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谚语 侗族的经典谚语

2017-06-16

侗族是中国古代百越的后代分支,关于她们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们身上沉甸甸的银饰,大气贵气独具特色!下面小编整理了侗族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侗族谚语

饭养身,歌养心

人爱面皮,雕惜毛,世上名誉价更高。

跟着好人学好教,跟着坏人满街窜。

喝水不忘挖井人。

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得断。

干旱识好泉,艰难识好汉。

山峰不会倒塌,江水不会倒流。

人是铁,饭是钢。

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饭养身子歌养心

汉人有文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

侗族简介

“侗”由“人”与“同”组成,取“人求大同”之意,寓意侗乡人民具有爱好和平之美德。

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系“百越”中的一支,现在侗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崇山峻岭包围中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现在全国共有湖南芷江、新晃、通道,贵州玉屏,广西三江等五个侗族自治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也是侗族人民主要聚居地。侗族人民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团结友爱、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为特质的民族精神之中。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民间关于侗族大歌的分类各地不同,一般可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分为四类:即嘎所(嘎获)、嘎嘛、嘎想、嘎吉。其中的嘎所是最精华的部分。

嘎所

称声音大歌,这种歌强调旋律的迭宕,声音的优美。歌词一般短小,突出歌词之间和之后相当长的衬字及曲调,拉腔时几个歌手轮换唱高音,使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低音一般由其他歌手齐唱一个长音,与高音形成反差相映衬,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并以其昆虫鸟兽或季节为歌命名,如《蝉歌》、《知了歌》、《三月歌》等。

嘎嘛

称柔声大歌,一般以抒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感染力。

嘎想

称伦理大歌,是一种劝教戒世为主的大歌歌种,音乐旋律起伏不大,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述,多以称颂或讽刺为主,是安定劝抚侗家人的主要伦理手段。

嘎吉

称叙事大歌,多以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音乐旋律舒缓、低沉而忧伤,有以单人领唱、众人集体低音相衬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嘎吉母,和众人分声部合唱的嘎锦两种类型。叙事歌的歌词一般较长,歌者要有惊人的记忆和丰富的表情。

此外,侗族大歌亦可按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等种类。随着时代的变迁,侗家歌师们为丰富大歌的内容和种类,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又创作出许多歌唱新生活、赞美新时代的混声大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