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读后感,莫泊桑月光读后感
莫泊桑的《月光》,是青春颂,是爱情颂。读完月光,你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月光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月光读后感篇一
莫泊桑之所以不愧于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月光》这篇小说中,莫泊桑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极力渲染马里尼昂神甫对女人的柔情的偏见,这是欲擒故纵笔法的娴熟运用。在这些文字中不乏精彩动人的细节,请关注这样两个细节吧——
他不再刮下巴了,大踏步走了起来——他在严肃思考时总是这样的。当他想重新开始刮脸的时候,他竟然从鼻子到耳朵接连划出了三道口子。
他微笑着端详了一下这根又大又粗的木棍,用他那乡下人结实的腕力,气势汹汹地挥舞了几圈,然后突然举起来,咬牙切齿地对准一张椅子打下去,顿时椅背裂开倒在地板上。
“他竟然从鼻子到耳朵接连划出了三道口子”这一细节,将马里尼昂神甫“严肃思考”外甥女陷入情网这一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极度惶恐不安与心不在焉的情态,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棍劈椅背这一细节更是将马里尼昂对外甥女陷入恋情的极度仇恨与即将要去棒打鸳鸯的决心,绘声绘色地传达了出来。
如果循着人物的这一性格的发展下去,情节毫无疑问应该就是“棒打鸳鸯”的一场戏了。但是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情节突变,马里尼昂神甫被征服了,被“皎洁的月光”和“美好的月色”征服了,被月光那“如水的崇高而宁静的美”征服了,他“顿时产生一种心荡神怡的感觉”。
莫泊桑接下来的情节,就是借马里尼昂神甫的感官,极力地渲染了柔和的月光下的柔情的美。月光下的花园、果树、忍冬树是醉人的,是明净温暖的;田野远处的夜莺的鸣唱是迷人的。神甫被征服了,他在贪婪地欣赏着这“柔情”的美的时候,他在对这月光下的柔美产生“无法抗拒的感动”的时候,开始产生了一连串的追问。
正当他在思考“这种崇高的美景,这种从天上投向人间的大量诗情画意究竟是为谁而设的”的时候,谜底揭开了,答案就是他的外甥女与她的恋人相拥着从远处的月景下向他走来。
原来如此——“说不定天主创造出这样一些夜晚就是为了将人类的爱情完美地遮盖起来吧?”
小说情节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好一句——“他逃走了,不仅心慌意乱,而且几乎感到羞愧,好像他闯进了一座他无权进入的殿堂。”
这是典型的莫泊桑式的小说结尾方式,和《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样的会让你回味良久的尾声。
月光读后感篇二
莫泊桑赋予了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以圣洁的美!
爱情也许是每一位诗人、每一位作家都不会回避的主题,因为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莫泊桑自然不会回避,但《月光》的写法却十分独特,因为他是借一位笃信天主教的神甫的角度来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文中的马里尼昂神甫为什么一直会有以下的对女人的看法呢?
她是引诱第一个男人的魔鬼,并且在一直不断地从事着这一应该罚入地狱的勾当;女人是脆弱的、神秘的、撩拨人的生物。他不仅憎恶她们那堕落的肉体,而且更憎恶她们多情的心灵。
请让我们读读《圣经》的开篇《创世记》吧!《创世记》的开篇正是将人类始祖的“爱情”作为罪孽来写的——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的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他的眼前……”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夏娃受蛇的唆使,偷吃了苹果树上的禁果,于是亚当和夏娃均遭到耶和华的惩罚——
“耶和华神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来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再接下来的《圣经》故事,就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人类的始祖偷吃禁果,在《圣经》的解释中成了原罪。在《圣经》的上帝的诅咒声中,亚当夏娃的后代们从一出生都背负着他们始祖的原罪,尤其是女人。夏娃因经不起蛇的诱惑,成了一切女人经不起诱惑的象征;夏娃摘了金苹果再诱惑亚当同吃又成了女人善于诱惑男人的象征。
于是在笃信天主教的马里尼昂神甫的心中,才会对女人一直怀有偏见。于是在他的眼中,女人的柔情才会是邪恶的,女人的柔情哪怕是修女的柔情也是一个个可诅咒的“陷阱”。于是在马里尼昂的眼中,他的陷入初恋情网中的外甥女的一举一动,都是不可理喻的。
月光读后感篇三
小说家莫泊桑,是一位了不起的月光诗人——在我心里,他一直活在月光下的世界上。在香榭丽舍大街,在枫丹白露森林,在普罗旺斯古老磨房边,在塔曼底故乡的小路,在地中海黛色的波涛上。
《月光》是莫泊桑的早期作品,并不引人注意。给我的感觉,那是用散文笔法写的一篇抒情性小说。这个短篇的主人公马
理尼央长老,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他仇恨所有的女人,他认为那是亵渎宗教的祸水。但对他天真美丽的外甥女的态度却是一个例外。他喜欢她,希望她成为从事慈善事业的贞女。然而,一天他突然得知外甥女有了情人,他暴怒了,坐立不安了。晚上10点,他走出去,想看个究竟。月光如水,弥漫田野,先是让他惊呆了,震动了,“这铺天盖地的诗境,让他一点也弄不明白了。”当外甥女和情人出现在远处月光下,他先是心跳、彷徨,继之退却了。心想,既然上帝用如此良夜去保护爱情,难道我们就不容许爱情吗?他在惭愧中逃回了屋里。
这是月光的赞美诗,更是生命、青春和爱情的赞美诗。莫泊桑确是痴迷月光的。读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大概谁也不会忘记开头约娜从修道院出来,住在“白杨山庄”那个月夜吧?这个满怀热情、耽于幻想的少女,陶醉在山庄银色月光里,梦想着爱情,在窗前伫立,直到天际发白、小鸟啁啾!莫泊桑以诗意的笔触,让少女的心融入了月色,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这还是在小说里。在散文中,莫泊桑就不必借用他笔下的人物,而是直接倾诉他对月光诗意的感受了。《水上》,是莫泊桑在地中海的航行日记,也是我见到的惟一一部莫泊桑的散文作品。他在4月8日阿盖的日记中,竟以13页的篇幅,描写、歌咏月光,引述包括雨果和缪赛等7位法国诗人关于月亮的诗作。他说,他看见一对恋人,搀臂眺望月光下阿盖内湾的大海,听海浪轻吻沙滩,瞧月光吻着海波,感到自己心里也渴望着爱情,几乎苦恼得要高声大叫。他说:“我只好怪月光扰乱了我的心;我一直相信月亮对人的头脑能起一种神秘的作用;一个在阳光下规规矩矩恋爱的人,在月光下却会爱得神魂颠倒。”莫泊桑感叹,他在月光下,让月光一照,一定是受了伤了!“她有什么迷人的魅力,能使我们心神恍惚,飘忽不定,若有所失呢?”
我看,莫氏提出的问题是个千古之谜。就那么一个冰冷死寂的圆球,却具有那般魔力。人们明知是上当受骗,也甘愿为之匍匐倾倒,至死不悟。那么多条分缕析,全都苍白无力!这是全世界文学艺术家永远也道不尽的话题。
莫氏的月光和什么最相像?我的感觉,那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如水月光在莫泊桑的字里行间汨汨流淌,夜风下,泛起微微的波浪。
阅读是一种快乐。我为自己从莫氏的散文和小说里读出诗意的月光而快乐;更为自己从莫氏作品读出了他对月光的独特感受而快乐。所以,我给小说家莫泊桑戴上了“月光诗人”的桂冠。我相信,莫泊桑,这位我从少年时代就钟情的缪斯,永远活在月光下的世界里。
莫泊桑读后感相关文章:
1.莫泊桑小酒桶读后感3篇
2.莫泊桑作品读后感3篇
3.莫泊桑《一生》读后感3篇
4.读莫泊桑《一生》后感3篇
5.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3篇
6.莫泊桑一生读后感3篇
7.莫泊桑珠宝读后感3篇
8.莫泊桑小说选读后感3篇
9.读莫泊桑小说选读后感3篇
10.读莫泊桑拜师有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