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

2017-03-13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质疑,使学生在疑中思考、在疑中探索、在疑中学到新知,发散思维。

关键词:质疑;解疑;创新;课堂教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生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读课文,表层质疑

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表层的质疑。因为是初读,所以这些问题一般还较为肤浅,通过仔细读文或运用工具书就能解决。随着疑问的解决,学生所获得的主要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知识和感受。但有些问题比较散乱,有些问题也不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时,教师的梳理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肯定的态度进行分类、梳理,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心里特别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得以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激发的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在教学《刘胡兰》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质疑。学生纷纷提问:“刘胡兰真的不怕死吗?真的什么也不知道吗?”“刘胡兰是怎样对付敌人的?”“刘胡兰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敌人还要杀她?”“‘叛徒’、‘威胁’、‘收买’、‘钢铁铸成’等词是什么意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课方始,趣亦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这为新课的学习埋下好的伏笔。

二、研读课文,深层质疑

质疑的深度与读者的能力和对文章的感悟程度密切相关。研读课文时,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程度的逐步加深,他们往往会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精妙语句等进行深层的质疑,此时收获的主要是以理性为核心的思维和能力。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让其自行解决。而教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会带动质疑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深层质疑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桂林山水》时,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总——分”的结构特点,知道分述部分又紧紧围绕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展开描述。学生在读中自然感悟到两段文章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但有学生提出“课题是‘桂林山水’,理应先写山,再写水,而文中恰恰相反。是不是像这种‘分述’部分的前后顺序可以调换?这时,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桂林山水》开头写到:“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所以“分述”自然先写水,再写山。

三、深读课文,联想质疑

学生在深读课文时,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区别、迁移产生的是联想质疑,从而生成的主要是以运用为主旨的新情境和新方法。此时,学生对课文的质疑是高层次的质疑,如果学生能不唯书、不唯师,就必然会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凭借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当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深层次探索阶段时,教师要适时启发,提供更多的机遇,让学生进行探究质疑、联想质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随着质疑问难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能够从不成熟、肤浅的阅读质疑,逐步走向深刻成熟的联想质疑,同时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进行高层次的阅读鉴赏。

记得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共识,曹冲很聪明!这时,一个学生出人意料地提出:“我就觉得曹冲并不聪明!曹冲的办法虽然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得搬很多石头,石头笨重不好搬动,既费事又耗时。我想用人代替石头,人听指挥,喊上就上,喊下就下,只要大家一个个走上船,等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然后把每个人的体重加起来,这样称象多省力啊!”这时,我立刻鼓掌说:“多好的办法!你比曹冲还聪明!”然后马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这下,同学们大受启发,不再拘泥于课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说,我不用石头,也不用泥土,因为泥土就在岸边,取泥方便;有的说我既不用石头,也不用泥土,因为河里有的是水,把水装入船中不就行了吗?有的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议论开了。 总之,质疑大有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适时质疑,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既学到新知,又发散思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