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技术精彩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师生要突破课本教材,使学生产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技术精彩论文,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教育技术精彩论文篇一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师生要突破课本教材,使学生产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善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语感、创造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生活、情感体念,教师精讲、学生巧炼,才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突破、语感、互动、自主、情感氛围、精讲巧练。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语文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简而言之,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我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堂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突破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适当突破课本范围,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利于学生学习。突破课本的范围教学,教师可以把知识点钻深钻透,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学生听课,听得轻松,听得愉快,费力小,收获大。这样的教学,对教师工作有好处,对学生的学习更有好处。二是有利于教师特长的发挥和学生素质提高。教师由于平时受各种人物,各个行业影响有时某个单方面发展尤为突出,他自己就会把这一方面特长展示奉献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的时候,他的专业特长也就得到发挥。另外,学生语文素质提高,仅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行的、不够的,还得靠大量课外优秀读物充实学生头脑。还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发挥。由于自选文章,摆脱了课本要求的 束缚,教师可以注意讲,任意发挥,这就有利于教师风格的发挥与运用,也可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把知识延伸到课堂外。
二、培养语感,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语文课教学注重培养语感,懂得欣赏美。作为初中语文,首先要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要经常通过默读和有表情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去“品味”,“体验”词语的意义和色彩,声音的选择和调配以及句式的选择得当。其次词语的训练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教文学作品时,应选好突破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能欣赏到文章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语言环境表达之美等等。如《敕勒歌》中的“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以先从文字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川”作“平原,平野”讲,“刺勒川”是用民族名称给予家乡命名,“天似穹庐”是以象征家乡的“穹庐”比喻草原家乡,这样才能想象出背靠阴山,辽阔旷远的草原美景,并体会诗中流露出的自豪,亲切的感情,品出民歌语浅情深,铿锵流畅的用语特点。另外,欣赏美与朗读指导相结合。朗读时,应让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理解作品的内容,想象美好意境,感知语言的无穷魅力。还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如用扣人心弦的导语,饱含情感的范读,震撼人心的激问等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神游”其中自己去领会,想象,欣赏和品味。
三、教师善导,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师生互动与学生自主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这“四主”是语文素质教育实践的基本法则。具体说,表现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善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在一个“导 ”字,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这也要靠“导 ”。而“导 ”的前提是教师具有平等意识,民主作风和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能动才能自主;只有自主才能创造。教师善导是师生相互促动的前提,教学相长是自主活动的结果。只有借助教师善导这一前提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的有机结合才成为可能,才能使师生合作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都得以优化。
四、创设情感氛围,调动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气氛要情感浓郁。语文课堂教学尤其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情感投入,这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篇目都是一篇篇精挑细选,情文并茂的好文章,说到底,不管是读和写都需要共鸣,交流。
因此,创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应该是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特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领会,细致体察课文的情感脉络并准确传达给学生。教师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师生之间产生情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五、精讲巧练、激活思维、提高语文能力
教师精讲与学生巧练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要以训练为主线。”教是为了不教”。一堂课教师有时可以当一当“导演”的角色,起“点拨”作用,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引导性的精讲,通过“感受―领悟―内化―运用”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指导学生巧练,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训练中有效地进行感悟和内化,让学生多实践。魏书生有两句名言:“凡是学生能够做的事,一定让学生自己做”,“在课堂上不要让学生闲着”。
六、长远目标与阶级培养相结合
我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注重阶级教学特点,强化课型特征。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第二阶段(第二、三、四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第三阶段(五、六学期)着重培养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语文能力,并培养文学欣赏能力,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才符合语文这门工具课特点。从课型来看,讲读课文,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语文课堂,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系统得到不断优化的过程,这种课激发他们超越教材知识的体系,进而产生具有创造性见解的过程。自读课,作为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或自学目标的实践课”,都有着讲读课文无法相比的优势。课堂上学生不再被动、静止地吸收。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强化课型特征,尤其是自读课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总之,语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初中语文教育技术精彩论文篇二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学方式必须有创新和新颖性,这就要求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主要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或者是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的现象提出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51-02
当前的教育之所以会遇到种种问题,其实是因为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引起的。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只学习文化知识,他们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整日苦读,因为他们苦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科举。而现代的学生虽然学习的目的依然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面临社会中的种种诱惑,他们无法安下心来去读书,更别提进步了。
一、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虽然新课标已经出台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具体的教育内容改革措施,并没有完全渗入到每一个教学岗位。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的不彻底[1]。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采取了偷懒政策,对上级指示采取敷衍了事,或是采取其他手段来敷衍考试。例如新课标对语文教学要求中,要求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学校觉得重视这些方面对于提高学生中考成绩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学校会一再压缩学生阅读时间,甚至有时候将晨读都改为辅导课程。这是一种对政策的藐视行为,严重了说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犯罪,这样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新课标明确要求一些课程是需要学生亲自去体验的,不要求教师给学生讲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肯定不会被作为考试大纲内容的。学校抓住了政策的漏洞,他们把这些明显不需要考试的内容,排除在了教学内容之外。所以在中考之后,很多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非常干净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教师不要求他们去学习,甚至是阻止他们去学习这部分内容,因为学习这些所谓的“无用”的知识,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还会影响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学生无法接受全面的教育,他们也就必然不会发展的很全面,在对世界认识方面他们也会是非常片面的。而且这种功利性教学方式,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将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了功利观念,他们只关心与自己要达到目的相关的东西,而忽视了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必然会是片面的,而且没有全局战略,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2]。
二、创新教育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创新教育,改变不适合教学发展的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让教育更好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通过寻找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宜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当前语文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创新教育方面。学校教学的教条主义,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3]。针对一些学校只关注考试大纲内容的问题,我们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改革政策是,建议将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这一评估作为中考分数的一个参考。虽然这个构思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校的不良气氛发展。针对学校功利观念严重的问题,建议政策制定部门,把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个中考成绩的重要参考。只有通过强制性政策,才能够彻底改变学校压榨学生的现象。例如一名八零后学生,他在初中阶段,是非常苦恼的,而且至今想起了都令他不堪回首。初中本应该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但是为什么却成为了抹不去的黑暗呢?这就是教育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教育不但没有给予他们更多快乐,而是剥夺了他们很多权利。全封闭学校的学生更是苦不堪言,在面临如山的作业时,他们顾头不顾尾,忙完了一科又一科,谁如果有这样的经历,也必然会牢记一辈子[4]。创新教育要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主要针对那些课程安排过于紧凑的学校。一些寄宿学校的课程安排,从早晨六点起来早自习,到晚上十点半睡觉,都安排的慢慢的,最过分的能一天安排十二节课。晚上都没有了自习的时间,但是学生还得拼命的完成今天留的作业。至于学生如何去完成这些作业,很多教师懒得去了解。我对此是非常了解的,因为在语文课程中,很多学生开始做数学、英语或者是其他科目的作业。针对这些现象,我不能批评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迫于无奈。如果追究其责任,只能怪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各科教师和校领导应该开展座谈会,这种会议可以让学生代表来参加[5]。各科教师之间通过调节,把课堂内容安排充实一点,但是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让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让各位教师和领导聆听学生对以往课程安排的意见,并且让他们对改革后的课程安排进行评估。会议过后,在一段时间过后,让这些学生代表来表达一下对课程改革的感受,是收益更多呢,还是跟以前一样,一点起色都没有。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起学生的合理建议,不能让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存在鸿沟[6]。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应该是充满朝气的。不能够因为教学任务过重,把学生压的喘不过气来,最终失去教育原本的目的,这样就得不偿失了。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加进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燕红.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和改革建议[J].新校园,2010,(11).
[2]王本华.以新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N].光明日报,2000.
[3]万岚岚.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探究[J].现代语文,2009,(6).
[4]王建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34).
[5]叶淑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29).
[6]陈道新.谈谈加强初中基本训练问题[J].安徽教育,1980,(10).
作者简介:赵彦丽,阜平县城厢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