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句子赏析

2017-06-16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第一回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楼梦》第一回句子赏析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两个相互对应的人物。在小说结构及哲理寓意方面都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根据脂评可知: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即“托言将真事隐去”。姓甄名费,谐音“真废”;贾雨村意即“假语村”言,亦即村俗不雅之言。姓贾名化,谐音“假话”。表字时飞,谐音“实非”。也有人认为,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真事隐”相对应,便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意思。总之,“真假”、“有无”的哲学观念,对作者及其作品都影响巨大。小说开卷第一回即将“真”、“假”这一对立的哲学观念提出,可见它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其他诸如甄家与贾府、甄宝玉与贾宝玉等等,也都寄寓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哲理。梦幻:梦境与幻觉。亦指梦中幻境。用以比喻虚无与空妄。此处特指梦中幻境。通灵:即通灵宝玉。风尘:本意为被风扬起的尘土。后引申出多重含义。此处借指旅途中辛苦劳顿。闺秀:指大户人家的女儿。也指未出嫁的女孩儿。

开卷第一回的回目,便十分工整对仗。“甄”与“贾”乃姓氏相对,又谐音并寓含着“真”与“假”的意思;“士隐”与“雨村”是字与别号相对,且亦谐音“事隐”与“语村”或“语存”。“真”者在梦幻之中“识通灵”,“假”者在困顿旅途“怀闺秀”。而以“通灵”对“闺秀”,不仅显示出曹雪芹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整部作品的驾驭能力,也直接点出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本质特点。神瑛侍者带着通灵宝玉来到人世间的那段经历,主要就是他们在闺秀们居住的内闱“受享”了一番。

《红楼梦》第一回人物赏析

1、作者和石头。两者也可看作同一人。关于创作原因、题材来源、表现内容等,两人说法一样,稍不同的是表现手法,作者说“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石头则说“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不过,两者实际上没区别:作者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搬上自己的经历,必须“敷演”,即艺术加工;石头是书中人身份,作者将“敷演”后的故事打包给石头,故它可说“不敢稍加穿凿”。作者和石头不属作品描写的对象,他们的出现只起交待故事来源等作用,任务完成后,他们就不再出现。

2、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故事,作者还借他们的姓名,表达“真事”“假语”的概念,这很重要。因为《红》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现实性甚至真实性(请参看本书序言),但在曹雪芹的年代,因一本书甚或一句话遭致杀头灭门的事例太多了,所以雪芹不得不放些烟幕,闹些真真假假,把故事遮得真假难辨,以此避祸;更重要的,“真假”理念大大增加了作品思想深度。

不过,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的故事,我们总觉得有所寄寓,尤其是甄士隐,其遭际恐怕同曹雪芹本人颇有瓜葛,故谐音“真事隐”。“这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我们认为雪芹本人正是此流人品。其次,书中唯他和宝玉得游太虚幻境,而宝玉即石头,石头则是雪芹的某种寄托。再次,士隐灾祸迭起,投奔亲戚而不着,贫病交加,同我们所了解的雪芹的遭际,相当近似。所以我们认为,这甄士隐的身上,隐含着曹雪芹家的一些“真事”。遗憾的是红学界对此还不够重视。

当然,士隐的故事主要还是为作品服务的,它替全书主要情节做了个预演──横祸加上主观原因,使一个平安富裕的家庭,很快就哗啦啦倾覆;它以及《好了歌》和注,为全书框定了一个苍凉的主题,造就凄怆的氛围。

贾雨村后面有自己的故事,所以第一回就登场,是借他的“贾”(假)姓,同甄(真)士隐放在一起,借以阐明: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个人物形象的价值,后文有更大的体现。

3、一僧一道。这是两个非常特殊的形象,他们是仙人,也是整部书的始作俑者,后面我们会看到,石头虽到了人间却没有脱离他们的掌控──整部作品,他们几乎就是“幕后导演”。不仅如此,全书的基本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也是他们框定的,主人公石头,也即贾宝玉,不过是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他们的先验“到头一梦”。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实际是作者思想的宣讲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