验等,为规避创业风险,大多数人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经营简单,且风险相对较小的行业,如:餐馆、便利店、服装店、花店等等。

1.3创业期望高于创业风险。由于大学生缺少对市场的真正了解,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分析,项目实施前制定的方案经常脱离市场的实际情况,仅凭创业激情盲目实施创业计划,市场环境发生突然变化时往往束手无策,一旦创业风险高于创业预期时,往往一些小的变故就迫使创业者放弃经营,导致创业计划中途流产。

2.造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的原因

所谓的心理障碍一般意义上是指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以致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而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在面对创业时创业者的认知、意志、情绪、动机、能力、人格等方面产生对创业不适应的心理。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创业认知障碍

中国是个传统观念和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仍摆脱不了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深深地扎根于大多数学生家长的内心深处,加之“90后”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就对他们疼爱有加,从他们入学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一旦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未来能选择一些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高、无风险且又稳定的工作,不愿意孩子一走上社会就“吃苦头”。因此,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支持自己的子女在大学期间就进行自主创业,这也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优先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现象。学生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这种低认可度,也压抑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和勇气。

2.2创业情感障碍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再小的企业也需要启动资金,没有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向父母、亲戚、朋友筹集,能够得到社会创业资本的支持少之又少,虽然大学生自主创办的企业起点较低,可以通过国家、政府、银行提供的优惠措施贷款到一定的启动资金,但银行考虑到贷款的安全性,一般不会轻易发放贷款给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启动资金基本上是靠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支持力度则成为左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败关键。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人生的挫折与磨难,害怕失败后使自己及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往往会造成在创业过程中创业期望高于创业风险,相对于其他创业失败的人来讲,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心理上的负担会更重一些。

2.3创业精神障碍

对一个创业者来讲,追求成功的坚定信念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创业者或其团队要统一思想,坚持不懈,用坚定的恒心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我国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敢闯敢拼的精神明显不足,行动上容易受他人影响,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容易受外界的制约,而且很多大学生往往对于新鲜事物的看法,喜欢人云亦云,很难形成创新性的独立看法。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上,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多数会选择自己的朋友、同学等进行共同创业。这些合作者的知识结构、经验等各方面知识都与其相似,他们之间缺乏知识能力的互补性,在决策中不全面,容易出现偏差,并且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要求创业者能够换位思考、积极主动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往往习惯只考虑自身的立场和利益,忽视与人合作的作用,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2.4创业意志行为障碍

创业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救命稻草,有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率,在大学校园内盲目的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各种案例及学生典型在校园内树立一种创业即“英雄”的形象。本身大学生就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人生的挫折与磨难,面对社会各种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和报道,极易产生一种创业既能彰显个人能力,又能实现自己的财富人生。不少学生在参与自主创业前,没有经过充分审慎的市场调研、没有充裕的资金和经验支持,就开始盲目的制订创业计划,甚至以牺牲大量专业课程学习时间为代价。这种盲目的创业行为一旦在创业过程中面对复杂的问题,就会使学生回想起创业的艰辛之路,往往会使学生疲于应对,最后中途退出。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创业风险太高,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与自主创业很难结合,将来也难以保证实现专业对口,如果放弃花费4年时间所学的专业,对自己和家庭都难以接受。

3.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的干预措施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消除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这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三个方面共同联动,只有三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从这三个方面的特点看,高校是消除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的主体,政府和家庭在消除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方面起到辅助性作用。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3.1政府要提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平台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各种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例如:免交 22 项费用、提供2~5万元小额低息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但这还不足以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首先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在集中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的基础上,树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人物和成功案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大学生大胆地走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搭建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筹措平台和创业咨询平台,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在资金筹措平台上,政府应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鼓励银行提高小额信贷的额度,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有开拓能力的学生给予资助;在创业咨询平台上,建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和咨询公司,帮助大学生完善创业方案、筹措创业资金和困境诊断等;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参考国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模式,例如: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派出一批学生赴美国硅谷创业型公司学习一年,意在将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带回新加坡。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也可以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做法。营造宽松和有感召力的创业环境,是化解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之一。

3.2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

创业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例如: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善于自我调节;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来自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有明确的创业动机、坚定的创业信念;全面的个人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因此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教育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不仅包括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等大学生所需的专项技能的培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创业心理,化解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在改革传统的创业基础课程、重视课外创业实践活动的同时,各高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人群,增设创业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素质培训等。各高校均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实现创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有机结合,既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的培养,创业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干预一定要贯穿在创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例如:美国不少高校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求学生掌握创业理论及技能,具有创业意识,懂得创业风险,同时在学生遭遇创业挫折与失败的同时提供心理咨询。

3.3家庭要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物质和精神支持

当前中国社会很多家庭并不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多家长认为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子女大学毕业后最佳的工作选择,他们认为一旦选择了创业,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不稳定,来自家庭的支持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直接的影响。首先,家长应该利用亲情优势,帮助大学生克服各种畏难情绪,纠正子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起到真正的后盾作用;其次,家长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指导和支持,这样不但可以弥补大学生自主创业经验上的不足,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创业风险,给大学生自主创业初期提供“安全感”;最后,获得家庭资金的支持也是也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信心的重要渠道。来自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是大学生克服创业心理障碍的最佳保障。

(注:本文系浙江省青年研究会2011年度青年工作研究课题成果,课题主持人张伟。)

参考文献:

[1]陶韶菁,雷育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

[2]张涛,张竞乾,邵宝健.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01)

[3]张涛,张竞乾,邵宝健.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01)

[4]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

[5]黄巧荣.以创业教育带动大学生自主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3)

作者简介:

张伟(1980-),男,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海虹(1981-),女,汉族,浙江省省温州市人,浙江海洋学院公共实验中心、网络中心,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心理课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