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2017-06-22

导语: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组织对内部或外部资源进行分配调整,对组织架构,组织功能,组织目的的明确和界定。在这三项制度中,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财产权利的安排,因而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一、民主选举优秀、能干的班干队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成功 的优秀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我们的班主任之所以感到“累”和“烦”,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事事 关心,事事过问,一切事务独揽一身,没有一支强有力的“特种部队”。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特种部队”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和关键。

1、班委队伍的产生。

可由学生自荐或民主推荐产生。班干部的选拔条件首先应具备热爱班集体,有愿意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的良好愿望。并且学习主动认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2、班委队伍的设立和分工。

班主任应对每个班干部的职责做好明确的分工,做到赏罚分明。对班干部的评价方式应客观、公正、有效。做好班干部同学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乐于为班级工作服务。

班委队伍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一日班长以 及各小组组长等职务。然后明确分工,班长主要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召开班委会。副班长协助班长处理好班级事务。学习委员管理全班学习方面的事务,下辖各科科 代表,各组组长以及与各科科任教师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和衔接等。生活委员管理学生的早、中餐纪律,安排人拿豆奶、学生奶等。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及卫生区清洁卫生工作。纪律 委员负责全班纪律,包括所有集合、集会、课间等。体育委员负责体育工作,主要负责课间操和体育课等事务。一日班长负责记录好本天的所有情况。如:校服情 况、系红领巾情况、课堂纪律以及当天的好人好事等。各组的小组长管理好本组内的纪律、卫生和学习等情况。这样整个班级就做到了“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 有人干”。

3、实行班长负责制,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

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班长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每周星期三下午召开班会和班委会,总结上周工作得失,按照班规处理好上周的违纪情况和奖惩情况,安排下周工作。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以“法”治班以“情”感化

“法”,即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当然制度化管理实质上应该以尊重学生为本,它的最大前提就 是把每位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自身价值的,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个体。所以要想使制度化取得好的效果,本班的“法”可以让全体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制定,然后作为班 规。所谓的以“法”治班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管理,这样做有以下好处:第一,制度明确,奖惩分明,做到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有章可寻,从而让学生被处理 得心服口服。第二,时间长了可以自然的使这种自主性延伸到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情”,即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感情教育,让学生认识其错误并改正。 在这么大的一个集体中很有可能存在几个“特殊”的学生,他们根本不把班级制度放在眼里,属于那种称霸型的。所以,我们在对班级进行“法”的管理的同时, “情”也是极其重要的。“法”与“情”这两者在班级管理中并不矛盾。首先,在纪律面前处理这类学生时要灵活一点,可以不断在“做人”方面教育他们,只要他 们明白了做人的一些道理,他们就减少去违反纪律了。其次,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虽然自己把班级的管理事务交给了学生们,但自己首先还是这个班级 的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一要有威信,二要乐意和学生交朋友,同时更要注意自己始终是老师,对学生宽严要合适。

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当有一股“气”,即团结进取的班风和勤奋钻研的学风。当这股“气”充满这个集体的时候,这个集体将所向披靡。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这股“气”呢?做法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班级管理中。

当今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所以,我把竞争机制引到班级管 理中,同时,我们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年轻气盛,不服输,是他们的性格特征,而竞争正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 竞争中既培养了竞争意识,又提高了竞争能力,同时养成了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通过不断地表彰先进批评落后等方法,使每个参与管理的学 生有一种危机感,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一、扣分制度

(一)、出勤方面

1、迟到(除自习跑校生迟到外)、早退每人次扣0.2分,课间迟到每人次扣0.1分,旷课每人次扣0.4分;

2、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无辜缺席(请假除外)扣0.3分,迟到按每人次扣0.2分;

3、各种班级活动(如升旗礼、级会、校会等)不准时参加每人次扣0.2分,缺席按每人次扣0.3分。

4、上体育、音乐等外堂预备铃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否则扣0.2分。

(二)、纪律方面

1、在教学楼道打球、踢球、跳绳、踢毽子等造成楼道噪声、影响交通、学习等每人次扣0.3分;

2、在教学楼里(楼梯、教室)等场所追逐打闹的每次扣0.2分;学生攀爬墙壁、栏杆和在楼梯进行跳跃的每次扣0.3分;自习、课间及午休期间出现大声喧哗的每次扣0.2分;

3、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吃东西等影响他人学习的每次扣0.3分;

4、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违纪现象每人次扣0.1分,由监督负责人在课堂日志上扣,并在旁边注明违纪情况;

5、午休期间,追赶、吵闹、频繁进出教室(以每人进出5分钟内达2次为频繁)等现象每次扣0.3分;

6、各种班级活动(如升旗礼、级会、校会等)不遵守会场纪律的每人酌情扣0.1—1分;

7、外出活动,不听从指挥者每次扣0.3分;

8、擅自将校外人员带入校内的每次扣0.3分;

9、上课期间及自习时间不允许去小卖部买东西,否则每人次扣0.2分;

10、上课期间及自习时间不准擅自离开,需想监督负责人或任课老师请假才能离开,否则每次扣2分;

11、发生打架,每次扣2分;

(三)、卫生值日方面

1、卫生区每天应打扫三次(早饭空、午饭空及晚饭空),教室应每天打扫三次(早饭空、午饭空及晚自习后)不按时打扫的每人次扣0.3分,打扫不干净的每次扣0.2分,没有倒垃圾的每次扣0.2分;

2、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随地吐痰每人次扣0.4分;

3、被学校扣分的值日组除第二天接着干另外扣值日生0.1分;

4、值日生将教室桌椅、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每人次扣0.1分,黑板未擦的每人次扣0.1分,未拖地的每次扣0.2分;

6、教室书橱、讲台内不能存放垃圾,所放物品要干净、整齐,否则每发现一次扣值日生0.2分;

(四)、三操方面

1、课间操不准时集队的、站队不端正的、做操不认真、说话的每人次扣0.1分;

2、眼保健操不按要求做的、不认真做的每人次扣0.1分;

3、早操,住校同学必须跑操(除值日生、请假者),否则每人扣0.5分;

4、三操迟到、缺席的均按出勤方面扣分制度进行扣分。

(五)、文明礼貌、仪表方面

1、说粗话、辱骂同学或威胁同学每次扣0.2分;指责或顶撞值日生、老师等不文明现象每人次扣1分;

2、随意进出老师办公室,在办公室大声说笑等影响老师办公的每次扣0.2分;

3、不戴校牌上学的每人次扣0.1分,校牌必须贴身随带;校牌上贴他人图像或图片的每人次扣0.1分;穿拖鞋的每人次扣0.2分,抽烟的每人次扣2分。

(六)、爱护公物方面

1、教室无人,未及时关闭灯的值日生组长扣0.1分;

2、放晚学后,教室门、窗未关的每次扣0.1分;

3、损坏学校公物的除按要求赔偿外,每次根据情况酌情扣0.1~0.5分;二、加分制度1、获得各种奖励加分,其中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分、1.5分、1分;年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分、0.7分、0.5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分、3分、1分;2、每生每投中一篇广播稿给该生加0.5分;3、为学校赢得荣誉、作出一定贡献的可根据情况给予该生2—20的加分。

4、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等加1—5分。三、日常要求1、早操、课间操要履行“快”“静”“齐”三原则;2、见到老师主动问好;3、多向老师反应最近学习状况,使老师更了解我们的学习问题;4、多向老师、班委提意见;

5、见到垃圾主动拾起;说明:

1、评比总分为100分(周评月评均以100分计);

2、分别评出总分前三名和月总平均分;

3、得分在80分以上者,操行评“良”;90分以上者,操行评“优”;80分以下,操行评“中”以下;

4、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团员、品德优秀等荣誉项目以此为参照;

5、每周加减分超过5分者,即时向家长汇报情况;6、每周扣分超过10分者,请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

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1、行政班管理

(1)、高一年级必修课主要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运动会以及各种校内集会或活动也在行政班进行。

(2)、根据学生的文理倾向不同进入高二后,行政班要进行部分调整。

(3)、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外,还要注重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如:学生在教学班一周学习情况汇报总结)。

(4)、班主任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班主任要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放在首位,以“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作为做好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5)、建立班级教育(领导)小组。班级教育小组由班主任、导师、家长、学生代表组成。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加强与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6)、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引导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的班集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自我的人格素养。要求学生每个人都确立一个目标,一个精神偶像,一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在此基础上树立起班集体建设的共同远景,形成和把握班集体的整体思路,组织必要的富有特色的活动,建立和谐向上的班集体组织。

(7)、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教育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力度,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为抓手,开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实行学生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内容上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价值判断的取向、人生规则的遵守情况;在方式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奖励。在方式上除了原来的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之外,更加注重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充分利用学生的成长记录,用激励式的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班主任将对学生的选课情况进行指导、分析、统计、上报、反馈、整理,增强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综合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历程。

(10)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帮助学生选准层次和选修课程,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付出较多的劳动,要配合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做好第一步的选择工作。

第二、在工作方法上要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以往学生比较集中,现在分散了,在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他们的表现如何,有何困难,这些都要求班主任了解学生,尽心尽责,主动工作。

第三、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要支持和配合任课教师搞好工作,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班主任应与任课教师荣辱共享,责任分担,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四、要教育学生树立“大集体”观念,在不同的班级与不同的同学一起上课,要团结友爱,维护教学班的纪律和荣誉,培养主人翁意识,并要求行政班的班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五、要及时了解本班每个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对任课教师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不适应“教学班”的学生要多关心,及时与任课教师协商,尽量缩短学生学习的适应期,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

2、教学班管理

选择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称之为教学班。教学班是实施高中新课程后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可实行学科教师管理制即副班主任制,可以考虑三到四个行政班组成一个单元,由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

和地理六个学科的任课教师担任教学班的辅导员。教学班老师(副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对于选修模块学习时段较长、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学班,可以参照行政班的作法,在班主任的协调下,成立班委会,选好科代表,负责教学班的日常管理,如考勤、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协助维持学习纪律,及时与教学班老师沟通,反映教与学的双边情况。协助教师开展一些具有模块特点的集体活动,增强教学班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学习效果。

(2)做好学习过程的引导、监控和记录。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注重引导、激励和赏识,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目标,而且注意适时地调控目标,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潜能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意识。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多种角度、多种层次、多种方式来评估学生,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教学班辅导员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段结束时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为班主任的综合评价提供资料。

(3)学分认定。在学分认定中,要坚持原则,把关守口,保证质量,对于在模块考核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修习时间明显不足、模块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坚决不授予其学分。

3、导师制管理

导师制是新课程下新的教育方式,导师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原则上,全校每个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导师,都有义务指导学生。一般情况下,从高一入学开始为每十到十五名同学配备一名导师,一定三年,跟踪指导,便于师生间相互了解,同时增强导师的责任感。

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

(1)、当好学生选课的参谋。高中新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高中三年下来,选修模块应占模块总数的一半以上。针对学生开始选课时出现的“一窝蜂”、“抢学分”、“跟着感觉走”、避难就易等情况,导师应及时指导他们选课。

(2)、实施个性化指导。导师还要帮助学生实施更多的个性化的指导。例如,帮助他们选择升学途径,制定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等。

(3)、建立沟通机制。导师要建立与学生通畅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及身心各方面的情况,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影响。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指导,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个别谈话2至3次,与家长沟通1至2次,并作记录。与班主任及其他导师随时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增强自己的指导效果。

(4)、指导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建设,在学生有关材料(如试卷、手工作品、成绩报告单、获奖证书等)上给予激励性的评语。

(5)、建立导与学的“共同体”。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导向性、激励性、调节性和科学性,确保富有个性的科学指导策略,同时导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形成一个高效的导与学的“共同体”。

总之,实行“教学班制”后,要改变班级管理观念,在不同的班级形式(行政班、教学班)采用不同的管理,要加强动态管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指导、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4、政教处和校团委的对班级管理的指导

(1)、政教处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和导师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2)、建立班级教育、班级管理考核机制,在继续进行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及个性化奖励的基础上,对管理成绩突出的教学班辅导员和导师进行表彰奖励。

(3)、政教处、校团委组织的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如:艺术节、清明祭扫、升旗、纪念五四运动、纪念一二运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仍以行政班为单位参加。

(4)、学校加强对学生会、团委的工作指导。对学生的社团组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学分管理

学分是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反映。学校应建立学分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地加强学分管理,确保学分的认定公正、公平、公开和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一)学分认定

1、认定的主体

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由教务部门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

2、学科类课程的学分认定

(1)修习课时记录认定。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必须全程参加课程修习,课程修习的时间记录由授课教师登记,教务处核准建档;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六分之五的,该课程模块学分不予认定。(获得免修资格的除外)

(2)修习过程表现认定。包括学生在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及平时成绩等。

(3)模块考试成绩认定。模块学习结束,由学校组织考试。考试除笔试外,也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听说能力、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测试等方式。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方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

3、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1)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主要由课题指导教师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学分的认定主要依据五个方面材料:

①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

②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每学分不少于18学时);

③课题研究中采集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

④具体反映每一成员参与研究的感受、体会小结;

⑤课题结题成果。

除结题成果外,其余四项内容主要反映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手册中。材料符合规定的,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社区服务学分认定

学生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少于5小时)的社区服务,可获得2学分。学分认定依据学生服务对象单位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过程的详实记录。参加社区服务少于10个工作日的,不给学分。原则上社区服务必须以小组(不少于5人)为单位,有计划的进行,否则不予以学分认定。

(3)社会实践学分认定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军训是社会实践的必修内容,三年中其安排不少于一周。社会实践每学年2学分,三年合计6学分。学分认定依据社会实践单位(场所)的书面评鉴意见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的详实记录。

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1.如何制定一个易于执行的管理制度

2.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究竟是流程管还是制度管理

3.如何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4.2017最全企业流程运行管理制度范例

5.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并举

6.如何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党员档案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8.有哪些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

9.党员干部有哪些管理制度

10.党支部党员管理制度经验分享

11.农村党员有哪些管理制度

12.公司财务有哪些管理制度范本参考

13.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14.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

15.离退休党员有哪些管理制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