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及人物
2015年还有几天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有哪些焦点人物及轰动全球的新闻,以下是小编整理了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及人物,希望你喜欢。
2015年国际十大人物
普京: 捍卫大国地位的强人
霍金: 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达人
李光耀: 载入史册的新加坡国父
朴槿惠: 外交自主的韩国首位女总统
默克尔: 引领欧盟的“铁娘子”
昂山素季: 缅甸政坛的幕后操盘手
艾兰: 让全世界悲伤的小难民
布拉特: 晚节不保的国际足联前掌门
宫崎骏: 反对安倍修宪的日本动画大师
巴格达迪: 人神共愤的极端组织头目
2015年国际十大新闻:
1 中国外交展现大国担当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发力,积极推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8次出访,积极推进周 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步入多边外交舞台的中心,习近平主席先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 家峰会、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中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政策对接和互利合作。
这一系列外交活动展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大国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外交的观点、理念、主张,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赢得全世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2 难民危机席卷欧洲 前因后果引发反思
自今年年初起,100多万名西亚北非难民疯狂涌入欧洲,数千难民在逃难途中不幸葬身地中海。这场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对欧洲形成严重冲击,相关国家就难民安置问题争执不下,相互推诿。难民潮正持续冲击着欧洲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稳定,更拷问着“欧洲和欧盟精神”。
战乱和贫困是导致此次难民潮的主要因素,是为人祸而非天灾。美国和欧洲大国主导以武力推翻伊拉克、利比亚等地区国家原有政权,不断策动叙利亚反 对派进行内战,试图改变相关国家的政权和政治社会制度,导致该地区既有秩序被打破,战乱不断、动荡持续,再加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坐大肆虐,大批民众被 迫逃难,深切体会到了“颜色革命”之恶、“普世价值”之伪、丧失主权之痛、战争动乱之害。
3 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国际社会合作反恐
1月7日,法国巴黎《查理周刊》遭恐袭。10月31日,俄罗斯一架客机在埃及遭恐袭坠毁,机上224人丧生。11月13日,巴黎发生系列恐袭事 件,造成至少130人死亡。11月20日,马里首都巴马科发生恐袭事件,造成包括3名中国公民在内20人死亡。“伊斯兰国”(IS)声称对多起事件负责, 该组织不断坐大引起全球关注。
恐怖袭击频发使国际安全局势骤然紧张,各国加大反恐力度,谋求反恐合作。9月30日,应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请求,俄罗斯开始对叙境内的IS实施空 中打击。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后,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等谋求加强合作,发动密集军事行动打击IS。11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以最强烈言 辞谴责IS制造恐怖袭击,呼吁国际社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打击恐怖主义。
4 亚投行人民币广获认可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进
6月29日,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中国是现阶段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11月3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起构成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 占10.92%的权重,排第三位。12月18日,美国国会批准IMF改革方案,中国在IMF的投票权占比将升至第3位,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份额都将跻身 前十行列,新兴市场话语权大幅提升。
这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更多参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有助于消除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为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5 伊核问题达成协议 政治解决可资借鉴
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达成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历史性协议,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 问题达成了政治共识。协议包括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设限等关键内容。10月18日,伊朗核问题协议 《共同全面行动计划》生效,美欧开始解除相关对伊制裁。
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伊朗方面作出不发展核武器的政治承诺,各方以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方式将这一承诺固定下 来,同时给予伊方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当权利,伊与各方的关系也翻开新篇章,有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全面协议的重要启示是坚持政治解决方向,为国际社会 提供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重大争端的有益借鉴。作为伊核谈判的坚定支持者和建设性参与方,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主张以及在关键时候展现的斡旋智慧,为协议的达 成作出了独特贡献。
6 安培欲改“和平宪法” 日本右倾值得警惕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所谓战后70周年谈话,仅以回顾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殖民统治”“侵略”“反省”“道歉”, 并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应背负“谢罪的宿命”。“安倍谈话”缺乏诚意,与“村山谈话”的精神渐行渐远,将其修正史观暴露无遗。
9月19日,日本执政联盟控制的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不顾在野党强烈反对及民众大规模抗议,强行表决通过了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主要内容的新安保法 案。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安保政策的最重大转折,实质性改变了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的“专守防卫”政策,意味着日本向“修改和平宪法”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国际社会认为,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避免历史重演,才能真正走向未来。现今日本政府所做的一切与此背道而驰,国际社会不得不高度警惕。
7 火星发现液态水证据 地球生命或不再孤单
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为在这个红色星球上寻找生命提供了新线索。
自2006年以来,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多次在火星山丘斜坡上发现手指状阴影条纹“季节性斜坡纹线”。它们在火星温暖的季节里出现,并随着温 度上升而向下延伸,到了寒冷季节就消失。研究人员分析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获取的火星表面4处地点“季节性斜坡纹线”的光谱数据,发现该数据与水流沉淀形 成的水合盐矿物的光谱信号一致,而周围地貌却没有盐的光谱信号。据此认为,“季节性斜坡纹线”是现今火星水活动的结果,是火星表面有液态水的有力证据。
火星是太阳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而液态水是支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新发现无疑再次激起人们对火星生命的遐想。
8 俄战机被土军击落 六国中东博弈加剧
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战机执行反恐任务途中被土耳其军机击落。俄方称土方是“背后捅刀”。由此,两国关系骤然恶化,双方针锋相对、频频过招,局势一时紧张。
土方击落俄战机事件为俄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影响提供了机会。11月26日,法俄领导人表示要协调行动,在叙利亚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美国 也转而寻求与俄就反恐问题进行合作。1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当前并不追求改变叙利亚政权,但巴沙尔阿萨德未来不应继续执掌叙利 亚政权,必须努力推动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进程。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将力争明年初启动叙利亚各派正式和谈。大 国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出现新局面。
9 气变大会达成协定 自主贡献全球协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11月30日至12月12日举行,约15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开幕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 话,为巴黎协议谈判提供了强大的政治驱动力。作为发展中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 与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 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
10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 全面复苏仍需时日
今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究其根本,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 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复 苏仍需时日。
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9年多来的首次加息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的区间。此次加息对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有何外溢效应,有待观察。
在全球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虽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