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成功故事

2017-01-06

成熟不是不流泪,而是含泪奔跑;成熟并非不恐惧,而是尽管恐惧,仍有所行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民创业成功故事。

农民创业成功故事1:38岁养猪姐王辉的创业故事

在山西省文水县这个叫苍儿会的山坳里,有一家并不起眼的野猪养殖场,然而,它的主人却是当地一位大名鼎鼎的亿万富姐,她叫王辉,今年38岁。

王辉:“我喂你们,又不打你们,我是你们的老板,多喂你们一点,咱们是好朋友,过来吧,再吃点。”

野猪场建起已有两年时间,但王辉至今不敢大大方方和野猪接近,每次来她都大把大把喂她的野猪,而每一次她都要被野猪追赶得狼狈不堪。记者:“你那么怕它?”

王辉:“是,野猪的野性特别大,我每次来都喂它们,也是想接近它,亲近它们让它们熟悉我,但是不行,最后的结果很狼狈,不是我赶它们跑,是它们追着我跑,吓得我到处跑,拿着吃的。”

养野猪如今是王辉的主要工作,然而,她的家却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王辉的老家在山西省文水县,上世纪90年代初,金属防护门在城市刚刚兴起,

1995年5月,王辉鼓动会做铁门的爱人一起前往北京,做起了这种金属护栏以及金属大门的生意。靠一门小手艺闯京城,王辉起步时的艰难可想而知。

王辉:“让我自尊最受伤害的一次,本来我挺客气,进去以后说你好,我们是生产防盗卷闸门的,看你这需要不需要,但是人家很不客气,说滚出去,我当时出来含着泪,我含着泪出了他的门,其实这个事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到现在我不能说委屈,含着泪咬着牙,聊以自慰,无所谓,最起码我也是靠自己的劳动去拼搏去奋斗我去挣钱。”

几年下来,王辉渐渐站稳了脚跟,赚钱的机会也悄然而至。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北京掀起户外健身热潮。王辉抢占先机,迅速转向健身器材,订单接连不断,她当年就成了千万富翁。

2004年,王辉的老家发生了一起煤矿安全事故,她从一件坏事中发现了商机,立即开发煤矿安全设备,一年完成了两亿元的业务。到2005年,王辉已经拥有3个加工厂,总资产达到5亿元,昔日的打工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姐。

北京玫瑰园,一个京城着名的富豪居住区,这栋850平方米的豪宅就是王辉的家。王辉与名人富豪做起了邻居。从人们的一日三餐中,又发现了新的商机!

王辉:“像我们玫瑰园别墅这个圈里这些人我也能感觉到,去超市买东西大家都是挑一些环保的

绿色的,森林猪,包括那个柴鸡蛋,贵,贵也买,这个市场很大,很有商机。”

在大城市的锅碗瓢盆中,王辉看到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也联想到家乡荒山荒沟的潜在价值。一天晚上,他突然跟丈夫说,自己要回乡种菜养猪。

王辉:“大事上老依赖他,思路上我觉得还是,某种程度我可能细节上好点,但大思路上还是女人,跟人家差了一些。”记者:“她做这个事你支持吗?”

王辉:“支持,不支持也得支持。”

就在王辉执意回乡创业的时候,当地政府正打算招商引资开发苍儿会山区。王辉投资1000万元,承包了这里数十条山沟开发使用权。2005年底,她首先建起了蘑菇木耳生产基地,同时决定重点上马一个当地从未有过的养殖项目。

2006年2月,一群野猪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王辉从河北等地买回了100头野猪,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创业。

这群野猪非常凶猛,只要走在一起,一场混战就在所难免。为了避免伤亡,王辉特意给20头极不安分的野猪建了单独的圈舍。与此同时,还请了两名大学生做猪场的技术员。

然而,就在他们第一次给猪打防疫针的时候,就发生了意外,8头野猪因为受到惊吓,相继破门而出,跑进了深山。

王辉:“当时很疯狂的一种状态,那个门当时也没有现在这样结实,锁是挂着的,撞击力特别大,把挂着的锁给弄掉了,它就都跑了。”

技术员:“一下出去8只,当时我特别紧张,把我们老板也极坏了,一晚上派了那么多人在山里面找,最后发现了7只,在一块,当时少一只。”

一头种猪3千块钱,人们又在山林里找了几天,始终不见那头野猪的踪迹。但两个月以后的一天下午,人们突然发现,那头出逃的野猪居然自己回家了!

技术员:“从我们围墙上自己跳回来了,我们特别惊喜,以为是野猪跑进来了,结果一看,它耳朵上打个耳标,一看是我们自己跑掉的那个猪,特别高兴。”

野猪的归来给猪场带来了更大的惊喜,他们发现,那头出逃的野猪在野外生活后,身体比同期圈养的野猪明显胖了一圈。

王辉:“看着比它同一窝,当时同一批那个猪,长得个大了许多,也胖了。”

技术员:“我分析,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山上的野草野果丰富,猪吃上以后,营养可以均衡。”

野猪出逃事件让王辉因祸得福,她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在跟技术员商量之后,她果断改变了养殖的方法,由原来的单纯圈养变为分批放养,分期育肥。

王辉:“先让它出圈在小院里跑,然后再在大院里跑,然后再大一圈,然后慢慢再往沟里放。”

技术员:“两个月断奶,然后驯化一个月,第三个月开始基本上可以把它往山上放了,像我身后的这两头野猪,就可以往山上放了。”

养野猪70%的开支是饲料,由于每头野猪都有4-5个月时间在山上吃野果野菜,养殖成本大大降低。技术员:“90%左右的能回来,账就能算过来。”

记者:“你怎么保证它能回来?”技术员:“圈养生出小猪仔以后,我们在小范围内逐渐让它适应野生环境,逐渐给它一个口号,啰啰啰

这样叫,凭我们自己的经验,感觉把它放出去以后能叫回来,这就可以放出去了。”

王辉:“好可爱,好,乖乖的要快快长,摸一下,没事我是你的老板,不要你的小孩,这个多可爱,站到背上了。”

养野猪赚钱最关键的还在野猪的繁育。王辉的野猪大多是具有50%--75%野猪血统的特种野猪,这种野猪一年能产两窝仔,产仔率在8-10头。

技术员:“这个是50天的猪,现在称重的话大概就是21斤,这个从出生到出售肥猪,一般是9个月。”

到2006年底,王辉的野猪存栏量已经达到600多头,其中200多头到了出栏阶段。2007年春节期间,王辉杀了两头野猪犒劳职工,她自己也带了一大块肉,高高兴兴回北京过年。

王辉:“走的时候还让我们郝经理写上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结果做完以后,很高兴地放在桌上,又把孩子们也叫过来,结果一吃,那味不好吃,确实是没想到,就连普通家猪的那个味都不如。”

王辉没想到,自家做的野猪肉居然是那样不堪入口,

那么,消费者中又有多少人知道野猪肉的做法呢?如果都像她做的一样难以下咽,那么谁又会买他的野猪肉呢?然而,面对销售难题,

2007年的那个春节,王辉过得居然非常轻松。

王辉:“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二次创业了,说实话20多岁在北京白手起家打天下的时候,都坚持过来了,现在我真是胸有成竹,这点苦应该不算什么,最起码我在资金上,经验上,都没有问题,包括经历关系,一些销售平台,销售网络。”

其实,王辉胸有成竹是因为她又有了新的发现。有一天,王辉在文水的一家超市看到当地的一种袋装熟食牛肉非常好卖。她茅塞顿开,为什么不找一家加工厂,把野猪肉也像牛肉一样做熟后去卖呢?那样,既能节省建加工厂的大笔投资,又可以利用对方成熟的工艺,做出消费者认可的口感。

2007年2月,王辉与一家牛肉加工厂合作,以一吨4000元的加工费,开始加工她的野猪肉。

牛肉加工厂经理:“这个肉切这么薄的片,它都可以立住刀,因为野猪肉是瘦肉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容易做成这种产品。”

王辉:“我不用走那个过渡的试验期,因为他们已经走了那么多年,已经摸索了很多经验,很成功了,保证我的产品一上市就是成功的吧。”

这就是这里加工出来的野猪肉,王辉借助当地牛肉的消费网络,让自己的野猪肉也迅速打入市场。

农民创业成功故事2:农村里新来的“麦田创客”

当夕阳抛洒出最后一抹光彩,红彤彤的天际,金澄澄的麦地,丰收的中原便成了一幅调抹不开的油画,浓重的色彩娇艳欲滴。田埂边,眼望麦地丰收的情景,29岁的王灵光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风投、众筹、IT……印象中,“创业”总要和这些“高大上”的词汇相联系,创业者总是在摩登写字楼里喝着咖啡,敲击电脑。而在河南,却有这么一群和王灵光一样的年轻人,高学历、高知识的他们放弃城市中的生活,回到麦田里端起大碗茶,开拓一片新天地,他们就是“麦田创客”。

2010年7月,当时还是河南农业大学1名学生的王灵光,不顾家人反对,在漯河市郾城区流转200亩地,建立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基地,成立了合作社,开始农村创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回家种地还夸口说创业,可我坚信农民绝不是刨坑种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躬耕于田间地头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最先进的生产力,农村是创业的新蓝海。”王灵光说。

6年时间里,在王灵光的带领下,合作社不仅流转土地超过万亩,还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生产的“一条龙”,和高产农业科技研究、应用与推广的“全链条”。王灵光推出的“农业技术外包”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技术与资金的优势互补,成为规模农业规划种植和运营服务专家。

“麦田创客”不仅是麦田里的一道“新景观”,有文化、懂技术、学习快的高知识分子走进麦田,实实在在地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新活力。

河南省社旗县郝寨镇“80后”女大学生唐道丽,放弃外企月收入过万元的工作,回到老家办起了农业合作社。郝寨镇土壤贫瘠,土层薄存不住墒,加上灌溉不便,一直以来农民都是望天收。为提高产量,唐道丽向专家请教、去外地学习,引入了小麦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和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产量翻了近1倍,2015年亩产达到1200斤。

“黄毛丫头”种地赢了“老把式”。60多岁的老农民白国庆输得心服口服。唐道丽说:“农业的发展潜力无限,农业的每一点进步都将带来社会的飞跃,在农村创业挑战无穷、机遇无限。”

“我不光是1个农民,更是1个农商,1个有商业头脑的农民。”这是何三杰对自己的定位。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何三杰放弃保研,回到老家河南夏邑承包200多亩地,做起了农民。在农村创业的两年时间里,何三杰看到农业和农民的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认同,更是一种职业认同,而这种认同汇集的力量,将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强动力。”何三杰说。

当初逃离土地的大学生们,如今成了回归土地的农民CEO。在中原大地,农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钟情的创业新蓝海,而“麦田创客”们也已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难题的生力军。 “看到成片的麦地,我心里头就有说不出的兴奋。只要用心去干,土地就是我最大的舞台。”王灵光说。

农民创业成功故事3:从普通农民到服装老板的创业路

不到五十岁的张军是做服装生意的老板,给人一种非常稳重的感觉,可几十年前,他却还是一个在家乡老老实实种地的农民,后来离乡开始在外闯荡,竟然成功的做起了服装生意,完成了从普通农民到老板的蜕变。

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张军,像往常一样夹在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拥挤的人群中,目光迅速搜寻着不同款式的服装。忽然张军的眼睛一亮,一张小小的相片深深地吸引了张军的目光,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张军,凭借自己敏锐的嗅觉,感觉到这其中将蕴藏着百年难遇的商机!那么这张相片到底和普通相片有什么不同呢?凭什么这张相片能让张军如此着迷呢?

以往看到的相片,一般都是工厂为了做广告图片,找个代言人照上几张,当客户想要购买代言人身上衣服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厂家已经不再生产这种款式,或者当时代言人仅仅穿一两件衣服照了相片,根本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张军看到的这张照片是挂在一件衣服上,而这件衣服恰恰就是相片上模特穿的衣服。顾客看到相片就能买到和和相片上一模一样的衣服。这个小小的变革,在外行人看来也许没有什么,可在张军看来,其中的商机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有着多年服装批发经验的张军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假如能把自己卖的每一件衣装上都配上一张照片,也许是个好生意!说干就干,张军立刻联系了几家工厂,愿意在每一件衣服原价的基础上添加2元的价格,要求工厂每一件衣服都要配上一张照片,可接连跑了好几天也找不到一家工厂愿意给服装照相的。因为这些工厂做惯了传统的服装,一下子很难接受新型的销售方式。

找不到工厂生产就自己生产!张军决定自己开工厂后就匆匆返回北京,卖掉了档口、处理了库存,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了广州。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2008年8月8日“广州靓缘服装厂”终于开工了,首批衣服做好后放在沙河服装批发市场试销,由于每一件服装都配有相片,而且款式都是日韩最新款,试销的的当天生意就异常火爆,档口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

后来发展到顾客要想买到靓缘服饰,都主动提出愿意提前打款,生怕买不到衣服。于是张军着手扩大生产规模,招兵买马。为了方便外地顾客下单和打印图片,还专门请人做了网站。网站做好后,外地的顾客就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和付款,并且可以在网站上取图自己打印。

这样大大方便了外地批发商在工厂直接采购服装。现在,外地顾客足不出户就能采购到广州产的最新款服装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