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毛笔书法作品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瘦金体毛笔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瘦金体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瘦金体毛笔书法作品1
瘦金体毛笔书法作品2
瘦金体毛笔书法作品3
瘦金体的写法: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一,字体技法篇
因故次序有所不顺
第二章 侧锋卧笔法---揭密瘦金体笔法的指归图
瘦金体取长锋狼毫,横卧纸上,笔尖朝外,笔肚朝内,笔笔侧锋,险中求稳。剑走偏锋而能自成一体开宗立派的,古今唯有天纵之才自号天下一人的教主道君皇帝赵佶而已
书法的妙处,全在于用笔,用笔的成败,首先在拿笔。拿笔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与纸面垂直的拿法;
2,侧锋向右,笔竿朝左卧的拿法;
3,侧锋向左,笔竿朝右卧的拿法;
4,为2和3结合的拿法。
笔法1好看不中用,是作茧自缚的拿法,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笔锋运动时还能保持笔竿与纸面垂直,特别是写草书的时候。笔法2下笔凝重有涩味,但不符合右手操作的人体生理规律,感觉反手反脚,写出的笔画容易颤抖,不适合写潇洒飘逸的瘦金体,若写黄庭坚到挺合适。笔法3下笔轻松,运笔流畅,不论是从左到右或是从上到下运行都能视野开阔手腕灵活,最符合右手拿笔的生理规律,只是有一点:当写斜点或捺笔的时候,因为是朝右下行笔,笔肚走在前,笔锋跟在后,所以用不到笔锋,写出的笔画势必臃肿无力,写不出瘦金体铁画银钩、如刻如镂的艺术效果。笔法4即以笔法3为主当遇到斜点、竖钩或捺笔时用笔法2写,两者结合,较为完善。
以下两点最为关键(重要),本应有图示范,但目前传图不便,姑且笔述如下:
1,手指与笔竿的关系;
“卧笔法”拿笔与我们夹菜和扒饭时拿筷子的方法相似,只是把两只筷子抽掉一只,是用三个指头捻住笔竿,手指可松可紧可转动,手腕可向前向左向右起倒。手腕轻贴纸面,顿笔时可枕腕,行笔时随笔锋移动与纸面若即若离。(若写腕力不能控制的大字或榜书则须悬腕悬肘)
2, 笔毫与纸面的关系及“八法”的形成;
右手拿笔,运动轴心在右下角,目光正对之处,就是笔毫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执笔在指,运笔在心,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点画巧妙组合,形成字型乃至篇章,其中点画是基础。下面详细介绍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
笔毫分“笔肚”与“笔锋”两部分(图略)
横:长横,用笔法3,笔如刀,纸如木,切锋入纸,入木三分。笔锋朝左上,笔肚朝右下,(保持这种状态)由重到轻迅速向右划过,如刻如镂。至末端杀住趁势提笔外翻裹锋向右下顿笔,笔尖朝左上,笔肚朝右下,稍注,回锋收笔,完成。(起笔处形成刀切状的斜面干净利落;收笔处末笔是竖则藏锋,如《夏日诗》中“草”“盖”“盘”的长横,不是末笔则露锋带钩及牵丝与下笔相连如《夏》中‘清’‘黄’“长”字的长横。)
短横,写法起笔同长横,末端顿笔较轻或稍注即回锋收笔完成,笔画较粗重。如《夏》中“雨”“长”“更”的短横。短横收笔处亦有藏与露之分。
右尖横,写法同长横,笔画较短,末端不顿笔,常用于“木”“禾”字旁等,如〈夏〉中“杯”字。
左尖横,由轻到重运笔,末端回收一下,常用于“草”字头,提手旁等,如〈夏〉中“黄”“摇”等字。
柳叶横,为瘦金体的特色之笔,两头轻中间重,若纺锤形,精巧秀丽,常用于‘口’字,‘曰’字,‘田’字等的横折处,如《夏》中”薰“字几个短横。《秾芳诗》中”留“字等。
竖:长竖,起笔同横画,笔尖在左,笔肚在右,从上往下由重到轻用指力迅速推动笔锋向下移动,至末端杀住趁势提笔向左外翻裹锋顿笔同横画,完成,顿点的角度比横画的顿点大,略近45度。竖画在左边时多出锋带钩,与右边笔画相呼应,竖尾角度垂直或稍左斜如《秾芳诗》中“依、化、径”等字的竖;在中间或右边时多藏锋,如《秾》帖中的“醉舞笔”等字的竖画。竖的尾端垂直或稍右斜。如《千字文》中“辞、所、取”等字。
短竖,起笔同竖画,收笔无顿点,短而粗壮,稍向右倾斜。如〈夏〉中“清、时、正”等字的短竖。
撇:斜撇,起笔同横画,按笔入纸后由重到轻迅速向左下移动笔锋,注意,务必使笔毫斜卧于纸面,笔尖始终在左上方,笔肚始终在右下方。末端犀利挺劲,有一种无坚不摧之势。《秾》中“零、化、似”等字的斜撇。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较短
竖撇,“月字旁、同字框”等常用,起笔先作一竖点,稍注后轻提笔向右紧接着写竖画,至中下部稍稍压锋再向左下轻快撇出,撇尾锋利且有弧度,整个笔画稍稍向右倾斜。如〈夏〉帖中“稠风丹”等字的竖撇。
柳叶撇,“厂字头,广字头”等常用,写法与竖撇相似、只是形体较挺直,斜度较大,起笔处必与上一笔有牵丝相连,竖点不明。
瘦金八法(下)
捺,钩,点的写法
捺:分斜捺与平捺两种,捺笔是瘦金八法中最难写的一笔,也是最美的一笔,有斜捺和平捺两种,下面以角度、力度、长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捺的写法:
1,角度:捺的走势是由左上朝右下运笔,需用“笔法2”(笔法四种参见前述)来写,斜捺与水平面大约呈45度角,一波三折,第一波短而稍呈左低右高之势。捺尾底部取平。,平捺角度较小,捺头略高于捺尾,一波三折,第一波短而向右上约呈45度角,捺尾稍上翘但低于捺头。
2,力度:平捺承接上一笔转笔逆锋用力由左下朝右上行笔,到最高处稍住在由重到轻往右下角行笔,此时必须悬腕或腕在纸面若即若离。行至最低处稍注,再按笔朝右稍上用力扫出捺尾,注意在扫出的过程中笔尖朝上,笔肚朝下,捺尾较长,且应有兰叶当风摆动之势方妙。斜捺起笔露锋其余写法同平捺,只是角度不同。
3,长度:在田字格中。所有捺笔均逸出格外。
钩的写法
钩的写法
钩有横钩,竖钩,斜钩,弯钩四大类,分述如下
1,横钩,在横画末端向右下用力顿笔,然后折锋向左或左下钩出,钩尖长而直,如同短撇.瘦金体钩刃角度较平,几乎与横画平行如千字文中“堂、云、露”等字的横钩。
2竖钩,起笔写竖画至末端驻笔蓄势后用力向左上轻快钩出。分内恹和外拓两种“可诗”等字的用外拓笔法“杯和”等字的木字旁禾字旁的竖钩细长而内敛,钩尖拉成新月状上翻与撇画相连,笔势飞动而流利,从王羲之行书变化而来,是瘦金体的特色之笔。如图:
3 (1)竖弯钩,(又称浮鹅钩),是也、化、色等字常用之笔。弯处圆曲有力,底部取平,角度约为90度。(2)横折弯钩,风凤等用笔,弯处约四分之一个圆,钩尖回视折角,若鸾凤回首,顾盼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