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要理清三大关系

2016-12-26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属于武术中的内家拳,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如何达到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呢?初学太极拳要理清三大关系,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太极拳境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学太极拳要理清三大关系。欢迎阅读!

初学太极拳要理清三大关系

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想要达到一定的境界,需要在明师的指导下,也需要多年功夫的训练,才能登堂入室。

但是,对一般学者来讲,很难有机缘遇到明师,在广场上跟辅导员学学套路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太极打得符合太极的基本拳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你把拳架走得符合太极拳理,你的太极拳修炼才走上了正轨,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问题。

究竟如何才算是符合太极拳的基本拳理呢?对于初学者来说,深奥的原理如同听天书般,听得一头雾水,为方便初学者学习,总结出三点,这是初学者必学的要领。

第一,处理好转与沉的关系

遇转先沉,向哪儿转,就在哪儿沉。具体就是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开始时,可以先沉好了再转,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持重心的稳定,熟练后可边沉边转。

第二,处理好松沉与虚灵顶劲的关系

松沉是向下,虚灵顶劲是向上,这是一对典型的上下间对拉拔长的关系,这一关系处理好了,其他的对拉拔长自然会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上下的对拉找准了,再找前后的对拉,再找左右的对拉。经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对拉拔长锻炼,最后会形成坚韧的内劲。

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关系,初学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及变化规律,这样才能领会到太极拳的深层内涵。

第三,处理好起落、松沉与肩胯的对应关系

要记住,起落不等于起伏。有起伏就会出现漂浮。所以,起落的关键是运用好胯。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另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以胯的下沉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也就是说,所有的起落,都是有松沉的起落,所有的松沉都与胯的运用有直接关系。最后说到肩呢,还有一个小窍门,一招运行完毕,做到定式的时候,要松肩,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

这样通过肩、胯的松沉,就能逐渐感觉到身体的重量松沉到了脚底。这三条,看似简单,但蕴含了很多的太极拳拳理。只要细心揣摩,即使没有老师在旁点拨,也能把一趟太极拳打得风生水起。

太极拳的对称关系

一、太极拳上下的对称关系

太极拳的上下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动作之中,即逢上必下,升中有沉,沉中有升。“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是练好太极拳的上虚下实的总要求。按照人身总体虚实比例去分,腰以上占四分,腰以下占六分。

在练动作过程中,对每势动作,要在上下虚实比例上刻刻留意下功夫,会大有裨益。凡是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绝不会有升无沉,有沉无升。如能循规蹈矩地做到有升有沉,上下虚实对称,就能达到上体的松活圆转,下体的固若磐石。

上虚下实,主要就是在途将重心下层,使我们的身体得到平衡。

如“太极起势”,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之日“无极象形也”。

在大混沌后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以至于分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但此时气犹未上升,浊气犹未下降耳,故谓之为太极。

前人上推阴阳五行之机,未生天地,无可名称,名之太极,而是阴阳五行已俱备矣。打拳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劲,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心腹之内。

太极拳的对称也就体现了阴阳的平衡性,这是太极拳的内在思想。

此时一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日太极。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忘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太极起势,当两手缓缓上升时,身体各部的胸、背、肋、腹等要慢慢地放松下沉,浊气下降,”切忌两手上升时两肩上纵,横气填胸”的上实下虚。何谓金刚捣碓7金刚神名钢,如精金百炼,坚而又坚,其手所持降疯杵也。

捣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捣之。右手将棰如降瘐杵,左手微屈如碓臼,即取其坚刚沉重,又取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故名护心拳也。金刚捣碓的右拳、右腿上提时,左手、左腿随身体放松下沉,达到上下相合。

“金鸡独立”也是上下对称动作。何谓金鸡独立?一腿翘起,象形也。即右手上托、右腿的屈膝上提与左手下按、左腿的屈膝松胯下沉,上下对称,是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升中有沉、沉中有升,上虚下实、轻沉兼备的具体表现。

二、左右对称关系

左右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逢左必右,逢右必左,如陈式太极拳中的“单鞭”,打拳心是主,脊骨是左右身之关键,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使上下对拉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以左手领左足,以右手领右足,上面手如何运,起则并起,落则同落,上下相随,自然合拍。同时,身法须端正,头、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腰劲下塌合劲,两肩不可一高一低。

2、左发右沉,右发左沉,如“六封四闭”的落势,双手同时向右按时,右臂必须对称下沉。

3、凡是右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左,左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右。如“六封四闭”的向左下采捋劲,重心开始在左,而后向左采捋时,重心变。

三、前后对称

前后对称关系,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如“搂膝拗步”左肘微扭作反背后,手束住腕向上,外方内圆,用缠丝劲,手落于后脊背上,这是后撑。左肩下沉,勿上架,顶劲以百会中气领起全身,眼看住右手中指右肩沉下。左肘撑开,外方内圆,落在胸前。

中指以鼻尖相对,用缠丝劲自肩缠到手,中气行到中指头方为运足。右手在胸四五寸远,柔住劲,不可稍留硬气。这是上肢运动的要求。而下肢以腰劲向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劲。

胸腹宽宏广大,向前合往,中气贯住,上下全神,实有久用其动。到这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左膝撑开,用缠丝劲白内踝外往里缠,缠到大腿根,合住劲。右膝外撑,里合缠丝劲,缠法与左腿同。双足踏实。

2、退中有进,前后兼顾,如倒卷肱,从肘底看拳退行,自前向后至白鹤亮翅止,必待左脚在后方止,此是倒卷与下势分界处。右足平踏左足前掌着地,用力。退步中两手欲前先后有相合、对称之意,眼瞻前顾后,做到撤中有守,守中有攻。

3、左手往前发劲,右肘要后挣,右手往前发劲,左肘要后挣。如掩手肱拳的发劲,用缠丝劲外往里缠缠到拳,合住劲前击。左足先落地开一步,右足倒转,从后往西再开一步,不动左足再向西开一大步,不动。

左足落地,开一步;右足随身倒转,往西再一步,不移动。右足在后蹬好地,足后跟力由腿逆行而上,至脊第二十一节,再由二十一节逆行上至膀,由膀前至右拳,以助拳力。

四、以上行拳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总体对称关系

在练太极拳时,上下、左右、前后的总体对称关系应做到相照、相吸、相系。如“第一金刚捣碓”,左腿向左前斜角迈出时,在右实腿的支撑下,左右手臂则松沉地向右后斜角上拥展开,做到上下的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相照;左右的手与手、肘与肘、肩与肩、胯与胯、膝与膝、足与足相吸相系,前后的双手与左脚上下相合,达到精神团聚不散,开展之中不失蓄势,即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人的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特有的精神意识活动。人生命运动必然符合人体自然对称这一固有的规律。陈式太极拳是外取神态,内表心灵,所以给练者一种美的享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