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如何养殖海蜇

2016-12-02

在中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5.8万吨。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海蜇的人工养殖方法。

海蜇的人工养殖:池塘选择

选择离海边比较近,进排水方便(最好是小潮也能换水)的池塘。

池塘附近最好能有淡水资源以便调整水的盐度。

池塘的大小在20亩以上为宜,越大越好。

水深在1米以上,1.5~3米为最宜。

岸边的坡度应该是越陡越好,如坡度太缓应该在岸边水深0.5米处加围网或塑料布,以防海蜇抢滩死亡,所以要注意了。

海蜇的人工养殖:水质管理

在池塘养殖海蜇时, 为了保持池塘的水质, 水体必须经常换。通过换水, 不仅为海蜇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饵料生物, 而且可以保证水体肥活嫩爽, 对海蜇的生长起到刺激、促进作用。换水必须坚持少换、勤换, 避免大排、大灌。池塘中的海藻对水质的保持也非常重要, 应该定期清除养殖池中的海藻。研究表明, 可以通过人工接种小球藻培养池塘优势种群, 改善池塘环境, 培养海蜇的天然饵料, 降低养殖成本。

海蜇的人工养殖:放苗

放苗时间应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无风、无阳光直射的天气。

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最好将苗直接运到池塘中间,均匀、缓慢的泼洒入池内,操作不可急躁,以防伤苗。

海蜇的人工养殖:日常管理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条件正常,7天之内不需换水,7天之后可少量换水(每次不超过20%)

海蜇养殖前期(10~20天)换水条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换水,应该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进、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样会对苗产生伤害(如苗粘在网上而导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伞径长到5厘米之前。

遇到坏天气如大风、大雨,最好不要换水,以免环境变化太大而对海蜇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新水的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子内的差别不能太大,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10‰,超过这个数量不能换水。

池水的盐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间,对于那些附近有淡水资源的池塘,应该充分利用淡水调整池水的盐度。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比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匀,不能因为局部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动物的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