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节主要习俗有什么

2016-11-10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是我国重要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时在农历八月十五。那么,中秋节在古代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中秋节主要习俗有:

一、拜月: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二、拜月老: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三、吉祥物兔爷(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四、焚香:焚以桂花香。妇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五、团圆节:夫妻和美。祭祖祭祀。何家团圆饭,赏月

六、赏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七、荡秋千,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喝酒在月下吟诗

八、赏桂: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九、月宫符: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十、拜新月:唐代流行每当新月初生,妇女们便在深夜拜祷,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华常驻。“此只能妇女拜,团扇,又叫月扇

十一、中秋互赠铜镜

既然中秋节也是铜镜的节日,铜镜之上出现中秋题材的月神形象纹饰也就变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

中秋赏月已是大众习俗,而秋夜赏镜,知之者不多。但凡知晓者,从见它的第一眼起,便会渐渐迷恋上渗透着亘古的气息的、如月光般明亮的铜镜。

相耀生辉的明月与铜镜渊源始于盛唐时期,每到丹桂飘香的季节,铸镜师的当务之急便为铸造“双秋”镜——千秋镜、中秋镜,以供佳节之用。

在中秋题材的若干个铜镜品类中,无论是双鸾瑞兽花鸟镜、双鹊月宫盘龙镜亦或是唐皇夜游月宫镜,都具有寓意深刻的人文历史意味,凝结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智慧,而这些铜镜,也将成为后代永远追慕的珍品。

惟“诗”“镜”佐证千秋之景

唐玄宗诞辰之后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唐朝百姓迎来普天同庆的中秋节,这同样也是铜镜的节日,铸镜师将不同的中秋传说熔于铜镜的铸造,诞生了不少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

如图所示“双鹊月宫盘龙镜”,双鹊夹钮衔绶,展翅飞翔,月中有一株桂树,两侧有月兔捣药与蟾蜍纹,钮下一蟠龙飞于海上,间隙饰四朵祥云,葵花瓣缘与月饼形似。月宫镜,镜背纹饰主要刻画有蟾蜍、玉兔捣药、嫦娥、桂树。蟾蜍因其冬眠周期与月亮盈缺相似而被先民视作月宫代称;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故事流传,可见玉兔亦甚早成为古人对月宫的遐想代表;战国时期成书的《归藏》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六朝之后,嫦娥的地位逐渐升高,美丽婀娜得嫦娥超越玉兔蟾蜍,成为月宫中最吸引人的仙子,描绘嫦娥的铜镜也将其美丽的形象刻画得。

表现于铜镜之上。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乘云漫游月宫,并得听仙乐,使唐玄宗终得《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后,唐代国势转衰,盛世千秋之景不复存在,回观历史,曾经的起伏波逐淹没于时光的长流之中,如今,惟遗“诗”“镜”佐证。

中秋互赠铜镜习俗由来已久

相传中秋节的前身是“千秋节”,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开元十七年(729)八月葵亥,唐玄宗应百官表请,将自己的生日(八月五日)设定为“千秋节”,举国欢庆的节日,群臣百官可向皇上敬献美镜珍宝,皇上亦会在扬州定制铜镜颁发给四品以上的官员,将之命名为“千秋镜”,由此形成了每年大臣向皇帝进献铜镜和皇帝向大臣赏赐铜镜的惯例。

唐玄宗作诗《千秋节赐群臣镜》以纪之:“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亦有臣子张说的五律《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宝镜颁神节,凝规写圣情。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名。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

逐渐数年,千秋节便演化为互赠铜镜的节日,也被称为千秋金鉴节。这一时期的千秋镜可分为赐镜和献镜两类,其中凡带“千秋”铭的都属赐镜,装点龙或衔绶鸾鸟,华贵大气。孔祥星先生所编著的《中国铜镜图典》双鸾瑞兽花鸟镜,钮左右立一鸾,振翅翘尾起舞。钮上一奔驰的瑞兽,钮下一株葡萄枝蔓果实,一鹦鹉展翅立于葡萄串上。边缘为两两相对称的四种纹饰,一为盛开的葵花中各有一“千”“秋”字,二为如意云头纹,三为二叶一苞折枝花,四为方胜。千秋镜的铸造与流行充分反映了开元至天宝初年大唐盛世下人们祈求玄宗福寿愿望和渴望太平长久的心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