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励志故事

2017-05-27

相关话题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杜甫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杜甫的励志故事1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 家庭 ,是个官二代,但 无奈 家道中落,终身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受骗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残羹,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与了玄宗的特科 考试 。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世界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壮志、 理想 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走。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因为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 生活 ,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生存。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走之苦。这种奔走,除避安史之乱外,首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 决定 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 乐观 ,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拳脚冻皴皮肉死。”拳脚冻僵的杜甫苦苦搜索的“橡栗”,是一种欠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 选择 要“朝三”照样“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 远离 ,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 。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 自己 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 以后 ,到了哪里都是 老婆 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杜甫的励志故事2

杜甫虽然过早地失去了生母,却没有失去母爱。他被寄养在二姑母家。有一年,杜甫和表弟一块生病了,女巫说,睡在房屋柱子东南角吉利’可那里正是姑母儿子的睡处。姑母竟将那吉祥之地让给了杜甫。事也凑巧,小杜甫摆脱了病魔的纠缠,那位表弟却死了。这荒诞不经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杜甫,当他三十岁那年为二姑母写墓志时,还把这儿时的往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述,以表达他对姑母的悼念。

开元五载( 717),杜甫六岁时曾在郾城(今河南郾城)看到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这种舞是唐代宫廷燕乐的一种。表演时,演员着戎装,在急骤的鼓声中挥剑起舞。它的旋律快,动作大,节奏感强,给人一种雄健有力的感觉。据传,,唐玄宗时宫廷内外能表演这种舞蹈的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著名书法家张旭曾在邺县(今河南安阳市)看过公孙氏的舞蹈“西河剑器”,自此,草书大为长进。吴道子观剑舞后,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可见这种高级的舞蹈艺术感染力是多么大。杜甫晚年在夔州观赏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剑器舞,对童年的那次观舞作了这样的回忆: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攉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在雷霆般的鼓声中,舞者手持宝剑腾空而起;剑光闪烁,如同后羿射落九个太阳;矫健的身影,好象众神遨游神龙凌空。……这种神奇的艺术形象给六岁的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也许和观舞有关吧,杜甫七岁开始作诗:“七龄思既壮,开口咏凤凰。”这诗已失传。凤凰是一种幻想中的瑞鸟,杜甫歌咏它,或许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后来他又写过《凤凰台》、《朱凤行》等诗,是借对凤鸟的描写,寄托理想的。杜甫九岁学习书法,写出一口袋大字,他后来成为精通书法艺术的大师,与幼年的刻苦练习自然是有关的。据说,杜甫“楷隶行草无不工”,明人胡俨曾在内阁见过杜甫的墨迹,说“字甚怪伟”。可惜其手迹没有留传下来。杜甫在书法理论上也有贡献,他用诗的形式,评论过书法家张旭、李潮、顾诫奢等人的书法,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也作过叙述。

杜甫的励志故事3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原文再现】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素材评析】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适用话题】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