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理财经理
一般来说客户理财经理是为客户制定理财、投资计划的。发达国家的专业理财师会根据不同家庭特有的财产特点来为客户量身订做投资和保值方按。但是同时理财经理也要对亏损的客户进行其心理安抚。那么如何做好一名理财经理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做好一名理财经理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理财经理对亏损客户安抚方案
1、给定暂时离场的周期
如果客户已经套牢15%以上,且符合大类资产配置原则,建议客户暂时不关注市场,让客户不要再关注短期市场。涨一点不会卖,跌了更不会卖,关注短期只会增加烦恼。
话术:张总,最近股市实在是太弱了。……原因主要是因为……。我的想法是,好在咱们配置的比例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我们不要再关注太短的周期,从目前的亏损情况,关注短期意义也不大。这样,接下来我来替您盯着市场变化,您就保持好一个长期的心态。相信,市场不能总是一直跌下去,毕竟政府还需要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功能。等市场真正企稳,我再给您具体建议,您说呢……(两点注意:了解客户对于后期看法;第二,最后还是有给客户信心的话,不要让客户觉得没有希望)。
2.适当利用安抚技巧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曾经给出一些简单的技巧。
例如:1)举出更不好的例子--老张今年年初加仓,买的都是创业板,还做了融券之类的;2)同理心,我给你推荐的XX基金,我也买了,最近调整我还补仓了;3)义愤填膺,这次新华社怎么不发文章了.....是不是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我们静观其变。
3.甄选新鲜观点传递
举例:
1)有机构预计市场要跌破2850点,我个人认为,破位或者不破位,意义已经不大(引起客户好奇心)……比如昨天交易所对大宗交易的限制…
2)从面上看,市场下挫好像是因为熔断机制、管理层管理的艺术性问题,但是其实,大小非减持不能合理节奏、股市市场化转型不彻底,这样的局面仍将继续……
3)我的观点是不破不立,我不希望下跌,但是,既然已经跌成这个熊样了,不如真正的能够有一些市场化的东西主导市场。不放手,永远不能彻底的消除问题。当然,确实负面问题也要考虑到,确实是壮士断腕。
4.安抚的频次和余地
在股市下跌过程总,第一次下跌要及时沟通,但并非每次下跌都要沟通,否则客户也会出现安抚疲劳,建议首次之后,时间可以使适当放长一些。
因此,在之前的话术中也提醒,对市场的预判是“长期看好,短期或有不确定性”的口径最适合当前市场。
同时建议,这次报忧、下次报喜,轮番沟通。(我们的散户太需要有一些喜报了)
5.需要展现淡定心态
理财师在客户面前,仍然要展现泰然镇定的一面。
大夫自己慌张,会引发患者的恐慌。泰然并非木然,而是传导信心,对客户是心理抚慰。无论市场未来如何演绎,客户信任都利于下一步操作。
相关内容扩展:银行理财经理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1.从“高柜”到“低柜”
从“高柜”到“低柜”的转变,正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写照。伴随着财富增长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也在进行转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零售银行”写进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在传统存贷息差收入之外,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逐年提高。银行从清一色的“高柜”经营,到在银行网点设置为个人提供理财服务的“低柜”。在此基础上,只设有“低柜”服务的理财网点、装修豪华的贵宾理财中心、私人银行也应运而生。
随之提高的是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地位。“渠道之王”,有人这样形容银行。除了自有的存款、贷款、信用卡、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平台上代理的产品包括开放式基金、保险、信托、贵金属等等,打造出了全面的“理财超市”。“全能型”的设置打造了银行在个人理财中不可动摇的位置,这是证券、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完全不可匹敌的。
与之呼应的,理财经理这个职业也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们不再坐在高高的柜台后面,他们是“低柜”工作人员;他们和客户聊天,他们主动推送信息给客户;他们是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从个人理财规划、银行理财产品到基金、股票、保险、黄金、信用卡,他们必须无所不知;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通过了各种从业资格考试,不少人还拥有AFP、,甚至CFA证书。
如果我们把银行比作“金融超市”的话,那么理财经理相当于超市的销售员。也有人把理财经理比喻为客户的“保健医生”,和基金经理这些“专业医生”的职责所不一样的是,“保健医生”为客户们提供日常的健康护理,维护客户的财务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为“保健医生”的理财经理们与客户拥有更加紧密的关系。
2.从纠纷看理财经理影响力
理财经理必须拥有严格的道德操守,这是理财经理守则中的第一条。然而,从理财业务的兴起开始,客户与理财经理之间产生的纠纷就没有停止过。近期,诉诸报端的两则理财纠纷就与理财经理相关。
一是“宋文洲事件”。个人投资者宋文洲2008年经理财经理推荐,投资于渣打的两款结构型产品,投资金额达到了6400万元。据宋先生向媒体介绍,他之所以购买渣打银行的巨额理财产品,一个原因是自己此前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的客户经理跳槽至渣打银行,他也是典型的“跟着理财经理跳槽”。而且,理财经理对这款产品的承诺是“基本上是可以随时赎回”,“利润比较好”。但是理财经理没有向宋先生说明的是,他所购买的产品分为A计划和B计划两个部分,其中A计划不得提前赎回,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产品自动转为B计划,而B计划是一款无止损机制的产品,但投资者可以提前赎回。
产品进入投资期后,不明就里的宋先生屡次向银行提出了提前赎回的要求,却多次被客户经理“挽留”并拖延客户指令。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宋先生所投资的这款产品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本金只剩下零头。
另一起理财纠纷来自山东青岛,王女士在深发展(000001,股吧)银行购入180万元的理财产品后亏损成1万多元。这宗不可思议的亏损,实质是理财经理“赤裸裸”的欺骗。理财经理不仅将高风险的黄金T+D业务描述为“百分之百的本金保证、最低5%的收益回报”产品,并违规地进行代客操盘。
诚然,这两起理财纠纷都是个案。在严格的监管体制下,合规销售是各家银行的重中之重。与保险代理人松散的管理体制所不同的是,理财经理作为银行正式员工,所受到的约束、监管要严格得多。加上如有违规行为,对银行的声誉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银行在内部管理上有较为严厉的惩罚手段。对于理财经理来说,违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从这些理财纠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直接与客户面对面的银行工作人员,理财经理的推荐、建议会对个人投资者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3.是理财经理还是销售经理
正是基于理财经理对客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在注重零售业务的银行体系中,一线的理财经理成为了为银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主力军。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财经理就是销售经理。“卖基金、卖保险、推销信用卡”,一些理财经理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内容。
一方面,这与理财服务的特点有关。作为理财经理,当然希望自己的服务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是理财服务的对象个人客户极少愿意为服务付费,“买产品,而不是买服务”,这是客户的普遍心态。因此,理财机构和理财经理只能够通过产品的销售获得佣金回报,佣金报酬既是银行,也是理财经理重要的收入来源。如基金公司叫苦不迭的渠道费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基金公司除了要向银行支付销售费用外,还需按照基金份额的总量支付一定比例的尾随佣金。对银行来说,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谁出的佣金更高,就重点销售谁的产品。这就导致了在理财服务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是一种典型“销售型导向”机制。
另外一方面,也与银行的考核机制有关。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所销售的产品都是同质化的,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必须不断推进销售,加大考核力度,以提升银行的市场份额。存款有指标、贷款有指标、理财产品销售有指标、基金销售有指标,指标从分行分解到支行,最终落在第一线的理财经理身上。在银行越来越赚钱的同时,竞争也越发残酷。如某银行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将业绩相近的几家支行分作一组,每日考核支行在组内的排名,支行行长、理财经理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在上海的银行业,已经开始引入“心理辅导”的做法,银行员工、理财经理每周必须参加心理辅导,以提高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
4.“秘密”给客户带来隐性损失
要完成各种各样的指标,要获得更高的佣金回报,加上银行严格的监管制度,这就导致了理财经理在面向客户进行产品建议和推荐时不得不使用一些“技巧”。
如在外资银行,由于产品线的缺乏,既没有作为基本投资工具的开放式基金,又缺乏能够和中资银行竞争的理财产品,加上结构性理财产品和QDII的“声誉”不佳,只得把重点放到了回报较高的银保产品上。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在理财规划和产品建议中,会更多地使用到各种投资型保险产品。
在中资银行销售基金的过程中,理财经理们更愿意向客户优先推荐考核指标较高、佣金回报较多的基金,甚至为了赚取佣金,理财经理经常建议客户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使客户们无所适从。
有时候,理财经理们为了争取更多的贷款,在进行产品介绍时会使用一些花招,如担心客户被较高的利率吓跑,就使用“还款计划表”来作为替代,缺乏专业知识的客户们往往不明就里地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