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

2017-03-19

地理知识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而更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州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福州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一)

大气的温度常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下降,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这种情况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出现逆温现象时,不能产生垂直对流,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低层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形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平流: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矾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4.锋面因素: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福州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二)

1、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明智的选择。我国人均资源有限,人口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也要求必须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2、牢固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识 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绝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事业。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公民,都应高度关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充分了解人类活动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并对未来发展持积极负责的态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3、选择与建立非传统的现代化模式纵观已经或者大体工业化国家的传统现代化道路,都是靠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重污染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面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只能选择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人口、环境、资源组合方式。实际上意味着选择一种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4、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坚决把保护环境当作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政策,并通过把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以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把环保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大力宣传教育,把不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

5、建立科技“引推型”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战略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建立科技引导和推动型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福州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三)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