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励志故事
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当代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当代励志故事1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不到10岁的巴拉克·奥巴马回到家,额头上顶着一个鸡蛋般大小的肿包。他刚与一名偷了他朋友足球的小男孩狠狠干了一架,结果被对方用石头砸了头。感觉委屈又丢脸的奥巴马在院子里找到了继父罗洛·苏托洛,并向他哭诉说:“这不公平。”继父只是轻轻地安抚他,几乎不发一言。
“你想成为哪种男人?”
一天之后,苏托洛拿着两副拳击手套出现,并把其中一副给了奥巴马。“你要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你自己,”苏托洛在开始教奥巴马练拳前这样说,“手要一直抬高,身体不断移动,但要放低,别让自己成为靶子。”奥巴马按照继父的指导灵活地跳跃腾挪,学习挥拳。不过一时的大意让他忘记了防护,而代价让他印象深刻。“我感觉下巴狠狠挨了一拳,然后我抬头看到苏托洛一脸大汗淋漓,”奥巴马回忆说。
半小时后,筋疲力尽的父子俩走到一个池塘旁的水缸旁,汲水解渴。苏托洛向奥巴马娓娓道出了这堂拳击课的真正用意——让奥巴马学会如何在困难而危险的世界生存。“一些男人利用其他男人的弱点,他们之间就像国家之间一样。强壮的男人攫取弱小的男人的领土。他们让那些弱者为其劳作。假如那些弱者的女人很漂亮,强者同样会占为己有。”奥马巴在1995年出版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中讲述了继父给他上的这一课。“你想成为哪种男人?”苏托洛这样问奥巴马。
奥巴马当时没有回答,但在接下来的40年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继父的这个问题作答。“我对这件事的印象非常鲜明,我的继父是个好人,他所教给我的东西令我受益匪浅,”奥巴马8月14日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其中一个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的冷静分析。”
填补父亲的“缺席”
当奥巴马8月27日正式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关于他能否在与麦凯恩的对决中表现出足够强硬的疑虑仍在。尽管他刚刚选择了以好斗闻名的拜登作为竞选搭档,并给民主党注入一股新鲜的斗志,但奥巴马还是摆脱不了人们对他的一种固有看法——太理智、太精英、太温和……以致难以战胜麦凯恩。
然而抛开政治不说,从奥巴马的个人成长经历上,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强者。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是一名肯尼亚人,在美国留学时遇到了奥巴马的母亲、美国白人安·邓纳姆。两人结婚时,邓纳姆才18岁。当奥巴马还在蹒跚学步时,老奥巴马拒绝了足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纽约大学奖学金,选择去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老奥巴马带着哈佛同学露丝回到了肯尼亚,抛弃了奥巴马母子。
邓纳姆后来嫁给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洛·苏托洛,并带着6岁的奥巴马跟苏托洛去了印尼。奥巴马在那里度过了4年童年时光。当苏托洛告诫奥巴马“要保护自己”时,他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小小的奥巴马学会武装自己,坚定地向他选择要加入和掌控的世界迈进。
事实上,奥巴马一上小学就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领袖风范”,尽管他在印尼只是个“外国人”。从一年级时,奥巴马就开始负责在进教室前维持秩序,“排队”、“看齐”、“立正”,同学们也很自然地听从他的指挥。他的一名女老师这样评价这个孩子:“他总想成为第一,站在最前面。从心理上来说,他有领导欲。”有时,奥巴马的朋友们发生争执时也会找他作仲裁。“他会抓住一个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个的手,硬拉着他们握手,重归于好,”奥巴马在雅加达的一名儿时玩伴回忆说。
奥巴马承认自己确实喜欢发号施令。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对妈妈和妹妹玛雅总是要求很苛刻。“我责备玛雅一整晚地看电视,而不去读我给她借的书。我还对我妈妈大讲道理,说她所工作的那样的国际组织和国外捐赠者让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依赖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奥巴马在不自觉地填补着父亲离开后留下的空位,不管是对母亲、妹妹还是对自己。
当代励志故事2
22岁大学毕业,他选择当一名志愿者,从南京大都市去了贵州山沟沟里支教;半年后,他被选为援非志愿者来到突尼斯。在那里,他成为突尼斯武术界的名人,在突尼斯火车追尾事故中见义勇为。如今的他,选择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他正筹备成立一支舞龙舞狮队,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他选择支教
杨赋霖是扬州人,9岁开始习武,2005年考入南京体育学院。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报名参加西部支教计划,被分到了贵州习水县的一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杨赋霖说,小时候在媒体上看到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在破烂的小凳子上看书上课,心里很震撼,这是指引他去贵州当志愿者的最初动因。后来热播的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也一度为他所崇拜,他决定要充满激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山区,杨赋霖给孩子们上体育课,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了武术、健美操、篮球和足球等课程,改变了以前山区孩子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模式,让孩子们真正学到了技能,学校的操场也一下子也热闹起来,不像以前那般散乱。山区的生活无疑也是艰苦的,“学校周围连厕所都没有,都是在臭烘烘的猪圈里解决。”不过,杨赋霖却坚持了下来,“生活很充实,心里感觉也特踏实。”
“撂倒”大个子征服突尼斯武术队
在贵州支教半年后,杨赋霖报名参加了援非志愿者活动,从50多名武术专业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贵州支援突尼斯6名武术教练之一。2010年4月抵达突尼斯后,被分到了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青年体育文化中心”担任武术教练。
杨赋霖身材不高,只有1米65,看上去也很瘦弱,突尼斯国家武术队的队员们可又高又壮,一开始他们似乎对这个年轻教练并不是太服气。一次训练间隙,一个练习散打的一米八几的大个子笑眯眯地对他提出了“切磋切磋”的请求。杨赋霖不露声色,坦然接受了对手这个请求,就在大家等着看笑话的时候,杨赋霖却让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巴大个子刚和他交手,就被杨赋霖一个抱腿摔倒在地。这一惊艳露手,让杨赋霖征服了突尼斯的武林高手,成为突尼斯武术界的小名人。
在突尼斯的中国志愿者队伍中,杨赋霖的跨国恋爱也传为佳话。他的热情、勇气赢得了一位突尼斯姑娘的芳心,如今女孩已经获得了中国汉语桥孔子学院颁发的奖学金,并希望申请到扬州大学继续学汉语,与杨赋霖在中国相逢。
遭遇火车追尾,危难之时显身手
2010年中秋节,杨赋霖乘火车赶回突尼斯市,当火车行驶至距离突尼斯市以南约70公里处的哈马马特地区时,发生了追尾事故。“当时下着大雨,火车正驶进车站。突然,我感到列车受到猛烈撞击,我们所在的最后一节车厢随即倾斜出轨,车厢里顿时一片混乱。”
由于平时练功夫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杨赋霖顺势贴住车厢地面,一手护头,一手还抓住了被撞飞起来的同伴。当车厢平稳时,车厢里已是一片混乱,乘客们你拥我挤,都想尽快逃出车厢,但扭曲的车门已经无法打开。
杨赋霖当时很担心出现踩踏事故,便大声用英语喊:“Don"t worry! Ladies and children first,one by one(不要急,女人和小孩优先,一个接一个走!)”很快,有懂英语的突尼斯人用阿拉伯语翻译起来。“我这么一喊居然很奏效,现场开始安静,逐渐有了秩序。”杨赋霖与志愿者队友们在事故抢救过程中的英勇表现受到当地人的称赞。
闯荡2年后,他回归乡里当起村官
2011年1月13日,突尼斯发生动乱,杨赋霖回国,回到贵州习水县统计局调查队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江苏省村官报名考试章程,于是在网上报了名。8月份,他通过考试成为老家江都郭村镇通扬村村官。他认真向村书记取经,在建村部、修大路、秸秆禁烧、人大选举等工作中认真学习基层工作经验。“这个月村庄环境整治,我又参加到清理河道垃圾、房屋出新、整改私搭乱建房屋草堆等工作中去,天天在各组跑。”
现在杨赋霖当上了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最近他正在积极拜访郭村镇的文化能人,要成立一支舞龙舞狮队,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老百姓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娱乐,还可以有商业表演收入,蛮积极的。”
当代励志故事3
全桂荣今年31岁。18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广西,先后在深圳、广东普宁、江苏苏州等地打工。他曾梦想着买彩票中个500万办个工人俱乐部,28岁时,他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苏州木渎镇建起了“苏州工友家园”。
1999年,全桂荣离开广西到深圳打工,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下班后不知道到哪里玩,没有人跟他聊天,节假日没有休息,曾经有段时间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吃一顿饭。“为了那一点工资,什么都没有了,感觉像把自己卖掉了一样。”
2008年,全桂荣到苏州打工,他向往一个这样的组织,下班之后大家聚一聚,但一无所获。于是,他想到自己干。2009年,全桂荣辞掉工作,拿出自己打工积攒的3万元,搞起工友家园。“当时也没想过今后靠什么生活,就想要实现自己的那个梦想。”从租房子,安装风扇、电灯,桌椅,买书都是他一个人操持。“虽然很累很苦,但是我真的很快乐!”当年3月,工友家园开门迎客,大家一开始并不相信,还以为是搞传销的,经过多次交流后,工友们相信了,渐渐地,工友家园人气旺了,热闹起来。
全桂荣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团组织、慈善机构开始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现在,工友家园已经积累了三千多册图书,来借阅的工友超过3万多人次。这里还有乒乓球室,工友们可以下五子棋、象棋、跳棋。“长期、定期参加工友家园活动的有50多人,不定期来参加的有几百人。”不过,全桂荣并不满足,他对记者说,苏州工友家园辐射的范围有限,资源也有限,他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复制到更多的地方,让工友们在下班之余有一个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