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语言心智,培养美术课堂创新意识论文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超越语言心智,培养美术课堂创新意识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超越语言心智,培养美术课堂创新意识全文如下:
小学生们的特点是好动、可爱,喜欢联想,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使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和谐课堂,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之上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和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和学生进行平等真诚地交流,对学生多一些赞赏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良好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课堂环境中更好地发挥。
1.角色和地位的转变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交流和沟通,由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向学习学习的引导者转变,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和谐相处,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进而使学生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并且还要教师将自己最美丽的微笑展现给所有学生,从而使小学生们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2.少责怪多激励
小学美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对学生们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总之,就是尽量避免对学生们打骂,多多鼓励学生们,无论学生们提出怎样的奇怪问题,都要一视同仁,及时给予学生们相应的鼓励和评价;另外,对于学生们在美术作业方面,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指导,多给学生们一些肯定和希望,这样使学生们能够从心中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和重视,那么学生们的自信心也就提高上去,从而使学生们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最终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二、引发兴趣,激励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美术充满兴趣时,才能够有动力进行探索和创新。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们对学习美术感到好奇,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绘画、剪贴、七巧板拼图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出来,使学生们以便欣赏、以便讨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们有了拿起笔画画的想法,然后教师再给与学生们正确的指导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们也能够创造出一幅幅生动、活泼、可爱的作品,进而更加激励学生去学习美术,这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发散思维,增强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某种图形作为基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开拓思维,帮助学生们在实物和图形之间产生更多的想象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该方法,引导学生们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描绘出跟实物相似,但同时又有一些不同的新形象。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O”字母,然后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画出与“O”相关的事物,如嘴、轮胎、眼睛,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术发散思维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促使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进而再用丰富的思维发散出更多的新形象,这就会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活跃,从而使学生们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使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适当启发,激起灵感
人的灵感主要是指人们在参与每一项活动过程中,由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一种非常兴奋的高度,所以会产生一种非常特殊的心理状态,这就是灵感。由此可以看出,灵感能够激发出非常亢奋的情绪,同时更是具有一定创造力的精神状态。而小学生们在创作一个美术作品时,经常会为了某一个构想、意向以及其中的某一处、某一句话陷入苦思冥想过程中,常常是最终不能自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们从这些苦恼中走出来,使学生们感到豁然开朗,进而促使学生们能够非常迅速地进入兴奋状态。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们,多给学生们适当的指导,启发学生们,进而激发学生们的灵感,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苦思冥想中感到豁然开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五、结论
小学学生们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烦躁、苦思冥想的现象,这种情形下教师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使学生们能够从中解放出来,进而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们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进而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