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唯物论知识点复习

2017-06-01

唯物论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难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哲学唯物论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懒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应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及实现条件。

应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高二政治哲学唯物论练习

高考1995年第20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C]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995年第18题:"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B]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地历史的统一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996年第16题: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中国的国情。这表明[C]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这几道题考查的虽然都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问题,但都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上、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上来考查,而不是唯物论观点的简单再现。

又例如,1995年的第16题:"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C]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这一题的辩证法的色彩更浓,"满和谦、损和益"都是对立的统一,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教材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提法,需要考生把意识的反作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领会。本题还是从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的角度来考查唯物论的问题。

在答案非唯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中,更鲜明地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乃至认识论的统一。如:

1996年第28题: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绝灭或濒危。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这表明[BCD]

A.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C.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1997年第38题;某贫困地区领导人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回答这一题,更需要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只从唯物论本身的内容来考虑答案,就有很大局限,造成失分较多。

高二政治哲学唯物论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从理论上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当然是唯物论的重点内容,坚持唯物论一定要坚持这些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从实践的角度看,从现实看,意识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则成为重点了。因为我们学哲学,坚持唯物论就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去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重视世界的物质性,重视规律的客观性,就是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的制约。所以,唯物论部分的重点内容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难点

唯物论部分的难点主要在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上。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客观实际是多样的、变化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绝对的完全的符合,而是相对的近似的一致,主观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随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主观反映客观、主观符合客观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忽视或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则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准确把握这个度,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性。规律的客观性讲的是物质运动有规律,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存在物质运动,规律就存在。但一个具体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却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这个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条件变化了,起作用的具体规律也随之变化。所以,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消灭规律,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起作用的具体规律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个问题,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的科学知识,就不难理解。

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两个文明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文明建设固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物质文明不能直接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需要建设,不是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