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2017-06-12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因此老师在教学后应该反思自己是否达到这个目的。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1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讲了 “我”在非洲旅游,欣赏了美丽壮观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后,想在附近的摊点上买一件构思新奇的象墩木雕工艺品带回国留作纪念,可是因为行李太重无法带回没有买。这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知道了“我”是中国人后,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回国,特地在大瀑布旁等候,然后把一个木雕小象墩送到“我”手里,并且还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事情虽小,但非洲少年的言行却很感人,反映出了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非洲少年的言行体会他内心的想法,从而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要突破这一重点难点的前提是了解中国长期以来不断地援助非洲人民建设国家的背景资料。于是,我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重点句子,抓关键词语,讲背景资料,以知促情来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而如果没有充分的有关中国帮助非洲、中非友好的课外背景资料的引入,三年级的学生在内心深处就无法理解这名非洲少年对我们中国人民的特殊友情,就无法深刻地理解少年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无法体会文本的主题:非洲少年对我们中国人民的热情、善良,中非两国的友好来往,中非两国人民的诚挚友情了。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课外背景资料引入前后学生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感悟程度就很好地说明了相关课外知识在《卖木雕的少年》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人物情感的体会,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感悟,受到了精神洗礼、情感熏陶。

虽然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了少年为什么“遗憾”,理解了作者的遗憾,但是我却留下了遗憾。在学生读完资料后我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对非洲人民的援助深入人心,老少皆知。这样学生会更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和非人民的深厚的友谊。对少年的内心想法理解的会更好。今后备课时一定多想想,想全面,想透彻,想深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2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思路设计上主要把重点放在和学生一起积累四字词组和通过人物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这两方面。下面就教学中谈几点感受。

一、虽然抛开细节,想突破重点,但是却在指导中不能很好地深入,有蜻蜓点水之嫌。尤其是在对学生自主学习后同学生一起体验课文人物的言行举止所反映的内心活动时,只做笼统的朗读指导,采用齐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限制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机会。

二、虽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效果差强人意。在解决“我为什么要放弃买木雕?”这个问题时,我是在提出自读要求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可从教学中可以看出,大多学生更倾向于自我学习,不擅交流。但好在学生基本上还能初步理解“我为什么放弃买木雕”。

总得来说,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虽然我们能接受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也尽可能地适时地运用到教学中,但主要还是自身学习不够,教学能力不强。有待努力钻研,逐步提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3

《卖木雕的少年》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今天上完课,回过头反思自己这节课,我觉得我很认真地设计了各个环节,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重视朗读,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习送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同时创造性地进行朗读,如:少年连连摆手,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在一次次的导读中,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少年的那份友爱。

二、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习木雕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欣赏非洲木雕的各种图片,请大家欣赏后发言,在这里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补充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我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无利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给非洲国家。中国帮助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个国家建造长达1860公里的铁路。其施工间,中国派遣了5万人左右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其中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