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选中台湾

2016-12-19

1949年,眼看江山不保,蒋介石开始考虑在惨败之际的退路了,那么,蒋介石为什么选中台湾?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蒋介石为什么选中台湾吧!

蒋介石为什么选中台湾

对此惨败之际的退路,蒋介石曾有过多种打算:其一,将国民党军队转移到西康,建立以西昌为中心,以西南广大地区为依托的根据地;其二,撤退至海南岛,以该岛为中心,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屏障,作为国民党的最后坚守阵地;其三,以台湾作为最后的存身之地。

对于台湾,蒋介石并不生疏。1946年10月他同宋美龄视察过台湾。当时,他和宋美龄心里都十分高兴,私下曾十分赞许地说:“台湾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虽狡诈百出,必欲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有了台湾,就有了一切。”此外,台湾还有其独特的条件,它是中国沿海的最大岛屿,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又有丰富的矿藏。而且在经过日本的长期霸占之后,台湾的经济脱离祖国大陆而独立存在,自成系统,尤其是它与祖国大陆之间隔了一条100多公里宽的海峡,没有现代化的海空军的“共军”是极难横渡的。

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在全面突破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长江防线”后,占领了其“首都”南京,国民党的江南“半壁江山”已支离破碎、心急如焚的蒋介石立即在浙江定海举行了紧急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便引述了一句所谓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外战不出(四)川,内战不出(台)湾”,以说明自己撤守台湾乃缘于先总理事先已确定的“伟大思想”,可谓用心良苦。这“外战不出川”的灵验,已由八年抗日战争,在蛾眉山躲过这一劫所印证。现如今国破如此,也只有“内战不出湾”的圣言可信了。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拍板:撤守台湾,建立“反攻大陆,复兴党国”之基地。蒋介石所以选中台湾作为栖身之地,原因有四。

首先,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东南的一个行省,他位于我国东南海滨,同大陆只有一水相隔,台湾省陆地面积约35961平方公里,人口达两千万。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比海南岛略大,他的地形长似倾梭,东西最宽约140公里(新港至新社以南),南北最长约380公里(富贵角至鹅峦鼻),东临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临近,东北与琉球群岛相接,蜿蜒直达日本,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最近距离福建省,仅150公里,晴朗天气,登上福州鼓山大顶峰,极目远眺,便依稀可见高耸在台湾北部的鸡笼山。

因而,从 政 治 军 事角度来看,台湾具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具有攻防兼备,它和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等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作战回旋的空间比较大,起着防御骨干的支撑作用,这种作用为历代军事家称之为我国“东南之锁钥”“腹地数省之屏蔽”“安全之屏”。这种国防的重要性,早在清朝施琅就向清政府提出了,他说“中国东南形势,在海不在陆,陆之为患有形,海之数奸莫测。台湾虽一岛,实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则不归吾,不归贼,而必归于红毛(指荷兰),待恃其戈船大器,又据形膏沃为巢穴,是借寇兵而资盗粮也”。

这一点,日本作为中国近邻,早就意识到了台湾的战略价值,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台湾是其首先侵略的对象。188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其重要的企图就是攫取台湾。日本前首相松方正义当时就毫不掩饰地说:“台湾非永久归我国不可”“台湾之于我国正如南门之锁钥,如欲向南发展以扩大日本帝国之版图,非闯过此一门户不可”。在二战期间,日本战机也是以台湾为基地,起飞轰炸美国驻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的。日本是一资源缺乏的岛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海上运输,而且大部分进口船只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日本有人把台湾称之为“东方的直布罗陀”,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台湾的野心。

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一海峡——台湾海峡,它南北长约370千米,东西宽约130——140千米,台湾海峡海水比较深,风高浪大,多海礁,不易登陆,是大陆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这对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难度是相当大。另外,台湾距离美国驻琉球群岛和关岛的军事基地更近一些,一直依靠美国的蒋介石而言,无疑是恰好地利。假如中共攻取台湾,妄想得到美国的援助,而且也容易逃往海外。

其次,从经济上看,台湾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自给自足,交通便利,可以长期割据一方。清朝统一台湾后,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发展其经济,岛内新兴了许多大市镇,“舟车辐辏,百货充盈”,乾隆之后“贸易甚盛,出入之货岁率数百万元”,煤糖茶稻米等,是输出大宗,樟脑在十九世纪末占世界销量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有记载乾隆初年“盖缘拨运四库各营兵饷之外,内地采买既多,并商船所带,每年不下四五十万,又南北各港来台小船,巧借尖风名色,私装米谷,透越内地”。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也曾使中国社会经济产生微妙的“繁荣”,台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收益,到日本割占台湾之前“在台湾曾出现全国第一家机器煤矿,第一条电线,第一台电话,第一盏电灯,第一家现代邮局,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铁桥(淡水河大桥,长463米)等等”。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出现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台湾人口和生产都有了较大发展。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后期的一个世纪间,台湾人口增加了70.80万。1893年即日本占据台湾前两年,台湾汉族人口达507505户,2545731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接管台湾。随着国民党军队进驻台湾,又陆续有大批大陆外省籍人口移住台湾。1948—1950年迁台湾者达483373人。对于长期与共军对抗的国民党军队而言,后备军事力量是很充足的。

台湾在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中,虽然日本对台湾实行剥削掠夺之政策,但日本为了其扩张的需要也对台湾进行了一些适合它所需要的“改革”,这对台湾的现代化进程多少也有点影响。而且日本失败后,台湾是国民党蒋介石对日军受降之范围,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设施,这为台湾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再次,台湾距离原国民政府首府南京较近,容易撤退,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陆的黄金,美钞和工业设施等物资移往台湾,较其他地区要便易,再加上台湾位于大陆沿海地带的中部,蒋介石想以台湾为军事基地,对大陆漫长的沿海地区进行轰炸或骚扰。

最后,有效法先人郑成功的意思。1659年,郑成功兴师北伐,从崇明入江直捣南京。在围攻南京之役失败而还,为了发展反清势力,郑成功决计进取台湾,“复先人之故土”以为根据。而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也想效仿郑公之举,举残师移往台湾,以保存和发展势力,“反共 救 国的复兴民国”以为根据。

为此,蒋于1949年1月18日任命心腹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将40万大军交由汤指挥,以便“一旦中国大陆万一发生意外,可有一支可靠的军队随政府迁来台湾,免使台湾受到亲共阴谋的威胁”,并下令俞鸿钧、席得懋2人立即将国库3.7亿美元黄金、白银和外汇移存台湾;同时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存入私人户头,以免无法提取。

此后不久,蒋还“富有战略眼光”地提出了一个更庞大的设想,即建立一条“北连青岛、长山列岛,中段为舟山群岛,南到台湾、海南岛”的海上锁链,以便更全面地封锁大陆。

不久,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上海相继解放,中国的国内局势发生巨变,在中国大陆已无立身之地的蒋介石,只好退居台湾。

以后的历史证明蒋介石这一选择十分正确,也确保了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的继续生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