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5-16

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而言,难度系数增加很多,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查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篇一

摘要:数学不仅是初中学习的其中一个重点学科,还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初中数学在教育界受到了多于其他学科的关注与重视。然而,目前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多个方面来阐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误区;对策

1初中数学的教学误区

数学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其他学科,学生和老师不得不对数学重视起来,教育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改革鞭策着教师的自我增值,同时督促着教师不断改良原有的教学方式。然而,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所以,依我看来,找出弊端比像无头苍蝇般盲目实行改革更为重要。以下是我列举的从教学中所发现的误区。

1.1急于求成,不按部就班实行改革:绝大多数的老师迫于教育改革的压力,迫切地否定原本的教学方式,展开一系列自认为创新的改革,因此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改变,难以跟上老师的步伐。同时,老师也忘记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还有一些老师,对改革的精髓没有透彻的理解,不能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当前状况的改革,盲从跟随主流,另一些老师则崇尚大学式教育,想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却又不给予相应的引导,学生的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

1.2形式化的教学,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由于老师对改革的精髓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老师的改革往往都是表面功夫,也摸不透自己教学方面的好与不足。比如说,老师在不理解”启发式教学“的情况下,贸然对学生实行这一改变,就会将“启发式“改成了”疑问式“,学生得不到启发的同时还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老师只学到”启发式教育“的皮毛就对学生实行不实际的改变,启发式教育注重的事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最后解决,一环接一环,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老师不符合逻辑、不适当的使用这种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1.3教学内容分散,不足以突出重点: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都一样,就是照搬课本内容讲课,内容分散且学不到重点,老师在教学时忽略了重点,所以学生无法掌握学习的重点,对学习的难点更是一窍不通。这种模式的运行,不仅增多了学生的学习量,就连复习也会变得盲目,容易混淆重点与非重点,还会错过重点知识,长期下去,学生成绩下降的同时,也对老师失去信心,不重视课堂的内容,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听课的效率。

1.4一味追求完美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对学生的分数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教育陷入僵硬的局面。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局限,授予学生解题方法的时候通常只给出一个特定的解题模板,并要求学生将题目和解题步骤一字不漏的背诵下来,这种僵硬的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还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也一点点失去独立思考的能离开。这种教学方式弊大于利,尤其是在学生面对特殊题型时,他们会感到无助,不知从何思考,长期下来,学生会变得没有自信,在学习中也找不到方向,生活中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也会受到影响,就像只会听从主人命令行事的机器人。此模式与如今推崇的教育模式背道而驰,又怎么能为国家培养出新型的人才呢?

2对于初中教学误区的分析

针对上述几种教学上出现的误区,根据我积累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误区有几点对策,以下是我的分析。

2.1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改革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要求,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合理,科学的改革方案。比如说,对于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前者有一定的知识储量,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在重点放在开发他们的思维,做一个引导者,指引他们通过独立的思考找到正确答案,这样他们就能在解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对知识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而后者,教学的重点就以基础为本,巩固基础日后才能更容易的学习。这是我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2.2将重心放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本的知识去糟存精,着重讲解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对于了解性的内容可粗略讲解,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重点,而难点则需要教师细致的讲解,过后用练习题加以巩固,反复训练,加深学生记忆,帮助学生达到透彻掌握知识点,能够活学活用的目的。

2.3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的能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不应该被应试教育局限,更不能因为应试教育而失去了教学的本质,反而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思维的创新。例如,将举一反三的思维通过平时的练习灌输给学生,启发他们寻找多样的解题方式,而不仅仅是运用一种固定的解题模板,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在遇到不同的题型时就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解题思路,不会因为忘记老师讲解的方法而手足无措。结束语: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目标一致,共同进步,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张佳闯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志双,浅析初中数学的教学误区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A版》.2013(7)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篇二

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而言,难度系数增加很多.初中数学要求学生熟知的知识点很多,还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在面对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跨度时,学生有时表现出不适应目前的学习状态,甚至放弃学习数学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

1.教师上课不能抓住重点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要难很多,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即使课堂上不怎么听讲,只要有点小聪明,还是能考个好成绩.初中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远比小学数学多,而且一个知识点能衍生出很多子知识点,并且知识点的灵活变化可以出很多道题.如果学生一个知识点没学会,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上课特别痛苦,听不懂老师所讲,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节课没重点,看似讲了满满一黑板,却对学生起不到作用.这是因为教师一味地教学,讲知识点的来源,怎么推理出来的,用它来解几个课本上的例子,却忘了要把知识点贯通起来.教师要多举些例子,用多变的例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碰到类似题时,学生就会觉得解起题来游刃有余,从而熟练掌握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2.学生学习状态差很多农村学生,小学一般都是在本村学习的,而初中要去镇上或是更远的地方学习,所以在心理上会有变化.开学一开始,来到陌生的环境,还要学习更多知识,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导致他们上课状态差.学生最主要的打击是,刚开始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的干扰,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困扰.初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又是一个断断续续的学习.初中数学每个学年都有每个学年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即使一个知识点没学好,也不影响以后的学习.初中学生是要考高中的,最后一个学年会把所有知识点整合,所以说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刚入学学习状态可以不好,但如果一直适应不了学校生活,今后的学习就很难进行.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应熟读课本,对课本了如指掌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前提,就是熟悉知识点.只有熟悉知识点,并且接触过很多学生做的题,才能知道学生哪个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搞混.比如,在讲概念性的知识时,如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正数,什么叫负数,正多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都必须让学生对定义熟记于心,就算是让他们把定义背下来都不为过.很多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时候少一句话,少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细心,就会经常做错这种题,而做错这种题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识点没学会的心理暗示,并且越是怕这种题,考试就越是考这种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害怕概念性的题目.其他知识点也是一样.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熟知教科书,熟知知识点,备好课.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用简单而容易理解的题目练习,让学生学好知识.

2.学生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上初中以后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思维变得严谨.要做到这些,学生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锻炼自己.第一,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在开始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主要训练学生解题就行.其实,二元一次方程经常在生活中运用到.比如,很多应用题,我们都需要通过设未知数来列方程,然后求最后结果.这就说明,学习解方程并不是为了解一个方程组,而是要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当工具使用.所谓的实践是指,不仅训练一些解方程组的练习,还要通过应用题来检查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在实践中检查所学,就能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第二,提高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投影、视图和线面关系等知识点时,有些学生立体感欠缺,很难和其他同学一样很快看出图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动手,自己摆弄一些粉笔盒或其他物体,展现在题目中所出现的图形.经常这样做,学生的立体感就能够慢慢培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初中数学自有它的精髓所在,学好数学,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趣的.比如,学生可以在一起做做实验,验验投出去的硬币落在地面上正反的概率,不仅增加了乐趣,而且学到了知识.我们知道,高中数学课本知识,其实很多都在初中接触过,而高中数学知识就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所以,解决好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能轻车驾熟.

作者:梁文平 单位:江西省于都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篇三

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因为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下面就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特征

三维目标是教学活动完成后期望达到的效果和准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学有效性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守教学目标,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首先,教学最终是要符合教学目标,所以目标导向是主要的特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照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其次,主体参与的特征.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最后,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发展(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性实施.

二、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的教学效率观念不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利用拖堂、占用自习课的时间赶教学进度,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性的把握.(1)教学活动的反馈不及时或单一.一是作业批改不及时或不认真.由于有些作业内容上课时会讲,导致教师在批改时不负责任或是只写日期或是直接打对号.二是反馈单一.只通过作业情况反馈,没有与学生进行谈话或是互动.(2)教学活动过程缺乏有效性.一是缺少互动.二是教学手段、方法和导入等需要改善.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数学概念模糊,数学思维能力不强.由于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性、立体感要求较高.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对学生的立体感和抽象思维要求很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或是功利性的学习,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教学内容有效性处理.首先,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关系.预设是教师在授课前的准备过程,如教案的准备,生成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实际教学情况.两者有时并不一致.面对课堂活动的突发性情况,需要教师的反应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及时把课堂拉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正轨上.其次,教学内容的展示要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数学的数字性很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呈现中要运用技巧使课堂更加的生活化和实际化.比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师把课前亲自制作的图形给学生展示远比在授课时要学生自己想象图形更具体形象.要注意课程特点,注重公式的使用和习题的练习.课堂内容要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究兴趣,还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妥善处理预设和生成关系,保障课堂顺利进行.

2.有效规范教学过程.首先,在导入新课时,要注意联系实际.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而那个发明者提出他要在棋牌上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四粒,第四格八粒麦子,以此类推直到第64格.请问:国王能满足他的要求吗?这属于故事展示的一种方法,学生对于麦子的理解比抽象的数字更具体,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在讲解习题时,要做到精讲细练.比如,同一类型的题,集中训练,选取经典的题型(多变的题型和联系广泛的题型等),从解题思考、解题过程,完善每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比如,在讲课中,可以多提问,多讨论,在一个例题讲解后,可以选出同类型的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本堂课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巩固学习内容.在这里,要注意多种反馈模式的使用.教师可以让课代表收集学生这堂课还未解决的问题,在下堂课或自习时集中讲解.

3.建立有效的教学氛围.有效的教学氛围,能够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缺点通过委婉合适的方式提出.在讲课和提问中,教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尊重所有的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能够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总之,课堂的有效性实施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规范课堂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者:范建琴 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中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