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种植怎样繁育

2016-10-30

大麦良种的繁育措施是种植大麦的种植技术,你知道怎样繁育措施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大麦良种繁育措施,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麦良种繁育措施

1 建立种子繁殖基地和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

采用由科研育种单位或良种场建立的“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种子专业农场或专业承包户生产良种,种子部门进行良种生产安排、种子检验、收购,扩繁提供优质种子给农户;各级种子部门要加快种子繁殖基地建设,抓好基地技术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隔离区域的设置等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繁殖基地。

2 强化大麦种子田间去杂

影响大麦种子纯度主要是种子中混有异品种大麦、小麦和燕麦。首先严格检验幼苗,去掉杂株,以幼苗长势、叶形、叶色、叶鞘为形态指标将杂株苗去掉;其次去杂应以田间花期和收获前期为主,去杂主要根据株型、穗型、颖壳颜色、子粒性状、芒的性状、叶色、叶形等性状进行,凡与原品种标准不一致的植株都要彻底拔除。收获后将杂株、不典型株和劣株全部清除。对品种特征特性不是很清楚的也可以进行种植鉴定,即将样品在田间播种,在整个生育期进行比较去杂去劣。

3 要防止机械混杂,做好室内检验

机械混杂是促使大麦品种产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防止机械混杂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良种繁育制度,从种子的播种,收获,晒种到入库贮藏等各个种子生产环节都要严格实行不同的品种分别分藏。贮藏时,对不同的品种分别挂上标签,注明品种名称,防止混杂错乱;在接收和发放大麦品种时,包装上都应有不易毁损的标签;在安排良种生产田时应注意连片种植;对种子繁育田去杂去劣。混杂严重的种子田成片淘汰,杜绝机械混杂的发生;加强大麦种子室内检验,对达不到良种繁育标准的,一律不得扩繁与销售。

4 设置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

大麦虽系自花授粉作物,不易发生异花授粉,但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变异。防止生物学混杂的主要措施是在繁育时实行严格的隔离。在大麦良种繁育时,尽量一个繁育单位繁殖一个品种。如繁殖不同品种时,不同品种应间隔5m,或不同品种靠近种植时,应去除边行,以防天然杂交。

5 综合治理病虫草鼠害

以大麦生育期为依据,结合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制订综合治理技术实施原则和对策,将防治技术措施如选用多抗品种、调整播种期、中耕除草、实行合理轮作等控害栽培措施与施用农药及生物防治结合起来进行协调综合防治。

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大麦黄花叶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流域的鄂、浙、苏、沪、皖等省市,其中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病较重。病株提前枯死,导致大麦成穗率降低、结实率明显减少、千粒重降低、出粉率降低以及品质下降。

大麦发生黄花叶病,植株矮化、株型松散、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褐根增多。病苗分蘖初期在未平展的心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短条状褪绿斑,褪绿斑逐渐发展和联接,导致叶片呈花叶状。轻病株抽穗后,上部叶片症状隐退,重病株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穗小、空秕粒多,剑叶及叶鞘甚至颖壳上仍有褪绿花叶症状。条件适宜时,大麦在播种后1~2个月即可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该病病原为大麦黄花叶病毒,病毒可以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及汁液摩擦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种子和昆虫能传毒。

大麦黄花叶病发生,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一般六棱大麦比较抗病,二棱大麦高度感病。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逐年积累,是该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禾谷多黏菌释放游动孢子侵染传毒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15℃左右的温度,秋冬季节适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反之,播种季节干燥少雨、温度偏低,发病轻或发病迟。江浙沪一带秋播多在10—11月,这时的土温与禾谷多黏菌游动孢子侵入传毒的适宜土温相吻合,播种愈早,发病愈早、愈重,适当迟播可以避过禾谷多黏菌侵染传毒的高峰期,因而推迟播种可以减轻病害发生。大麦发病重时,应实行轮作,提倡水旱轮作。严格控制病土的扩散,深翻病田土或在重病田压无病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发生。对病田增施肥料能延缓病情的发展,促进病株恢复生理机能。

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大麦黄花叶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流域的鄂、浙、苏、沪、皖等省市,其中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发病较重。病株提前枯死,导致大麦成穗率降低、结实率明显减少、千粒重降低、出粉率降低以及品质下降。

大麦发生黄花叶病,植株矮化、株型松散、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褐根增多。病苗分蘖初期在未平展的心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短条状褪绿斑,褪绿斑逐渐发展和联接,导致叶片呈花叶状。轻病株抽穗后,上部叶片症状隐退,重病株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穗小、空秕粒多,剑叶及叶鞘甚至颖壳上仍有褪绿花叶症状。条件适宜时,大麦在播种后1~2个月即可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该病病原为大麦黄花叶病毒,病毒可以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及汁液摩擦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种子和昆虫能传毒。

大麦黄花叶病发生,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一般六棱大麦比较抗病,二棱大麦高度感病。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传毒媒介和毒源数量逐年积累,是该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禾谷多黏菌释放游动孢子侵染传毒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15℃左右的温度,秋冬季节适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反之,播种季节干燥少雨、温度偏低,发病轻或发病迟。江浙沪一带秋播多在10—11月,这时的土温与禾谷多黏菌游动孢子侵入传毒的适宜土温相吻合,播种愈早,发病愈早、愈重,适当迟播可以避过禾谷多黏菌侵染传毒的高峰期,因而推迟播种可以减轻病害发生。大麦发病重时,应实行轮作,提倡水旱轮作。严格控制病土的扩散,深翻病田土或在重病田压无病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发生。对病田增施肥料能延缓病情的发展,促进病株恢复生理机能。

大麦的生产技术要点

一、种子准备及播种量

大麦种子应选用优质高产的品种S—4,可以S500号品种作为搭配品种。谷茬田亩播种量10—11公斤,烤烟、包谷田亩播种量8—9公斤。

二、适时播种

大麦对播种期的要求不如小麦严格,可适当早播或迟播。但要获得高产,就要适时播种,我县一般在11月上旬到中旬播种为宜,实行人工拉线条播。

三、合理施肥

要使大麦高产,要施好基肥和追肥。基肥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种肥施尿素15公斤,磷肥40公斤,钾肥5公斤,磷肥全部作种肥一次施下。大麦的追肥有苗肥(分蘖肥)、拔节孕穗肥,根据大麦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适当施用。

四、水分管理

大麦是喜湿、忌渍、怕旱的作物,在大麦的生长期要灌好出苗水、分蘖水、拔节孕穗水、灌浆麦黄水。麦田灌透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五、防止倒伏,适时收获

大麦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之后,预防倒伏,要合理密植,播种量不宜过大,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多,追肥要掌握好时期。大麦的蜡熟末期即为收获适期,需选择晴天适时收获,才能保证子粒饱满,田间落粒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