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的案例

2017-03-20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的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的案例1:

戴玉强坚持在火车站广场上寻找一分钱,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坚持令人震撼。

他出生在河北文安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中生活贫困,他从父亲那唯一继承到的就是一副亮堂堂的大嗓门。他的一声吆喝能让一里路开外正撒欢的小羊“肃然立正”。所以,他在村里人眼里是个能干的娃,是放羊最多的娃。

12岁那年,他考入县一中,通过操场上的大喇叭,他第一次听到了15首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歌曲,有李双江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北京颂歌》,李光羲的《祝酒歌》等,每天一曲滚动播放,这些歌曲在他的心中播撒下了音乐的种子。从那之后,他知道了音乐不仅是从嗓子里吼出来的,而且是从心内唱出来的。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从未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但他却义无返顾地走上学唱歌剧的道路。为此,在面临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填写高考志愿,毫不犹豫地“下选”了北京煤矿学校。虽然这所学校名不见经传,可是它在北京,在他梦想的地方,一个离李双江、李光羲最近的地方,这就是他选择的唯一和全部理由。

到煤矿学校读书,他想方设法搜集到北京音乐厅、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的演出信息,尽可能观摩一切演唱会。虽然这些地方离学校很远,坐公交车也要一个多小时,但同学总能看到他兴奋地转身跃上借来的自行车,行进在通往歌声的路上。有时借不到自行车,改乘公交车,可是音乐会结束时,天已很晚了,回程只有地铁,他就必须在下了地铁站的一个小时之内,在熄灯、关门前跑步赶到宿舍,否则,只能露宿校园了。这在不经意间倒锻炼了他日后成为歌唱家的肺活量。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位于山西太原古交矿区的煤炭部建筑安装公司第七工程处,成为一名建筑队的技术员。1989年,正当同事们都在幸福安逸地奔小康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令人不解的决定:档案调回建筑队,停薪留职,漂到北京。

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来说,选择音乐这条道路真是充满了艰辛。炎热的夏天,因为屋里没有空调,他就赤裸着上身,泡一大杯浓茶,并摆好一盒火柴,唱完一遍就抽出一根火柴。他规定,只有把一盒火柴全部抽完,才能停下来休息。那时,他的处境是最为困难的时候,他经常只能吃到半张烧饼。没钱租房,他就睡在别人家的楼梯间。为了心爱的歌剧,他当过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搅拌过砂灰,砌过楼房,蹬过板车,贩卖过建筑材料等等。总之,很多累活苦活,他都尝遍了。

可尽管他努力了,道路却并不平坦。1992年他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连初赛都没有通过;1994年在复赛中又被淘汰;1993年,他得到一次公派自费到维也纳参加歌唱比赛的机会,当他终于凑够路费赶到维也纳,却因劳累意外失声……

直到1996年,他33岁,机会才开始垂青他。从这一年起,他相继在中央电视台第6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日本静冈国际歌剧比赛等国内外赛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并且在武汉、上海等城市举办过个人音乐会,反响强烈。

2001年,北京紫禁城“三高”音乐会期间,帕瓦罗蒂经纪公司的人听了他演唱的歌剧后,非常震惊,回去后立刻将他推荐给帕瓦罗蒂。于是,他便师从帕瓦罗蒂学习。2004年底,帕瓦罗蒂第一次执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里,他被任命为男主角。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很多人称他为“世界第四男高音”。

他,就是中国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

近年来,戴玉强获得过第四届金唱片奖、国家文化部最高大奖“文华表演奖”、全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外,他也频繁在国外举行音乐会,他领衔主演的歌剧《图兰朵》在美国11个城市上演。

在成名以后,曾有人问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戴玉强说:“要说成功有秘诀的话,我认为就是两个字——坚持。”随后,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春节,漂泊在北京的他特别想回家过年,车票是13.2元,但是他翻遍全身,只找到13.19元。于是,他就低下头,睁大眼睛,在北京站广场的地上来回地寻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被无数人踩得脏兮兮的一分钱,这才买了票回家过年。那时,回到家,他就激动地想,只要自己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

是的,只要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么它唯一的捷径就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坚持是成功者的品质。戴玉强坚持在火车站广场上寻找一分钱,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坚持令人震撼。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的案例2:

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在创业的路上,怀抱美好的愿望,他们风雨兼程,不怕任何的困难。

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平凡的家庭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元。和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相比,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2000年,当同学们还在高二的课堂上发奋学习时,孙竹林就已经坐不住了。学习并非他所长,他不愿意混到毕业然后托关系找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高二还没念完,孙竹林就跑出去自谋生路了,他到煤场打过工,在理发店当过学徒,可一轮折腾下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的工作坚持不长久,虽然书念得并不怎么好,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后来他跟人学起了汽车维修,没想到这份工作他是越干越起劲,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为了学技术,2001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回忆起当时的种种努力,孙竹林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不爱学习这么坐不住的人居然能静下心来看书,能忍受这么艰苦的环境,并且乐在其中。现在回想起来,他很坚定地说:“是兴趣,只要是你爱的工作怎么也不觉得累。”

2006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听说给人跑场子赚钱快,他便辞职给人跑场子,哪里有活一个电话,他立马赶过去。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他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千元,这些钱,成为他创业的启动资金。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个店不能再开下去了,但他觉得自己积累了经验,拓展了人脉关系。处理完这一摊事后,他重整击鼓,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有人劝他不要玩火自焚,最后可能欠一身债,可孙竹林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也从没想过还不掉这些钱,他执着地认为认真干就一定能成功。

就这样,凭着一股冲劲,孙竹林的店里慢慢从他一个人发展到五六个到七八个再到如今的三十多个员工,他成功了!现在,他把年迈的父亲母亲从农村都接到了城里,老人家感叹,村里的大学生如今还没能让父母享福呢,他儿子却做到了,儿子的奋斗让他们跟着享福了!看着父母乐呵的样子,孙竹林很欣慰,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