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分析

2017-03-24

在文言文中,“之”字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字有多种用法,其中之一便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分析:

第一类,取消独立性后,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例①中“吾妻美我”本来意思是说“我妻子认为我美”,“吾妻”是主语,“美”是谓语,主谓间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意思是“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吾妻之美我”译为“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变成了这个句子的主语。

例②中“师道不传”意思是“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师道”是主语,“不传”是谓语,加了“之”之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从师的风尚不流传的事实由来已久”,“师道之不传”译为“从师的风尚不流传的事实”,也变成了这个句子的主语。

第二类,取消独立性后,作句子的宾语,例如:

①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例①中“秦兵来”意思是“秦国出兵来攻打”,“秦兵”是主语,“来”是谓语,而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想不把和氏璧送给秦国,又担心秦国出兵来攻打”。“秦兵之来”变成了“患”的宾语。

例②中,“民多于邻国”意思是“老百姓比邻国多”,“民”是主语,“多”是谓语,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大王如果知道这些,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邻国多”。“民之多于邻国”变成了“望”的宾语。

第三类,取消独立性后,作句子的状语。例如: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例①中,“臣壮”意思是“我年轻”,“臣”是主语,“壮”是谓语,但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臣之壮也”译为“我年轻的时候”,变成了表时间的状语成分。

例②中,“行李往来”意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行李”是主语,“往来”是谓语,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出使的人来来往往的时候,(我们)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行李往来”同样变成了整个句子的状语成分。

第四类,取消独立性后,作复句的分句。例如: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寡人之于国也》)

例①中“邻厚”“君薄”本业的意思是“邻国的势力雄厚”,“您的势力相对消弱”,它们分别两个各自独立的句子,“邻”“君”与“厚”“薄”分别是主语和谓语,但加了“之”字后,意为“如果邻国的势力雄厚了,那么您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前后现在联系紧密,构成了假设关系的复句。“邻之厚”“君之薄”作了前后的分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②中“父母爱子”意思是“父母爱子女”,“父母”是主语,“爱”是谓语,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如果爱子女,就应当为他们作长远打算”,这也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父母之爱子”就作了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③中“王好乐甚”意思是“大王非常喜欢音乐”,“王”是主语,“好”是谓语,加了“之”字后,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大王既然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应该治理得不错吧?”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之”的用法之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在文言文中,“之”字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字有多种用法,其中之一便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对此用法,好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真的好难。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动词、名词,不知道什么是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句子。),这样导致许多学生对此用法并没有真正理解,于是只能死记硬背。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何以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加一个“之”字,从而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由此很有必要在讲述基本概念之时将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目的告诉学生,让其了解。因此,在教学之初,应首先告诉学生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入一个“之”字,让其失去句子的独立性,而只能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比如:“我爱池州”这本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如果加上一个“之”后就变成“我之爱池州”,很明显这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它只能成为“我之爱池州,是因为它山清水秀。”这个句子的主语。被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后的主谓短语在句子中到底可以做哪些成分呢?

一、做主语。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这个句子中,“之”放在主语“吾妻”和谓语“美我”之间,从而取消“吾妻美我”这个句子的独立性,成为“……者,……也”这个判断句的主语。

二、做宾语。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加一个“之”字使“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变成了整个句子的宾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松柏后凋”本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之”后就变成这个句子的宾语了。

三、做状语,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臣壮”本是一个主谓句,但加了“之”字后,“臣之壮也”便应译成“我年轻的时候”,成为整个句子表时间的状语,它就不能单独成句了,整个句子另有主谓宾。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本来“专诸刺王僚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加“之”后独立性被取消,只能充当状语了。

主谓短语加“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做句子的成分还有其它用法,这里就不一一叙述,可根据情况给学生做讲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