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400字3个

2017-03-22

成语故事大全400字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战国时,今河套地区属赵之云中郡九原县地。杰出的社会改革家赵武灵王,曾一度君临北至阴山西达高阙塞的西北边疆地区。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

公子成等人见赵武灵王动了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布谣言说:“赵武灵王平素就看着我们不顺眼,这是故意做出来羞辱我们。”赵武灵王听到后,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枕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觑,从此再也不敢妄发议论了。

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的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夺取林胡、楼烦之地,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特别是赵武灵王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数民族看作“异类”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声浪中,力排众议,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的国策,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赵武灵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和效法的杰出历史人物。

成语故事大全400字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成语故事大全400字 百步穿杨

楚庄王时,令尹(相当于宰相)斗樾椒造反,满朝文武惊恐万分。庄王出榜招贤:“如有能胜斗樾椒者,即封为令尹。”养由基认为楚国能人不少,皆因奸臣当道,埋没了许多人。既然斗贼作乱,自当应召,为民除害。于是揭下招贤榜。庄王见他年少英俊,端的是个将才,便当面考他。庄王叫他射一只蜻蜓,要活的,不得射中要害。他刚好射掉一片翅翼。庄王满心欢喜。楚国有只白猴十分机灵,没有一个射箭手射得着。庄王叫养由基试一试。养由基背了弓,握着箭去了。箭搭上弓,还未扳开,那白猴就知道这回躲不过了,抱着树身惊恐、绝望地哀叫。养由基扳开弓,一箭射去,就把白猴射了下来。

庄王十分满意,便派养由基去和斗樾椒决一死战。养由基来到清河桥头(在荆门城西象山东侧),向对方喊道:“斗贼,你一向自夸箭术高超,咱们来比三箭吧!”斗樾椒喝道:“你是什么人?老鼠居然想舔猫的鼻子!”养由基笑着说:“我就是养由基,你的末日来到了!”斗樾椒哈哈大笑:“你这无名小卒,竟敢与你将爷比箭,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养由基说:“你别嘴硬,咱小爷就让你先射三箭!”斗樾椒喊道:“好小子,有种的不许动,看箭!”嗖的一箭,直朝养由基脑门射来。养由基右手一伸,就把箭接住了。接着飞来第二箭,养由基一伸左手,又接住了。斗樾椒暗自吃惊,喊道:“有本事的不用手接。”养由基耐着性子答道:“好吧!”说明迟,那时快,斗樾椒使出平生臂力扳满弓,一箭直向养由基咽喉射来。只见养由基不慌不忙,略一低头,就把这第三支箭衔住了。轮到养由基动手,斗樾椒脸色刷白,慌慌张张左闪右躲。养由基不觉好笑,“斗贼,我还在试弓哩!看你怕的!”话音未落,一箭正中对方咽喉。从此楚国人称养由基为“养一箭”。

楚庄王平定了斗氏之乱,要封养由基做令尹。可是养由基不愿做官,将令尹荐让给贤明正直的孙叔敖。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楚、晋两国在鄢陵交战,晋国大将魏锜暗箭射中楚共王的眼睛。共王愤恨难消,召见养由基,赐给他两支箭,说:“你是我最信任的心腹人,但愿你能用这两支箭为我报这一箭之仇。”养由基放马前往,与魏锜会战,不上几个回合,一箭射去,正好射中魏锜的颈部,结果了魏锜的性命。养由基把另一支箭带回来,缴还共王,禀奏说:“大王的深仇大恨已报了!”

但是在初期养由基的箭法虽然好,可是射箭理论知识上不行,在前面说的百步穿杨的故事里,人人都说他箭法无双,突然出来一个路人甲说:“你小子箭法不错,能做我的徒弟了。”他告诉养由基这样射箭,即使你箭法高超,也总是会累,一累说不定失手,就功亏一篑了。养由基在感谢了这个路人甲之后,以后精心研究射箭策略。

他的射箭策略终于有了用处,楚庄王有一次去云梦泽射箭,让属下把猎物全放出来,结果猎物太多,庄王想不好射什么了,养由基劝庄王专心射一种动物,想射的太多,反而什么也射不到,结果楚庄王专心射鹿,满载而归!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