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反思
数学课《吃西瓜》主要是讲什么内容?教师是怎么给三年级的孩子们讲这一课的?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以小熊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西瓜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例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一张圆或长方形纸,先用红笔涂它的八分之二,再用蓝笔涂它的八分之三,一共涂了几份?学生回答一共5份,占这张纸的八分之五,为什么分母不变?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这张纸平均分的份数没有改变,也就是分母不变,只是把涂的份数合并起来,即分子相加。所有的问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因此他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很快地利用迁移规律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并借助课件动画演示,使学生顺利地能进行正确运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反思篇二
回顾本节课,《吃西瓜》是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内容,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分数及意义,并能比较分数大小。
教学中以唐僧师徒吃西瓜情境将本节课教学内容贯穿起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第一次接触分数计算,在得数方面容易掌握,但是理解算理和抽象出算法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在探索 的结果时,先猜一猜得数后动手操作验证,再PPT展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并由此抽象出同分母分数相加规律。然而在动手操作这一过程,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只让两个学生来展示验算方法,其实,当我巡视的时候就发现学生有多种验证方法,加之三年级学生爱表现的年龄特点,若能够多让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享受承购的喜悦,也能够带动全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验证活动,我只提供了2种图形,要是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验证,学生会更有兴趣,对其思维的发展也有帮助。
教学流程中有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按照要求提出了诸多数学问题,而这一过程,我却将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一带而过,领着学生解决事先安排好的数学问题。若能及时肯定并采用学生的问题或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展示出来,则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气氛。总观整堂课,教学目标能够落实到位,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并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而教师仍存在很多不足,需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1)在评价学生语言方面,虽然本节课的评价性语言较多,但仍较多的停留在很好非常棒等字眼上,评价性语言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2)教师个人教态需要多加练习,同时上课的激情不够,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如此才能更加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面对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我要以更加积极、认真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听名师的课堂,不断学习,经常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几道题。旧知一般是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以旧知引新知。 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在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时,学生提出:“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不同时,这样的分数怎样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呢?”,这说明本节课已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会自主地探索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感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