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就业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文化产业类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发展前景广阔,担负责任重大。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欢迎阅读。
什么是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简称文管,属于管理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1] 。专业设立于2004年,是为适应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以培养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掌握现代产业理念和经营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目标。[2] 文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少数院校授予艺术学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覆盖面较广,所学课程较多,覆盖了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贸易、文物遗产、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政策、体育娱乐、手机网络、动漫音乐、文化经纪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2] 因此,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探讨文化产业中各个行业以及综合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盈利方法及其模式,区别于以探讨文化发展与传承为目的的文化事业、文化研究类专业,也区别于以培养编导、编剧、音乐等艺术类人才为目的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三者不可混淆。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简介
文化产业管理(Culture Industry Management或Cultural Industries Management),根据第四版本科专业目录,属于管理学工商管理类,专业代码:120210[3]
国家计划内四年制本科,部分院校附设专科。另有高校开设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点。
本科阶段毕业后,一般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少数院校授予艺术学学位。硕士及以上阶段的学位授予依据高校培养方向而定。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历史
1993年,中国第一个以“文化经济”为专业方向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标志着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进入了中国学术界的视野和高等教育领域。
2003年10月,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七家高校联合成立发起“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会间商定,依托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牵头向教育部申请在高校中增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4]
2004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0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正式批准在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时为北京广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和云南大学四所高校中首先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授管理学学士学位。这标志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正式设立。[4]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立伊始,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代码为110310S,为试办专业,归属管理学-公共管理类。2012年9月,新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文化产业管理新专业代码为120210,从试办专业转为正式专业,归属管理学-工商管理类,可授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文化产业管理课程设置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六类:[5]
(一)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传播学、美学概论、艺术基础、宗教文化、中外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应用民俗学等;
(二)一般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文化产业概论、管理学概论、文化经济学、文化投资学、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管理等;
(三)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传媒经营管理等;
(四)政策法规类课程,如经济法学、文化法规学、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中外文化体制与产业政策比较、文化法规案例分析等;
(五)语言类课程,如专业外语、西方文化原著选讲等;
(六)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类课程,如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网络设计与管理等。
文化产业管理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具有创意策划、公关调研、开拓创新和组织营销能力,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文化经济与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开拓型和创造性的高级专门人才。[6]
文化产业管理就业方向
党、政宣传文化管理部门机构、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文化企业、以及大型文化跨国公司的各种文化业务和管理工作。[6] 涉及新闻出版、音乐产业、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工艺美术、主题园区、广告会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体育娱乐、手机网络、教育培训、文化贸易、文化政策、文物遗产、文化投资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类岗位。
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学位招生
2014年前,一些艺术类院校通过艺考的方式招收艺术学位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
2014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非艺术学门类专业,高校如果有专业要求的,必须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告知考生应参加的专业考试科类及录取要求,而本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要求不得低于本校非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7]
原先招收艺术学位文管专业的学校,一部分修改表述为“文化艺术管理”、影视编导等专业进行招生,另一部分也不再将本专业纳入艺考招生范围,按高考统一招生。
文化产业管理的原则
从我国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着特殊性,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与其他产业管理相比应该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第一,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则,在我国,凡是停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有人说,文化产业是吧“双刃剑”。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它在开拓文化市场,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社会化的同时可能为追逐最大经济利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它在大批量生产文化产品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可能把一种文化风格普遍化,从而压抑和抹杀热的自由个性,它在融入世界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开放的同时可能为外来文化冲击民族文化打开方便之门,它在引进一些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的同时,可能把西方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带进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生活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要坚持用“三个代表”的要求铜陵文化产业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马克思李宁注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文化产业是个特殊的产业,它给人们制造精神食粮,塑造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建设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文化产业管理主体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文化产业既要坚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又要提高经济效益,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如果让文化的建设完全受控于市场规律,使追求商业利润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目标。让经济因素支配了文化从创造到传播,从政策的制定到生态和区域的规划的全过程,就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遵循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和贯彻市场化原则,从对商品,资本,劳动及剩余价值的研究入手,所得出的一个明确的结论便是:艺术创造在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所有的文化产品同物质产品一眼,都是由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产品与消费者等要素所构成,并都受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也要受到经济法则与价值规律的驱使与支配,纪要遵循市场文化经济的规律,又要充分考虑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的特点,尊重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冲分体现助文,扶文,兴文,要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自身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产业的“造血”功能。文化产业就其产业属性来说,属于经济学范畴,对于它的管理,最本质的时要求其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者必须走向市场,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则。
第四,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文化产业又郁闷类不同,其性质和任务也不同,有高压和低素质分,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之别文化产业管理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分类知道的原则。例如,对高雅文化,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弱,有些是高品位文化,有些是代表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准的,在文化产业政策上应予重点扶持,对于通俗性文化,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强,则应实行高税率的文化产业政策等。国际上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大众需求的通俗性娱乐,对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营利目的而不过分强调其艺术价值。这类产业徐亚市场机制的商业运作。另一类是非营利文化产业,该类文化产品更强调艺术价值。理论与实践说明决定文化产业需求的是文化消费者的艺术趣味。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艺术趣味具有积累性。人们对音乐,文学的欣赏及其消费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决定于人们对该种艺术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能力。这种文化趣味要通过教育与经验而获得。因此,高雅艺术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支持。这也是我国研究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是要遵循的原则。
第五,以人为本原则,文化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想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有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打破行业和国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产品的生产规律,实行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交流和合作。尽快改变现有文化人才地区,单位所有的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场化。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已显得十分迫切。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擦的积极性,再出精品的同时,造就一流的大师级人才。加快文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步伐,鼓励专业人才创办文怀也,队友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几页,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才设立奖励基金。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特别是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文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要增设文化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和储备人才,逐步形成强大的阵容,培养一批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