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如何避免揠苗助长
导语: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过早学习容易使幼儿产生学习恐惧和厌恶心理,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教育切莫走入“揠苗助长”的误区,应从幼儿兴趣点出发设计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
幼儿教育如何避免揠苗助长
一、教师要认清“幼儿到底该学什么”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幼儿园的功能,就是生活入门教育,包括生活、语言、计数、方位、时令、颜色、天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肯定不是机械的识字和数学。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建立伙伴关系。
同时,家长不妨多陪孩子开展阅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玩玩具、做游戏时,家长不要频繁打断,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来说,“学习”并非只是识字上课。孩子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千万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如果说要教育,其内容不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提前化,而应该寓教于乐,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品性,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才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心智的形成。
二、培养习惯更重要
所谓习惯,就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包括许多内容,如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自控能力、礼仪等。专家表示,幼儿园阶段,培养习惯远比掌握知识重要,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灵活,是形成各种技能,学习各种习惯的好时机。
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进行不知不觉地反复的练习,如,收拾物品、如厕、饮食、睡眠、阅读等等,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大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养成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爱、关怀、尊重的态度来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除了幼儿园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
三、关注幼儿“敏感期”,整合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发展只存在于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敏感期”。在此期间施以适时的教育训练,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形成某种特殊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者结合起来,这是引起人们正视和警觉的最好施教方法。注意保教并重,以情感体验为主体,把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切忌预先设立目标,进行“揠苗助长”教育。
一个健康的孩子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谓的身体健康指体格生长、体能发育良好、体形匀称,身体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心理健康是智力发育正常,有良好的情绪,积极情绪大于消极情绪,个性特征良好,活泼,开朗,善于交往。
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施教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尊重和重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对孩子的任何动作和情感都要积极反应,让其感受到重视和关爱,不能随意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
第二,经常训练孩子的各项动作技能,使孩子的脑细胞充分活跃。
第三,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带孩子多接触社会和自然环境,了解社会,注意培养孩子探索外界的能力,按其意愿和生理、心理能力参与其力所能及的事物。
第五,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进行交往,培养其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六,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要求每个领域都样样精通,处处比别人强。第七,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汉字刺激孩子的右脑发育,好的习惯能保证人生的成功。
要破解幼儿园走入“揠苗助长”误区的途径是多元的,社会固然要大力宣扬科学的教育观,家长也应该遏制“卡位”的冲动。幼儿园则必须克制恶性竞争的冲动,坚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而从政府部门看,应加大监管力度,严肃处理违规者,扼住“小学化”风气的蔓延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