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禁毒黑板报内容

2016-12-02

开展创建无毒娱乐场所活动,确保一方净土,让我们来做黑板报来宣传毒品的危害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禁毒黑板报的图片和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学禁毒黑板报资料推荐一、什么是冰毒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

甲基苯丙胺药用为片剂,作为毒品用时多为粉末,也有液体与丸剂。

“冰”之所以被滥用,与其特性有关。

一般中小剂量者,可以提高人的心境,有能力增加、觉醒程度提高的感觉,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工作能力(特别是技巧性工作能力)提高,而且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

基于此,一些偶尔的滥用者,如长途行车司机服用以免困倦,学生挑灯夜战应付考试,运动员用以增强耐力和速度,演员用以增加精力和提高表演艺术等,他们都属于非经常使用者。

近年境外传入的“摇头丸”,是一种新型的苯丙胺类毒品,是冰毒的衍生物,先后在广东等沿海城市的歌舞厅、卡拉OK厅娱乐场所出现。服用摇头丸会使人亢奋不已,听到音乐后摇头不止,时间长达6~8小时,并出现幻觉和性冲动。一些服食者在被警方抓获后,在警车上仍在浑身扭动。摇头丸对人的健康祸害极大,反复服食会成瘾,过量则导致死亡;而且会造成行为失控,诱发治安和刑事案件。

“冰”的成瘾者,以每天要强迫性服用大量毒品为待征。这些人已对毒品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毒品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这种口服滥用方式的危险之一是导致有害的“兴奋剂--安眠药”,即“兴奋--抑制”滥用循环。每天使用“冰”以保持兴奋,否则他们难以度过;夜时必须用安眠药镇静他们高度兴奋的神经,弥补“冰”作用后期的不快效应,否则亦难过。次日又开始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反复,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循环极易导致过量中毒。

“冰”的滥用者,采用静脉注射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和感受一种短暂即逝的强烈快感或兴奋,这种体验对滥用者的求药行为起着正性强化作用。快感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重抑郁、疲劳和激怒,这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痛苦与再次寻味“快感”的强烈欲望相交织,导致强迫性用药行为。这种使用毒品方式,极易导致精神病状态,表现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野蛮,妄想,偏执狂,幻觉甚至有杀人倾向。此种状态过后,出现一种极度衰竭和抑郁状态,也有因严重抑郁而自杀者。

“冰”长期滥用后突然停止使用,患者会出现高度疲劳、精神抑郁、饥饿感,以及强烈的求药行为。这就是戒断综合征。

过量的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严重者出现精神混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高剂量或重复使用“冰”可产生中毒性精神病,表现有被害妄想、幻觉,多为幻视,也可能出现听幻觉和触幻觉。现代医学称之为苯丙胺精神病。毒品的耐受性随长期使用而增加,对于未产生耐受的人,使用苯丙胺30毫克便会引起中毒。而有报道,长期滥用者,为了达到初期使用时的欣快效应,竟将剂量增至2000毫克,这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可造成惊阙、昏迷甚至死亡。

中学禁毒黑板报图片展示:

中学禁毒黑板报图(一)

中学禁毒黑板报图(二)

中学禁毒黑板报图(三)

中学禁毒黑板报资料推荐二、吸毒者会有哪些合并症

(1)感染。全身性脓毒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皮肤局部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血栓静脉炎、蜂窝组织炎,肝炎等等 ,且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高于正常人。

(2)神经系统损害。如慢性器质性脑损害、横觉性脊髓炎、臂神经丛炎以及腰神经丛炎。

(3)呼吸系统损害。如上呼吸道损害、肺水肿等。

(4)肾脏损害。如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5)皮肤损害。局部皮肤反应,如脓肿、溃疡、坏死、手部水肿、屈曲指、皮肤花纹、水泡、接触性皮炎;全身皮肤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紫癜、瘙痒。

(6) 其它.性欲减退,男性出现阳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看过中学禁毒黑板报也看了以下相关文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