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怎样定义成功
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和人生的平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人怎样定义成功,欢迎阅读!
在中国,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纽约客的记者问我:在中国,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皱着眉头跟他说:“做自己。”
这个答案,我很不满意,但是又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似乎一直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表明,我是因为“做我自己”而感到幸福或者成功。
余莹是我的好朋友,她疯狂的热爱旅行,2009年参加昆士兰旅游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大堡礁看护员”招募活动,还入围全球前50强。她在最近一段环游世界的旅途中,写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Andy是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沙发主人,他是电视台的助理导演,五年前和妻子离婚,有两个可爱的孩子。Andy说:“人们告诉你幸福的生活标准是有好车、大房子,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当我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却是我人生中最不快乐的一段时光。”
世俗对成功的定义是有钱,有车,有房,以及再有点别的物质的东西……但是我总是很清晰的感觉,每一个上了班的人,或者说有固定工资入账的人,幸福感大大低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时候,比如上学时钱少的时候。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凑钱,去两个人都想去的地方,住单人房,挤在一个单人床上睡觉,买吃的只买一份一起吃,或者你去买这个,我去买那个,但谁都不会计较谁比谁多花了钱,也不计较谁得到的多,谁吃到的少。可是经常,我就那么明显的趴在键盘上,头疼脑涨的想起一堆没有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其实是可以给我带来钱的,可是我却难过的连饭都不想吃。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幸福和快乐感?我们内心对成功的定义到底有多么的形而上?难道我们追求的成功,真的是钱吗?
前几天跟古典聊天,他曾了解我在职场各种时段所迸发的各种开心和不开心,他跟我说了一段话:
如果你要的是升职加薪,你就很纠结,没到纠结,到了也纠结;如果你要的只是影响力或者认可,或者尊敬,那就无处不在。别把你的价值物质化,他会变得容易击破。
我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那种我一直以来能感觉到但是说不清的感觉,立刻就清晰了!
我记得我在和各种出版社签书约合同的时候,所有人关切的问我版税是多少,我能赚多少钱,我是否能从写书中变成小富婆。当然,我说我不在乎版税高低是假的,但是在版税差距不算特别大的时候,我会更加看重出版社是否更加尊重我的文字,我的意见,以及能否耐心的听取,作为作者内心本来想要表达的东西。我认识很多作家,或者叫作者,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并不是原来的意思,因为商业,因为这个浮华的世界需要很多的起承转合才能让生活在一沉不变中的人,去掏钱买点惊心动魄。可是往往这样之后,作者的意思被完全改变,或者说,每一个作者,为了销量,在固有的“模子”下面编出一行行的字。这是潜规则,不在里面的人不知道这其中被卑微的改变的苦。
我也曾被这样潜规则过,被编辑追着我跟我讲:“曲折不够!”或者“读者关心的是攻略和怎么省钱……”只是有一天,我突然在电脑前选择放弃,放弃的干干净净。我不想我青春里的某几个月的时光里,被金钱涂抹的乱七八糟,然后这种混乱和虚假,还被倾销到很多人心里。
我的台湾游记,是在拒了15家出版社之后才最终签出去,因为他们答应我,保留所有的文字和感情;我的85后职场励志书,是在拒了全国近20家出版社之后才等来了版税不高,但最终理解我的编辑。我就坐在家里安静的等,不慌不忙的签,不悲不喜的看着每一步都在往我想要的方向靠近。这其中的每一次动作,我都异常的平静,因为这本来就是我的东西。
如果我只是想要钱,想要销量,想要这些很物质化的东西,也许我会为此早早签出了好几本,或者目前正在家里算每本书能带来的钱是多少。如果不如意,似乎还应该和出版社论个价!毕竟提高点版税百分比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儿。可是我的内心里一直在抗拒,不明原因的抗拒,我到底在等待什么?
我特别感谢4月28日在台湾上市的《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台湾版,因为在从年后交稿,到即将出版,我看到了台湾出版社一行人给我带来的所有感动。她们高效,从收到稿子到上市只有两个月;她们温暖,中途写卡片给我,鼓励我耐心等待,谢谢我的配合;她们努力,半夜十点还回复我的邮件;她们为我着想,帮我努力去办各种麻烦的事情。跟天下文化出版社的合作,让我很真切的感到一种“被尊重”。这种感觉所带给我的幸福和安心,大大超越版税高低的问题。今天安安问我,是否计算过这本书第一次付款会给我多少钱,以及我应该用哪种方法避开国际跨行转账的手续费的问题,其实我都不知道。我就是那么那么很信任的把一切都交给了出版社,因为他们交给我一种很有“价值”的做人做事的积极态度,这种信任的感觉,放心踏实的愉快感,诚心诚意的满足感,也许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感觉吧。
当然,除此以外,我因为第一本小书的在台出版,了解了台湾和大陆出版社的不同,了解台湾人的做事方式,第一次开自己的签售会,第一次因为一本书而去很远的地方面对媒体,第一次被人安排好所有行程,还有就是第一次给很多一年来喜欢我的台湾朋友们大大的拥抱!每次想起这些,就觉得心里特别温暖,而且特别有趣。一年后的今天,用另外一种方式重新踏上原来的那片土地,盐酥鸡还会在原来的摊位吗?
有时候我很后怕的想,倘若一年前我稍加努力的编出一个跌宕起伏的职场小说给你们看,现在我是否能揣着一点点版税的钱,安安心心的睡觉,还不用担心被你们骂?
我终于想明白了,“做自己”,就是追求那些真正能让内心真正满足的事情,这些事情让你感到被尊重,被认可,让你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无所不在。而做自己,首先就是一种成功,因为你需要很坚持的内心去抗拒周围的干扰,而每一次被打击之后的继续坚守,会让你的内心不断强大,变得愈发无坚不摧,变得愈发“不要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坚持,等来或者换来了对方的接受。然后,你赢了!
当然,很多人会讲,在中国做自己很难。可是我历数我25年的生命,我却觉得,难是因为没有坚持。你不应该坚持到底,而是应该坚持到顶!
金钱,只能让人感受到被某一个支点撬起的干枯感;而无所不在的价值感,才会让你有一种
中国社会转型期成功定义的单一性:有钱即成功
年近岁末,被阴霾笼罩了一年的大陆娱乐圈再爆丑闻——歌星尹相杰吸毒被抓。而据媒体统计,他是今年以来第12位涉毒明星。这12人的大名单,堪称一网打尽两岸三地艺人,星光璀璨夺目:导演张元、编剧宁财神,大陆男演员张默、高虎,歌手李代沫,台湾新一代偶像男艺人柯震东、香港演员张耀扬等,其中名头最大的当属华人功夫巨星成龙之子房祖名。
娱乐圈真的很“乱”,但它在当下中国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某些社会族群一味追求物质、精神空虚的缩影。从“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盛行一时到微博上王思聪老婆团声势浩大再到“有钱就是任性”随处可见,无不彰显着社会转型期成功定义的单一性:有钱即成功,做个有钱人真好。
中国社会为何有病态的成功观?
(一)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美国人成功的标准是美元的成功。“成功的标志是财富的积累。一个人财富积累越多,他就越成功,就越能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思想文化,连同它的生活方式、社会病一起传入中国。就西方价值观而言,它是以个人为出发点、核心和目的,往往会导致极端利己主义;在物质需要和精神满足的关系上,其过分强调物质利益或金钱、利润,往往会导致人们只追求物质需要满足而忽视精神需要满足的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在当前转型期,我国在政治、道德制约力减弱而法律制约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应试教育制度的导向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国人对于成功的理解都是一元的,即小时候看成绩,长大了看名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警句几乎家喻户晓。似乎人生失败与成功的比拼,从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这也几乎毁掉了绝大多数孩子的童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和铺天盖地的特长班、补习班将孩子们本该拥有的童年欢乐扼杀在摇篮里,使孩子们成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由于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至高的也是唯一的标准,高分数成了成功的代名词,自然就成为学生奋斗的唯一目标。学生也就被迫成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这种应试教育的导向与模式,其弊端早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它也成为错误成功观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四)教育的缺失与误导
多年来,学习教育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成功观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至今仍然是空白。这一问题的缺失甚至误导,也是造成当代学生成功观往往陷入误区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成功学的理论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在这些所谓“成功学”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把“成功”定义简单化、庸俗化。在这些书籍中,更多的是教给人们怎样走向成功,或者就是成功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更甚者,在有些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你就是失败。所有的成功学理论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成功是什么?怎样才算成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观。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些人自身在成功观问题上就有误区。某大学教授就公然以赚钱多少来衡量学生成功与否,宣称如果学生40岁没有赚到4000万,就不要去见他……我们的很多教师常常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以某些名人、政治家、商界精英来做为学生的榜样加以宣传。这无疑是对学生的误导。
成功——不是积累财富,而是获得幸福
财富,就这样,成了当今时代成功的代言辞。并且,越富裕越成功。自然而然地,“五大”中,大商家为成功顶端,被奉为“大款”,男女争相傍之。一年的纳税额就超过3个亿,或者让近代惟一留名的商人胡雪岩都自叹不如,何况草民百姓乎?无法不让人艳羡到顶礼膜拜。
当然,物质的一块很容易作比较,它可以用数字来参考,可以做富翁排行榜。但上了富翁排行榜就可以算作成功吗?君不见多少富翁一夜之间大缩水,一夜之间成乞丐,一夜之间进牢房。
或者像明星,一时出名,前呼后拥。但出名就是成功吗?没看见追星族朝三暮四吗?没有一颗星是永远闪亮的。没有一片掌声是永远为你而鼓的。
所以,成功的标准不是物质。物质可以来,可以去。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名气。名气今天有,明天也许没有。成功是属于性格的,精神的,思想的。
人活着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财富。所以,成功,不是积累财富,而是获得幸福。
问题不在于是叫作成功还是称为幸福。问题在于谁来定义成功,谁来定义幸福。成功从来就是个社会概念,判定成功与否,从来只有社会标准。仅仅自己觉得成功不是成功,大家觉得成功才是成功。
但幸福完全不同,幸福是个体的内心体验。别人觉得我们幸福,我们不一定真幸福,我们只是不希望别人不觉得我们不幸福而已;别人觉得我们不幸福,我们不一定真不幸福,我们只是懒得和不懂得我们幸福的人去分享只属于我们的幸福而已。我们自己定义幸福概念。我们自己把握幸福时,成功不再是名利场上用作炫耀的名词,而是规划自我人生的动词。
不要被“成功”的光环所迷惑,也不要被世俗的“成功”标准所约束。是否“成功”是由自己来判定的,别人的评价最多具有参考的价值。尽管每个人所具有的天赋、所受到的教育各不相同,但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能够成功。
可是,如何重建道德体系、信仰体系,把奔腾的欲望重新套上信仰和道德的缰绳,让社会走出唯物质至上的泥淖重归秩序,显然是一个宏大命题,和中国深层次改革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被萦绕的感觉,而这种萦绕你的东西,会让你感到幸福与美好,安心与真诚,或许,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成功。
中国人成功的定义:有钱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