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90后创业故事

2016-12-22

青年创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都有较为健全有力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温州90后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温州90后创业故事1:我的电商之路

黄崇益,宁波市创易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毕业于宁波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加入了摄影协会,从此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二大三两年在校新闻中心担任负责人期间,我积累了很多团队管理和摄影方面的经验,也认识了很多伙伴,于是在2012年与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主要从事淘宝摄影及设计工作。

2013年毕业在即,原来传媒公司的几个合作伙伴因为各自的原因要离开宁波回自己家乡发展,公司就在毕业前夕遗憾解散。作为温州人的我,在祖辈父辈创业经商的熏陶下,似乎也流着一股不甘平凡的热血,因此在大家都出去找工作的时间里,我在筹划着自己新的开始。有一次和室友凌斌聊起未来规划时,不谋而合的想到了往电子商务方面发展。现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作为一些大的工厂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可以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做为发展中的中国,更多的是中小企业,他们可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达不到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要求,可是他们肯定也是要适应这个趋势和方向的。所以我们想,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作为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依托宁波大学这么好的人才输送基地,整合一些在摄影,设计,运营上有能力的同学,为一些没有技术又想进驻电商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呢?

凌斌大四期间就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实习,他会做运营,我会拍摄,我找到了在艺术学院平面专业的同学季达,一下子技术方面的问题就都解决了,经营哪种产品成为了新的问题,最后我们选择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几十年的亲戚家的男士女士腰带作为迈入电商行业的第一步。刚开始和亲戚提到这个想法,非常地支持,当即表示所有的货可以卖出后再结款,就这样,解决了所有问题后,我们于2013年在镇海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宁波市创易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我们公司经营这两家淘宝店和一家阿里巴巴,上半年的营业额为50万,技术服务方面收入为5万,在公司发展初期,我们主要以积累自身技术方面和经验,积累自己的客户和产品研发资源。公司初期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如人员管理,规章奖惩制度,团队成员技术程度还跟不上一些客户的要求等等。但是作为领头羊的我一直相信一点,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自己,作为刚毕业的90后的我们,有着最高的激情,对未来最大的信心,我知道,我要我们坚持不断提升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接触到的每一个客户,总有一天,我们会证明自己,多年以来坚持的梦想,会成功!

温州90后创业故事2:90后温州姑娘禾城创业 美丽和事业双兼顾

“就业与创业”已经成为禾城近期的热门话题,记者发现很多人在面对“找工作难”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技术、场地、人员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

偶然的机会,记者认识了90后温州姑娘小夏,别看她年纪小,她早已经是一家美甲店的老板了。从与小夏的交流中不难发现,这次开办美甲店,让她深刻体验了一把“创业难”。随后,记者整理了一下小夏的创业故事,希望能给那些准备创业、已经创业或者还在迷茫中的求职者们一些启发。

发动亲朋好友体验禾城“美甲”

2013年4月创办美甲店之前,小夏是温州一家美甲培训学校的一名老师。“我男朋友嘉兴的,所以就和他一起过来了。”

小夏,大名夏娜,1991年出生,平时就爱打扮,喜欢捣腾自己。这份“美甲”事业可谓既满足了她爱美的需求,同时也使她感受到努力后取得成果的喜悦。

小夏高中毕业就进入了社会,在社会上打拼4,5年了,但她毕竟还是一个才20出头的小姑娘,这么年轻创业可以吗?

小夏说,她之前在温州一家美甲培训学校当了两年的老师,她对着这一行很熟悉,所以才敢大胆的往这一行发展。“先去培训学校当学生学习美甲这块的专业知识,然后去美甲店做了一段实习生后,后来培训学校的校长找我去当老师。”

美甲老师的经历成为小夏开美甲店的一大资本,接下来她还要考虑店面地理位置、租金、客源、招工等问题,还要做市场调研:嘉兴人喜欢什么样的美甲,嘉兴的美甲和温州的有什么区别,如何让自己的美甲店在同行中更具有竞争力等。

为此,她跑遍了嘉兴大大小小的美甲店,从市区到偏远地区,她都要跑去看看,中间过程虽然很累,但也有很多令她感动的地方。“我发动了这边所有亲朋好友,包括我婆婆一起帮我跑嘉兴的美甲店,她们体验好之后,就把她们的感受告诉我。比如这家店优势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要怎么改进。”

老师和老板的角色转换

经过前期的准备,小夏的美甲店开在了中和街。她选择这个地点也是有考量的,“市区的租金有点贵,偏远的地区客源量有点少,所以结合我目前的经济状况,中和街这边的店面综合条件还不错。”

不过,开了店就不代表可以完全松一口气。小夏一开始还真不能一下子适应从“老师”到“老板”角色的转变。

小夏说,当培训老师的时候,只要自己基础扎实,把学生教会了就行。可是自己当了老板,有两个问题就直接浮出了水面,一个是人员管理,另一个就是与顾客沟通。

“与顾客沟通,和给学生上课,是两码子事,完全不一样。”小夏举例说了一个区别,“给学生上课讲的都是专业术语,那给顾客讲,她也不一定想听,就要用最直白的话向顾客讲清楚一些美甲知识。”

“勤能补拙”,小夏说,自己在慢慢摸索里面的窍门,去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

自主创业首要条件:自信

从去年4月到现在,小夏的美甲店开了还不到1年,不过已经有一些成效了,很多年轻朋友都成为了她固定的客人。记者问小夏,“从这次自主创业经历来说,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她的答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店面地理位置”或者“客源”,而是简单的两个字“自信”。

为什么呢?小夏说,在创业过程中她曾想过放弃,因为她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我经常给自己加油,告诉自己可以的。如果一开始害怕失败了,不敢尝试,那我的美甲店估计就永远开不出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过这个问题,很多人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总是没有付诸行动。理由也很多:我没干过这行,我没这个技术,我没资金……但记者也发现,那些自主创业的人,一开始也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们想到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夏也给出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行业,学习这方面的技能,勇敢的踏出那一步,然后用努力去实现创业梦。”

温州90后创业故事3:从山村穷二代到创一代 温州90后创业劳模的“逐梦记”

21岁当选村委会主任;23岁创立的农业电商获得5000万元风险投资……1991年出生的泰顺县彭溪镇双溪口村小伙巫逢洲,在大山里创业,带着乡亲致富。

今年全省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日前揭晓,全省79名获奖者中温州有9名,巫逢洲是这79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从山村穷二代到创一代,他身怀何种绝技?如何锤炼自己?有哪些奋斗故事?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专访了这位90后创业创新楷模。□晚报记者陈怡金思斯

山村小伙的大梦想

高中毕业后,巫逢洲放弃读大学,去了上海闯荡。在上海光伏厂,从最底层的脏活苦活干起到被评为上海光伏精英、任部门经理,仅用了两年时间。2012年回乡探亲,邻村焕然一新的面貌和自己村几乎无甚改变的落后对比,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放弃高薪回乡,利用村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回乡后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与朋友一起养牛,由于缺乏经验,还未开始项目便流产了。

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创业规划,他转而带领村民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始飞鸽养殖,然而也没有起色。

心里憋着一口气,在碰壁之后转换思路,改卖鸽子为卖鸽蛋,巫逢洲打造出“竹林鸽蛋”品牌,算是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最早,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好点子,一份漂亮的计划就能成功。其实这个社会最缺的不是点子,是把点子变为现实的执行力。我想告诉所有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有了想法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去实践,不断发现问题,然后思考解决途径,还要学会创新,不走寻常路。”

年轻村主任敢担当

2013年,巫逢洲以高票当选双溪口村委会主任,一上任,这位当时全省最年轻的村主任就以果敢的姿态大展拳脚,团结村两委,提出建设村民委员会中心,对全村道路进行拓宽与硬化,还将双溪口村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发展红色旅游。

除了改变村貌,当选村主任后,巫逢洲坚持继续创业,他利用互联网渠道,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问题,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道路。比起创业者,他更愿意做一名“新农人”。

在“互联网+”浪潮下,大规模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然而,如何让站在互联网风口浪尖的传统农业飞上天?在巫逢洲看来,做好“互联网+农业”绝非把农产品放到网上那么简单。“这不是简单做加法,它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数据应用,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与消费者精准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订单化生产。”

2014年10月,他和另外8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共同创立了浙江我要赶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两个月的时间实现销售额76万元,帮助10多户农业合作社解决销售困难。2015年公司成功举办“泰顺县首届互联网+生态旅游杨梅节”、“我要赶鲜-品鲜汇”等活动,直接、间接辐射帮助农户超过100家。

做有工匠之心的新农人

今年年初,巫逢洲将互联网触角从农产品销售延伸到前端生产,研发“农归吧”农业助手平台。

在巫逢洲构建的“互联网+农业”矩阵中,“农归吧”的角色就是一个致力于农资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农户可通过它直接下单自己需要的生产农资,并由平台统一配送;农业基地可通过它获得贷款;提供在线农业技术学习,农业专家在线服务;还能“一键呼唤劳动力”,把农村闲置的劳动力统一到平台上,并给这些农活师傅进行评价打分。

“农归吧”立志成为全国大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巫逢洲说,未来的电商将不再只是销售自己的产品,而是提供多元化的互联网服务。截至目前,他已利用“互联网+农业”思维帮助该县1000多名农户致富。

在“互联网+农业”时代,更需“工匠之心”的新农人,“匠心文化的本质,归根到底,是敬业,是认真,是专注。”巫逢洲说,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这也是他和他的团队今后努力追求的目标,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