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种植的方法是什么
楠竹竹类繁殖不同于树木。其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地下茎的分生来实现。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楠竹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楠竹种植的方法
1、造林地的选择。根据楠竹的生态学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区域,一般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窝。山麓和山腰缓坡地段作为造林地。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易积水的平洼地,均不宜发展楠竹。竹区群众有“松戴帽,杉树腰,楠竹窝”之说。对土壤要求:
(1)地层深厚,达50厘米左右,肥沃、湿润。
(2)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
(3)呈酸性,ph值4.5-7.0为宜。适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称乌沙土),轻粘土。碱性土和盐碱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视具体地形,人力、财力而选择。一般在平缓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应力争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为20-35株/亩。株行距可选择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
(3)栽植穴规格:长1.5米——1.7米,宽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长方形或随圆形。
3、造林季节: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2)实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一、楠竹造林
1、造林地的选择。根据楠竹的生态学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区域,一般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窝。山麓和山腰缓坡地段作为造林地。干燥多风的山脊、山坡和易积水的平洼地,均不宜发展楠竹。竹区群众有“松戴帽,杉树腰,楠竹窝”之说。对土壤要求:(1)地层深厚,达50厘米左右,肥沃、湿润。(2)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3)呈酸性,ph值4.5-7.0为宜。适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称乌沙土),轻粘土。碱性土和盐碱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视具体地形,人力、财力而选择。一般在平缓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应力争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为20-35株/亩。株行距可选择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
(3)栽植穴规格:长1.5米——1.7米,宽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长方形或随圆形。
3、造林季节: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3——6厘米,2——3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2)实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
二、楠竹林抚育管理
(一)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楠竹栽植后,头三、四年需要进行抚育管理。主要抓除草松土,适时施肥、护笋养竹。可以耕代抚、搞林宵间作。除草每年需进行两次,第一次在五、六月份进行。第二次应在八、九月完成。抚育要达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咸宁市林科所1965年采用移竹造林方式,营造30亩楠竹林。造后坚持抓抚育管理。到1970年就郁闭成林。目前,竹林已护展到60余亩,亩平立竹达469株,平均眉围32.2厘米。已成为咸宁市楠竹经营模式林。
(二)楠竹成林抚育管理:
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嗣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一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花纹乡星星村群众在1972年冬观测3株冬笋证明,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取冬笋。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
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目的在于:
①减少林地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
②消除病虫害的寄生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劈林应在6——7月进行。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灌木幼嫩。易于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进行一次劈林,俗称劈“白露林”。
3、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给竹鞭行龙创造条件,提高竹鞭孕笋量。
①垦复时间。以七、八月份为佳,谷称“七月挖金,八月挖银。”
②垦复深度:要求达到10——15厘米为宜。
③垦复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头,以及死鞭和老鞭。但切忌伤害新壮鞭和笋芽。星星村试验证明,垦复可提高新竹量20-30%。
4、适时施肥。楠竹生长快,产量高,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为保让楠竹林稳定、高产,必适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
①施肥时间。每年追施两次。第一次在清明前一个月(即4月)施笋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从施崔芽肥。
②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学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适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土渣肥20担,或饼肥50-100公斤。
③施肥方法。有机肥应以沟肥为主。即沿水平等高线方向,按1米-1.5米的间距,开10×15厘米的施肥沟,将肥均匀施于沟内,并盖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沟施。
5、合理采伐。
①采伐原则:“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严格执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优,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内竹不砍林缘竹。”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一、二度竹占50%,三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
②采伐季节。在楠竹生长季节,因生理代谢旺盛,伐竹会行起大量伤流。这不仅损伤了竹林“元气”,而且严重影响出笋量和成竹质量。因此,楠竹应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应严禁砍竹。
③采伐量。合理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一般情况下,采伐量应视当年新竹量确定,做到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丰产林应达300—350株/亩。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时,应砍竹叶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孕笋‘的竹株。忌砍林缘竹。
三、楠竹病虫害防治
(一)楠竹害虫
1、竹蝗(cerer is riangsu tsai)。又名蝗虫、蚱蜢、飞蝗、蚱鸡子。常大面积危害,以成虫、若虫取食竹叶,致使竹林枯败。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卵:可于11月份组织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②在跳蝻出土十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用敌杀死喷撒。
③诱杀:用100斤尿加1斤敌杀死,拦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亩放5——10堆诱杀。
2、竹斑蛾(artona funeral is butler),又名竹毛虫。以幼虫食叶危害。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虫茧。冬季组织群众在林内搜集虫茧消毁之。
②用苏云金杆菌,每亳升含2亿孢子的浓度在竹林内喷洒。
3、竹笋泉蝇(pegomya kiangsuensis fan),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防治方法:
①挖除受害析退笋,杀死幼虫。
②加强竹林抚育,消除栖息场所,保持林地卫生。
(二)、楠竹病害:
1、竹水桔病。发病初,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最后成灰白色脱落。接着小枝逐渐枯死,最后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目前没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强竹林抚育管理。
2、楠竹枯梢病。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变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并渐次脱落。轻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在防治上,首先要清除病株,减小侵染源。对病株要及时烧毁,不能留作它用。基次是加强竹林抚育,保护林地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