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

2017-04-0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篇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 要: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一、绪论

有人说,心理健康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要想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下成长需要极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结合了我国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角色特征后,得出了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凡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以上的八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大学生本身有着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一样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校大学生心态失衡,陷入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之中,导致行为失常。如不断出现高校大学生自残、自杀、投毒、杀人等案件,类似马家爵、林森浩等这样的大学生犯罪案更是震惊全国。本人认为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六大心理问题:

1.就业心理问题。临近毕业之际,面对未来职业和人生规划之时,大学生往往无法合理的自我定位,无法清晰判断自己适合干什么以及能干好什么,理想中的自我定位和现实生活中的定位严重脱节。因就业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过高的工作期许、金饭碗思想、利己心理、自卑与自负心理。

2.网络成瘾问题。当今社会,互联网使用极广,网络己成为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因网络成瘾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特征:网络心理依赖症、网络产生的自闭心理、网络产生的焦虑心理、网络人格障碍。

3.人际关系问题。校园人际关系问题主要就是指大学生和周围人和事之间的关系,包括教师、同学以及整个高校校园大环境。而这个大环境带来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嫉妒心、自卑、自负、害羞。

4.学习心理问题。毋庸置疑,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还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它们因学习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缺乏学习主动性、容易产生疲劳、学习焦虑、考试焦虑。

5.恋爱心理问题。大学生绝大部分渴望爱情以及异性之间的交往,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毕业时都有恋爱经历,且大部分学生对恋爱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学期间的他们往往心理成熟度欠佳,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6.情绪心理问题。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新思想和新事物层出不穷,高校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大学生情绪心理问题主要有三个表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时代是个体心理趋于成熟与稳定的关键期,任何不良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本人认为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存在两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格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任何个体的后天教育,最初都来源于家庭,家庭教育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父母关系及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结构是否合理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因素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发展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2)学校因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专业设置及教育教学方式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活环境不适应,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健全、重专业、轻素质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状况不理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传统文化差异影响着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趋向、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倾向导致大学生三观的无序性。

2.内部影响因素

(1)人格特质不良。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2)自我认知偏差。自我认知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和体验,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性格、・能力、意趣的了解和对自我的悦纳程度,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幸福观等的自觉反省与调整等等。

(3)人际交往障碍。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进而影响他们心理的正常发展。

(4)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强健的体魄为载体。身体健康与否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方面问题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又拥有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

2.优化环境,营造和谐有序的外部环境体系。这一方面只要包括:创建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积极有序的校园环境、培育积极温馨的家庭环境。

3.积极开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很多较有成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良好的心理素质己成为大学生将来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426.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4-142.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人际交往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