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演讲应具备的八个特征

2017-03-14

从古至今,由中到外,无数著名的演讲家的演讲艺术虽然各显风采,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的艺术真谛,即笔者下文所归纳的八个特征:

一、演讲目的的真理性

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征所决定.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成功演讲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极力揭示或传播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宣传谬论;要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设法误导人们的伦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讲,使自身演讲成为“艺术品”,给人以美感,同时,教会人们去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而不是让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演讲只有为真理而演讲,为呼唤真理而演讲,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切违背真理的“咆哮”,终将被真理所抛弃,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演讲形象的人格性

演讲的圣堂并非任何人随意所能登踏,也并非任何人所讲都能如愿.成功演讲本身对演讲者是有选择的.不论是谈论自己,还是抒发他人、他物,演讲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是以“人格化”为基调的,演讲者人格形象的树立,事实上就是形成演讲者的人格魅力与磁性,演讲者有了这种魅力与磁性就为演讲成功营造先入为主的意境.演讲者的人格不在于美丽的外貌和华贵的装饰,而在于具有坚定信念、优良品行、刚毅果敢、一身正气、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演讲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会自然吸引人、产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没有人格、品德败坏的人是无权登台演讲的.一个行动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来一阵理论的空喊;一个品行败坏、图谋不轨的人再动听的语言只能是一时的欺骗.

三、演讲观点的共鸣性

任何演讲离不开谈理论、讲观点.但谈理论讲观点决不可以盲目进行.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听众的可接受性.听众接受、形成共鸣,才能成功.演讲的观点阐述必须考虑听众所处的时代、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听众选择不同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实现演讲者与听众心理相容、观点共鸣.成功演讲者常常把句句言辞说在听众的心坎上,或让听众点头称是,或让听众激动不已,甚至让听众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就使演讲者与听众融于一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源于演讲者善于抓住听众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并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讲者注重演讲选题,使之具有时代性;注重观点选择,使之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听众且富有新意.老生旧说不行;不顾对象瞎说不行;不分场合乱说不行.相反,应老生新论、因人而说、因地而讲、因事而谈,实现演讲者所言、所语、所感、所悟、所举、所动与听众达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四、演讲思维的哲理性

成功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杰同志指出:哲理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还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为此,成功的演讲者必须常常观察社会、洞察现实、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层思维、哲理概括.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哲理性语言,能打动听众的心,能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

五、演讲语言的多样性

演讲者与听众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演讲语言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演讲也不复存在.演讲语言是个丰富多彩的王国: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内部语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头语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态势语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语言;既有诗词的熟练背诵,又有名言警句的灵活运用;既有抑扬顿挫,又有轻重缓急;既有高昂的语调,又有低沉的声音;既有严肃的格调,又有诙谐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讲正是能适时、适度、适情、适意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这些语言.综合运用多样性语言就是让听众接受多方的语音刺激,从而调动听众“听”的积极性,强化演讲主题,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记,为演讲成功服务.用贫乏枯燥的语言、用单一乏味的言辞演讲是难能获得成功的.

六、演讲选例的典型性

演讲离不开举例,举例目的为佐证或导论.但选何事例、选多少则必须依演讲主题、观点需要而定.不必多选,也不可少选.多选常常给人以事例堆砌、讲解故事之感;没有事例则又给人缺乏说服力之感.成功演讲其选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选用事例必须同阐述观点紧密相连,必须能说明问题,不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决不可牵强附会,否则适得其反.“理解万岁”演讲如果将100个故事、事例都讲,那就未必有“理解”的效应,而蔡朝东同志最后精选了十五个事例说明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偶发的事例不能做为本质认识的依据.为此,选例的典型性就在于“精”“实”“新”,同时,所选之例应能感动人、吸引人、折服人.

七、演讲神形的情感性

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高潮,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例如,万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讲时,表现出对有人自我践踏生命的痛惜、对掌握命运强者的赞颂,表现出的情感变化、神情动作令人叫绝,自觉不自觉地把听众带入情感世界从而让人去体验百态人生、去领悟生命把握之要领.可以说,成功演讲者都是情感丰富者.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表现出:爱憎分明、喜怒分辨、苦乐分界.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

八、演讲结局的激励性

如果说,演讲目的企盼是希望听众去追求真理,那么,演讲的最后结局与归宿就是实现这种期望.演讲无论其过程是给人兴奋,还是叫人沉思,但最终都必须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启迪.激励性正是演讲的效益所在.通过演讲实现激发人的正确动机,引发人的良性行为,这是所有成功演讲最根本的目的.演讲者通过自身的优良品德、完美人格让听众产生可敬、可爱,令其学习、效仿产生激励,通过演讲中表现出的高亢激情、纯真热情、乐观心境等情感活动满足或符合听众需求,使听众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肯定的情感;以演讲者活跃的思维、焕发的精神、倍增的干劲催人上进;也可通过演讲中对听众的特殊评价、信任、鞭策等予以激励!蔡朝东同志在首都师范大学做的“创业万岁”演讲就给听众以极大的激励与启迪,调查显示,98%以上的人听了他的演讲后有收获、有启迪.有的听众说:“蔡朝东同志的演讲不单是激动三分钟,甚至可以启迪我一生,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听到了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我为此而深深的感动,我想,如果将来我也是一县之长,我将效仿蔡朝东同志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干事,即使当教师,我也将尽我的职责.当然,演讲给我启示的不止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历史上凡是成功演讲无不是催人向前的进行曲!

上述演讲“八性”是成功演讲最主要的特征和艺术性所在.我们要实现成功演讲就要做到“八性”,我们要逼近成功演讲,就是尽力减少与“八性”之间的差距.同时,演讲“八性”又是成功演讲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涉及了演讲的参与要素即演讲者(形象、思维)—→内容(观点、选例)—→手段(语言、情感)—→听众(目的、结果),涵盖了演讲的全过程,即目的—→演化—→结局.这“八性”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从而构筑成成功演讲的艺术真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