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五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交流——互动”,明确学习内容的意义,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同时还要通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合理地创设适当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远离平衡态,通过学习达到新的平衡,使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要从整体原理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最终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谈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五策略:
一、支持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注重激励评价,培养求知欲及信心。
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了兴趣。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因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即使不全面,也都应热情、耐心、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其思路,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学贵有思,教重在引。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知识的兴趣,主动地学习。
例如上“分离盐与水的方法”这一节,老师可拿出“食用盐”和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盐”,问:“这两种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来历一样吗?”在学生的猜测中可顺势引出使盐水中的盐现身的实验设计。在得出分离方法后对应课前的引导,可用视频对食用盐的加工制作过程做一了解,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三、提供学习资源,问题探究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问题探究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性的、共性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设问,使学生学得全而深,而不是将课本的知识再从头至尾认真讲解一遍。要从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不断地设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满足这种欲望。
例如“电路出故障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让学生多方面动手尝试,出现问题时及时提出疑难困惑,对发现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这样?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以此形成探究性学习。这样以自己发现的问题入手,实验探究的目标性更强。
四、分组互助合作学习,进行探究训练。
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四到六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每个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要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问题探讨、实验探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五、充分挖掘并利用实验资源,改变实验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课程,现有的教材把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这大大减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实际上,许多验证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究性实验,可以提前到理论课前去上。
例如“萌发的种子”这节课,在上课前段时间(到上课时种子已发芽)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种子并进行实验,上课时首先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由于实验前没有任何提示和要求,情况会多种多样,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同学之间交流评价,对引出的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在问题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对“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学生就有了经验基础,可让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
总之,新课程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开发人的感官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潜能,无疑是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探索方向。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亲历亲为,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