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2016-12-02

教师们在授课结束后都会有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呢?下面请欣赏网络编辑为你带来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希望你能够喜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的设计本来是老套路,但是在和董老师交流的时候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本来觉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就是看了点什么,然后反映出了海伦凯勒不屈的灵魂以及内心的博大,却从未曾想过这些博大的情怀,这些丰富的心灵是谁给予的,或者说是体现在什么地方等等。也许我还是不善于思考,也许我还是太过拘泥于文本的表面而未曾挖掘内在的一些东西。

于是我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设计按照董老师的又进行了重新的安排,在上课过程中又回到了先开始,我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概就是这样吧!索性我就放开同学们,让他们自由提问或谈谈自己的感悟,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一个同学对文本本身提问,对为什么说每天都是重复出现的新的美景提问,很多同学积极响应,我也点评了他们的回答,人永远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每一分每一秒看似每天重复其实又是截然不同的,告诉我们应该珍惜,体味,好好度过。

同学还提出了海伦凯勒想看的还有很多,为什么只说三天呢?因为这三天对于她来说把她认为最重要的都涵盖了进去,而且更有侧重,各有不同。

同学还谈到说文章到处都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盲聋瞎的女子内心的丰富,丰盈,还感受到她的博爱,感恩,那么她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精神来源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谈了她的观点,有的说是亲情,老师,朋友,有的认为是书籍,有的说是周围的事情和周围的生活!其实都有吧,一个人内心如此广阔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首先是他的老师那个指明她方向的人其次还有启迪她智慧的书籍,还有能让她又感受的周围的一切。

同学侃侃而谈,我有点激动,他们的思维多么的敏锐而灵动,他们的问题如此的鲜活地呈现出来,又能很好的自圆其说,我想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他们的而非是我的,我想真正的知识的碰撞应该如此吧!

也许经典的魅力真的是妙不可言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海伦凯勒以一个残疾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腻表达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应该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充分发掘生命中的一切潜力,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这篇课文,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把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海伦凯勒的情感。

所以我制定了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调动多种朗读手段,品味文章洗练、流畅、优美的语言,深入思考和领悟文章的名言警句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活动。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引导学生从海伦凯勒的活动中感受她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这部分能基本感受到海伦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文章篇幅较长,且大多数语句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困难,所以我选择了几句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中小组讨论分析,通过圈画重点词句、分析字词感受海伦凯乐字里行间的情感。在学生分析之前,我做了朗读分析的示范,深刻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理解的困难,再加上时间紧凑,所以在这这部分没能很好地让学生更好的品读课文语言。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海伦凯勒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用意,学生在引导下能理解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布置小练笔:假如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每个人失去三天光明,我们会怎么样?请同学们以《假如失去三天光明》为题进行自由创写。在作业反馈中,我看到学生们都纷纷表明我们应该要珍惜光明,珍惜自己的每一天。我想,懂得这个道理是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

不足之数:文章较长,在初读课文的环节已经占去一定时间,于是下一个环节品读句子时时间就很紧凑,再加上学生未能很好把握关键词,作者情感也未能准确品出,这个环节最终就只是一笔而过。如果讲前一个环节的朗读全文改为快速浏览,给品读语言留下充足的时间,这个重点教学内容达成度可能会更好一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节选文章,在教材中被安排为六年级第二学期“为生命喝彩”单元的一文。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疑应当定在感受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海伦凯勒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较为遥远,她的故事现在的学生知之甚少。加之课文思想深度较大,行文思辨性很强,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还很难理解这样的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视频介绍引入,使学生对海伦凯勒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其经历产生同情和钦佩的感情。然后将学习的重点放在正文后附上的名为《一个伟大的女性》的作家生平介绍上,重点指导学生选择最能够反映人物形象的典型材料进行详略得当的记叙以使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更为鲜明的写作手法。

而对难懂的正文,我选择不做过多的纠缠。与其和学生一起深陷其中,不如带领他们点到为止,当然,这个点,是他们能够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正文时,我抓住文中的反问句,使学生体会反问句在文中起到的引发思考、引出下文、层次深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主旨。至于正文中具有较强逻辑性思辨性的内容不错太深入的讲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