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论语心得作文900字
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许多,也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人生境界。获得了一种超然与释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高中生论语心得作文9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论语心得作文900字篇一
一看见《论语》,就让我回想起以前在初中时代的课程中学的几篇《论语》精文,在那个年龄阶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觉得牙酸。一恍,就时隔春秋二十余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论语》,又是别一样的体味,认真读了几遍后,真的感觉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深读《论语》后,悟出以下学习、做事、择友的心得体会:
一、以《论语》学习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二、以《论语》做事篇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那么,我们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做事无利器,唯有对待做事的诚实,对工作诚实、就不要自欺。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期许,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等等。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却去做不诚实的事情,对所做的事诚实,就是凡事要尽全力做好。做到六七十分就觉得做好了,这是不诚实。对所做的工作诚实,就是多去实践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态度去对待现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岁跟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过了10天,师襄子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孔子答到其弹奏的技巧还未会。又过了10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曲很是熟练,要求他再学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琴。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们每一人都能按这种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纰漏百出、衔接断链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工作的效能与成绩就会更鲜明可见。
三、以《论语》择友篇
人生在世,除了亲属,还要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所以,俗语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清楚地给我们归纳出了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益,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诚信的人。三是博学多闻的人。损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人,态度伪善的人,夸夸其谈的人。
北师大教授于丹又进一步给我们表明了什么是三益、什么是三损。“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质”的朋友。是在做事和做人时表现出的正直,诚实,不骄不躁;交“有量”的朋友。对人宽容,心胸要豁达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怀。交“多闻”的朋友。广见博识,内涵深厚,知识丰富。“三损”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这种人头脑简单,自控力差,给你带来诸多的麻烦;另一种人是“善柔”型的,做事优柔寡断,容易干扰你的行为,误导你的决策;还有一种人更可怕,心怀鬼胎,表面称朋友,背后下毒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做到时时事事与人与已都满意是很难的,需要我们结交好的朋友,从中收益,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读《论语》、悟《论语》,这就是我从中觅得的修身、齐家的体会。
高中生论语心得作文900字篇二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高中生论语心得作文900字篇三
由《论语》想到的《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永不凋零的奇葩,细细咀嚼,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心头。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许多,也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人生境界。获得了一种超然与释怀。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岀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互换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语言世界,无不投射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面对眼前这份精神大餐,我只想用心品味,用心咀嚼。
“仁爱”是论语中提到最多的词,“爱”字看似简单,蕴含却很深。世间,仁爱无处不在。亲情中,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友情中,友爱,友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人的表情永远是我们行动的一面镜子,因为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对你。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心中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语》还告诉我们要尊师重教。从子贡的言语中我们知道子贡是多么最终他的老师。当代,很多人不懂得尊重老师,只是一味的顶撞,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位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其实不然,在学校,老师就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教育我们,关心我们。我们应当理解老师,做到“尊师重教”。孔子有曰:“百善孝为先。”老师从父母身上索取得太多了,然而却有回报了多少呢?我们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没有感到有一点点亏欠,仿佛那是理所当然的。可当读了《论语》后,我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于是我开始报答,尽管是做一些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们的喜悦。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孔子一生做人做事的出发点就是忠恕二字,万事由心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心,就算有最高的文凭,最多的知识,也都是徒劳的。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理解的心,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人不仅要懂得“忠恕”,不要讲诚信,“民无信不立。”一个人连诚信都做不到的话,还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呢?古时候,曾子的夫人腹口答应儿子杀猎,为了不失信于他,曾子坚决把猎杀了。这虽是小事,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都要讲究诚信。
《论语》倡导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比任何一种方法都行之有效。反复咀嚼,如同在巷绿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不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
《论语》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自己的形象。通过读《论语》,我们反省自己,改进自己。我还会继续阅读《论语》,是自己的心灵芳香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