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学社团种类越来越丰富,这样子就加大了社团信息管理的难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篇一
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大学生社团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指学校教育过程在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指引、激励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包括将学生作为个体活动的自主管理,以及将学生作为社团的主体而产生的管理,“培养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意识”应该通过物质化的集体活动、意识明确的引导帮助活动、目标化的内省环节共同完成。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 自主管理
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培养的投入,也需要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依托社团组织形成和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个人素质能力。对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指学校教育过程在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指引、激励学生形成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它既包括对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意识的培育,也包括对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
一、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
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首先离不开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形式的存在。目前中国高校,除了常规的班团组织,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相当普遍,且有进一步普及的倾向。目前大学生社团在各高校发展态势良好,数量庞大,种类多样,涉及面广,在吸引大学生参与以及发挥大学生能力展现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群众组织作用。这些组织或以健康健身为宗旨,或以娱乐展现为特征,或以钻研兴趣为号召,或以志愿服务为方向,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深入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境界。尤其可贵的是社团组织的跨专业性质通常能够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同学组织起来,大家在社团组织平台上开展活动、切磋技巧极大地激发着思想碰撞,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交往与协作能力。总之社团组织在高校文化发展中起着极大的群众推动作用,大学生对社团组织的依归也有助于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接近与互学。
大学生社团管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是社团发展实际为物质基础,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中敢于表现自我、激发潜能,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素质才能逐步形成,渐次巩固,以直至内化为个人能力。
二、高校对大学生社团管理的通行方式
目前校方对社团的管理通常集中程序方面。例如,注册,考查新成立的社团章程并给予注册;注销惩戒,在社团运作过程中出现严重违规行为时予以惩戒,例行考核和奖励,甚至注销。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管理活动则相对有限,管理手段基本以放任为主。另一方面,社团内部的管理特色也呈现出组织机构松散,组织对会员的约束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机制,缺乏严格完整的管理体系,尽管一般社团成立时通常都设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实际运行中指导老师的职责往往不明确,指导、引导作用的发挥也受到相应较大的限制。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社团管理工作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社团申请和注册(二)社团物质保障(三)社团考核评估(四)社团指导”。而关于社团内部管理和社团组织成员管理能力提高等核心内容的规定,则呈现更多的空白。
三、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的本质是根本一致的。实行自主管理的高校社团学生管理模式是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管理本质的客观需要。开展自主管理,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行为习惯。良好品性的养成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很大,自主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具有良好自我约束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学生。
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建立在学生自身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基础之上的。放任学生自己发展和选择,只注重激励而无控制会出现将赏识当成不切实际的无价值的表扬,将包容当成无原则的忍让,将理解当成一味的妥协,将关心爱护当成纵容,将信任当成放任自流,将耐心细致当成优柔寡断的误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并不等于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放任自流不去管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足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引发组织成员的内在动力,促进成员之间多沟通、多帮助,最终促成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模式
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个体活动的自主管理,也就是个体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学生作为社团的主体,参与社团活动的某些管理组织工作而产生的管理。
(一)作为学生个体的自主管理
作为学生个体身份的自主管理以培养学生个体能力为导向,展开对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为重要的能力培育和养成。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内涵,依据参与各社团活动的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宏观调控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在社团组织和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主动参与到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在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发展。
(二)作为社团成员身份的自主管理
作为社团成员身份的自主管理以培养学生的社团组织协调能力为导向,展开对形成学生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联、相关协作能力的培育与养成。在学校宏观调控社团发展的总体安排基础上,依据各社团的各自特色和不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社团沿革的了解,对历史的感情,对社团发展的规划等信息面的熟悉、感受,对社团产生必要的归依感,社团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学习在社团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分配和分解社团任务,每个人在社团活动中承担必要的角色,发挥各自的能力,作出不同的贡献,合成共同的社团活动。
(三)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目标
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是以注重发展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为目标基础,自主管理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管理中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的认识;自主管理能力是在自主管理意识的调节下发展起来的,是学生支配自身言行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能力。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主管理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自主管理能力的大小,自主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自主管理意识的水平。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主管理。大学生社团管理能力培养的核心机制是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四)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氛围要求
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推进需要高校积极创设自主管理的氛围。创设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氛围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宽松原则。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体,真正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二是合作原则。只有校方与社团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主管理发挥作用;三是合理的方向;所谓方向是指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氛围,只有宽松与融洽的氛围才能保证学生自主管理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健康的氛围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五)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培养大学生社团自主管理意识”应该通过物质化的集体活动、意识明确的引导帮助活动、目标化的内省环节共同完成。
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团本身就应该是学生展开集体活动的最佳平台,各种形式的社团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学生不仅要在注册环节加入某些特定的社团,更重要的是就能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应当积极完成社团形式各异的任务,在组织与管理能力方面获得经验。集体活动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也能进一步激活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锻炼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
引导帮助。高校方面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师资力量,都应该对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投入积极实在的引导帮助,无论是语言讨论辩论形式,各种展示才华的文娱活动,为了解社会实情的各种社会调研,或者是通过文字、数据、公理推理的逻辑演算,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等等,在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前期筹备中,学校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去组织、设计和开展,在展现自己才华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热情。
引导帮助也体现在社团活动后期评价中。建立健全多种评价制度客观评价与积极激发学生的表现与更大潜能,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认识自己与评价自己来实现的,当然,也可以通过认识他人与评价他人来实现,其实认识他人与评价他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己与评价自己,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学校方在思想上应有清醒的认识,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使评价不是作为活动的结果而是激发能力的开始。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文献
[1]刘康声.高职院校大学生情绪自主管理状况调查.教育与职业.2014- 1
[2]陈英芳.基于自主管理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8)
[3]赵西敏.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探究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职业时空.2008-10
[4]倪再.高职自主创业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管理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5]贾宗林.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教学与管理.2007.11
[6]潘翠兰.关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自主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3
[7]董乃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的管理问题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6
[8]黄辉.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析.2010年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9]余斌.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中国高等教育.2011-07
[10]方新月.如何为中职学生自主管理实践活动做好服务.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1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篇二
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问题探究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而社团的管理模式则影响着社团的发展。本文运用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多元、民主、合作”对现在的大学生社团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在进一步分析目前社团管理中三维治理主体(共青团组织、社团组织、学生会)关系不清晰的基础上,提出三维共治的模式,为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内容
关键词:治理理论;大学生社团;社团管理;三维共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72-02
在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等特点,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与之相关的大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也引起了众多高校的关注,社团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社团的发展、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以及社团活动的效果。
一、治理理论及社团的相关理论
1、治理理论及其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治理”(governance)一词十分流行。它表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government)走向治理(governance),从善政(goodgovernment)走向善治(goodgovernance)。与统治(government)不同,治理(governance)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实现。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治理不再是中央集权,而权力分散;不再是监督,而合同包工;不再是由国家进行再分配,而是国家只负责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是根据市场原则的管理。治理是一种政治管理过程,像政府统治一样,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其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的权威主要源于政府和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前者以强制为主,后者以自愿为主。即使没有多数人的认可,政府统治照样可以发挥其作用;治理则必须建立在多数人的共识和认可之上,没有多数人的同意,治理就很难发挥正真的效用。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突破零和博弈,实现双赢的一条新道路,即它在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上,由一元、强制、垄断走向了多元、民主、合作。具体说来,首先,治理理论认为政府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民间组织如非政府组织、协会、志愿性组织等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其次,治理强调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如谈判对话、模糊公私部门之间的界限,并重视公私之间的依赖关系;再次,治理注重在各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个合作的网络,来分担各种公共事务和责任。
2、社团的相关理论。大学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校园是培养大学生的沃土,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对其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决定一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学生社团是在特定年龄阶段由特定年龄的群体组成的团体,从制度主义的角度,可以把社团定义为:社团是一个社会中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由具有某种共同意愿的人群在开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活动时组成的、用以约束成员行为和成员间关系的组织。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社团具有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适应等功能,早在2005年1月13日,教育部、团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社团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也反映学校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学校管理的规范程度,而社团的管理模式则影响着社团的发展,因此,社团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在校学生对共青团组织和学校的印象。
二、目前高校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所进行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比较混乱,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共青团组织行为失范――“越位”现象、错位现象严重。当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团,都是在共青团组织的直接管理下运行的,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共青团组织行为失范的问题,即管理过严或过宽,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共青团直接管理或设立相应部门管理社团,从活动计划、活动进行程序、经费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导致社团没有自主性。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管理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社团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造成社团组织性不强,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2、社团成员参与不足。由于各高校的学生社团数目较多,共青团组织通常在其直接领导下,下设社团活动指导中心、社团联合会等对社团进行管理指导,或直接由学生会的部门进行具体管理。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学生组织对社团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因而也造成社团管理的不规范。
我校实行的是由校团委领导下的学生自治组织--社团联合会,对全校所有校级社团进行管理协调,综观今年我校社团及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社团整体素质、社团会员积极性、社团联合会工作效率等方面仍存在显著的问题,同时,社团的自主性、经费的划拨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
3、学生会和社团成员的定位问题。社团作为管理层面中最下的一级,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级,社团能否真正管好,关键在于社团自身,上面监管再有效,工作再到位,经费再充足,没有是社团的积极努力,一切皆是空谈。尽管各个社团在校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的协调发展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社团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导致社团成员的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安排到哪,成员就做到哪里,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主动性。
三、三维治理主体互动模式的基本探讨
社团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治理模式的固有缺陷有关,还与社团的本质有一定的关系。中国民间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较弱,因而大学生社团更多的依附于共青团组织,没有太多自主性。同时,传统社团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因而,我们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让共青团、社团组织及社团成员都能参与到社团治理中来,都能发挥其主动性,以期达到社团的有效治理。
1、共青团组织方面。共青团组织是大学生社团的直接领导机构,因而要继续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在社团制度和规范方面严格要求,但是应该适度的放宽社团的活动自由,不论从活动形式、活动组织等方面给予社团充分的灵活度,让社团成员发挥自身的创新性,用更优的方式开展活动。
2、社团组织方面。不论是学生会,还是前面提到的社团联合会,都是学生社团的“直接管理者”,在社团的人员构成与人员的选拔、活动的具体计划、社团的资金管理等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社团组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社团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方面加强规范以外,活动参与、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社团以灵活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当然对于自我管理不善的社团,也要加以控制。
总之,目前各高校的学生社团的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共青团、社团组织及社团成员都能参与到社团治理中来,参与到社团制度建设、社团文化的营造等方面中来,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就能达到社团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社团的整体实力,营造良好的社团竞争氛围。
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文献
[1]李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议[J].南部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刘志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刘玉祥,曹友谊.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理论,2000,专辑二.
[4]刘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3).
[5]周郭军.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3).
有关大学社团管理设计论文推荐:
1.探讨高校社团人员管理问题与方法
2.浅谈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3.大学生自我管理论文
4.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5.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