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繁星散文读后感
《繁星》是巴金的散文代表作,作者通过三次描写繁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巴金繁星散文读后感,供大家欣赏。
巴金繁星散文读后感(一)
小学我学过一片关于巴金的文章,上了初中,随之又学了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繁星》,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写于1927年1月。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巴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星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光明的追求。课文中选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十分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巴金对星星的描述,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无限的遐想。“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看似一个简单的比喻句,可它的含义深刻,为什么我的眼睛会模糊,只有和星星十分亲密、十分依赖才会有这样的感觉。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这句话从触觉、听觉、幻觉三角度来描写,使我受到了强力的感染。如果有一天,我在海上望着那漫天的繁星,伴着温馨和甜蜜而沉睡,该是多么的幸福呀!
巴金离别家乡,用星星来寄托他的感情,总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告别父母,离开自己的故乡,到那时,我又该用什么来表达我的情感呢!
巴金繁星散文读后感(二)
和朋友梁一起从木下走到了逗子车站。不过八点多钟,但在我却仿佛是深夜了。宽广的马路在黑暗中伸出去,似乎通到了无尽处。前面是高大的黑影,是树林,是山,也许还是疲倦的眼睛里的幻影。天覆盖下来,好像就把我们两个包在星星的网里面。
“好一天的星啊!”我不觉感动地这样说。我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的繁星了,而且夜又是这么柔和,这么静寂。我们走了这许久,却只遇见两个行人,连一辆汽车也不曾看见。
这时候正在起劲地谈着悲多汶、谈着尼采、谈着悲剧与音乐、谈着梦与醉的梁也停止了他那滔滔不绝的谈话,仰着头去看天空了。
我们默默地望着繁星,一面轻轻地下着脚步,仿佛两个人都屏了呼吸在倾听星星的私语。
“这时候仿佛就在中国。”我不觉自语似的说了。
“中国哪里会有这样安静的地方?”梁用了异样的语调回答我的话,仿佛我的话引起了他的创痛似的。我知道在中国他留下的痛苦的记忆太多了。对于他也许那远迢迢的地中海畔的法兰西,或者这太平洋上的花之岛国都会有更多的自由空气罢。
我和他在许多观点上都站在反对的地位,见面时也常常抬杠。但是我们依旧是朋友,遇在一起时依旧要谈话。这一次在他的话里我看出了另一种意思,也许和他心里所要表示的完全不同。可是这句话却引起了我的共鸣了。
说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合理,不让人来触动它们,这就是卫道;不承认这个的人算是抗道。那么这条路还是很宽广的罢。说宽广也许不是。抗道的路也许是崎岖难行的。但既有路,就会有人走,而且实际上已经有人在走了。
梁为了要呼吸比较自由的空气,到这个樱花的岛国来了。在他的观点上说,他的确得到了那样的东西,在松林中的安静生活里他们夫妇在幸福中沉醉了。我在他那所精致的小屋里亲眼看见了这一切。我若还说他过的是放逐的生活,他一定不承认。他也许有理。
但是我呢?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我所要求的自由这里不是也没有吗?离开了崎岖的道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来求暂时的安静,在一些无用的书本里消磨光阴:我这样的生活不就是放逐的生活吗?
普照大地的繁星看见了这一切,明白了这一切。它们是永远不会坠落的。
望着这样的繁星我不觉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叹息。
巴金繁星散文读后感(三)
巴金老人以常见的繁星,引起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分别从“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让人觉得――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巴金老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繁星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真理。
因此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争取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巴金散文 读后感相关文章:
1.巴金散文读后感300字
2.巴金散文读后感800字3篇
3.巴金散文寻梦读后感两篇
4.各种散文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