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老年人生活的是否幸福,心理健康是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关爱这一特殊群体应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意义、标准和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试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社会看护》
【摘要】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应对老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老年人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创新,分析了社会各方在营造老年人积极幸福心理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社会看护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 社会陪护 积极心理学
当前,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根据2012年7月公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所提供的数据,截止2011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899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7%。对老年人进行科学合理的社会护理,保证老年人拥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老年人心理健康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于为数众多的老年人而言,只有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才能有利于健康长寿。1977年巴里・卡兰德用于评价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价量表,也包括了精神健康的内容。
根据相关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五个方面:首先,精神愉快、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健全的人格,正确面对自己和外界事物,而非怨天尤人。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集体感和社会荣誉感。第四,能准确判断事物,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第五,正常的行为能力,拥有正常的社会观和伦理观。①然而,现实往往与这个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际上,随着老年人机体渐渐衰老,心理状态也同样会出现老化现象,这种改变很可能导致并引发身心疾病,同时可能有碍家庭社会和谐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当前,老年人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精神抑郁:一些老年人随着社会角色的变换往往很容易处于精神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中,表现出沉默寡言、心境忧伤、悲观、精力丧失、对事物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心情烦闷等症状。
精神焦虑:老年人随着生理条件的变化普遍可能发生情绪改变,可能出现焦虑的心态。精神的焦虑状态往往导致老年人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而难以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影响其身体健康。
失落和自卑心理:由于老年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降低,可能出现较强的失落和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可能导致孤僻、敏感、多疑、缺乏生活热情,以期通过精神隐遁来逃避社会。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也可能出现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心胸狭隘,采用偏执、固执的处世方式以掩盖内心的失落与自卑。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老年人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理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对来自现实的各种问题的应对能力大不如前,容易引起自卑、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态。一些疾病,例如糖尿病、脑萎缩、动脉硬化等,也可能通过改变人体既有的平衡状态而直接引起老年人性格的变化。
社会适应:退休后的老年人都会发生较大的社会角色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年人可能由于难以忘记往日的成功而倍感空虚寂寞。如果不能获得较好的调整,他们就很有可能进入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精神需求:离开工作岗位后,老年人精神上可能出现空虚、害怕孤独的状态而更多需要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然而,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往往导致家庭的社会养老功能淡化,老人的亲属由于忙于事业和学业而缺少足够的时间陪护。缺乏足够的关爱可能导致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陷入孤独和苦闷的状态。
经济状况:一些老年人由于疾病等原因陷入入不敷出的经济状态中,不得不面对朝不保夕的高度精神压力状态。即便是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也往往会对自己的收入能否应对突发的各种事件而深切怀有危机感。这些压力和危机感往往导致老年人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传统心理学的主要关注。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点集中于对心理疾病的医治和矫正方面。这无疑是不够的。如马斯洛所言:“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②诚然,没有心理疾病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心理处于良好状态。老年人处于人生的晚年,如果心理长期处于不良状态,一旦心理问题爆发就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和可能性。因此传统心理学及其指导的现有社会看护模式是存在局限性的。
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创新。与传统心理学所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关注主动性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和人格。它主要关注的内容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关注和追求个体幸福感的塑造,强调积极主观体验;致力于关于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同时,积极心理学更多关注积极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内容。③
积极心理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价值。不难理解,老年人的社会看护都应努力采取措施促进老年人拥有幸福、积极的体验和心理状态,而不是被动应对心理问题。这样,积极心理学就为老年人的社会看护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即通过营造幸福的心理体验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消灭在最初状态。相比传统的问题解决模式,积极心理营造模式的看护策略明显在老年人健康心理维护方面更加高效。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社会陪护策略的创新
传统社会陪护策略极其不足。很明显,传统的社会陪护无外乎家庭―社区―养老院―医院等模式。这些模式之间往往相互独立,缺少联系和互动,同样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缺陷,内容缺乏体系性、连贯性;较少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心理状态不佳的不良状态。
积极心理学影响下对社会陪护策略的创新。国内外研究表明,要使老年人生活得幸福愉快,获得最佳心理状态和喜悦、欢乐、舒畅、满足的好情绪,能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缓衰老,达到身心的健康。④因此,社会看护应该吸取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更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满足老年人的具体精神需求而实现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
追求积极心理的社会陪护策略分析。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积极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对老年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保护性和修复性因素。因此,社会的看护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的协调和互动。
家庭:家庭成员应该更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努力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心理关怀、照顾和沟通,以自身的努力创造老年人健康幸福心理状态的家庭环境。
社区:社区同样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让老年人获得幸福的心理体验的居住环境。社区应该通过组织老年人集体活动,宣传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等方式,通过多种社会沟通的方式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养老院:养老院的职能同样应该包括让老年人获得幸福的心理体验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养老院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咨询、引导、治疗等系统化的积极心理促成策略,同时重视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活动,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而实现减缓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应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鼓励和选择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优秀传媒作品。同时应该通过影响社会公众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重老年人,重视老年人心理权益的良好社会风气。
政府:政府应推动医疗保险体制的扩大和改革,通过减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而舒缓他们的精神压力,同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对养老、敬老基础设施和老年心理的投资来促进全社会范围内老年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结论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老年人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可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传统的心理看护模式由于仅强调消极的心理疾病诊治,忽略积极心理状态的营造,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相比之下,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主动、积极营造幸福的心理体验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家庭、社区、养老院、大众传媒、政府、等社会各方应该在老年人心理看护的过程中通力合作。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研究员)
注释
①潘红梅:“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护理现状”,《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第9期,第825~826页。
②[美]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4页。
③李超平等:“变革型领导、家长式领导、PM理论与领导有效性关系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7年第6期,第1477~1481页。
④唐丹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第3期,第160~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