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而数学是和数字打交道的一门科学,根本无需这种阅读能力,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定理、概念的表述都相当严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是很难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的。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助。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让学生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首先来说一下对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要求,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该要求达到八个字:读通、弄懂、理清、学会。读通是指能通览全文,大致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弄懂是指理解概念、法则、定理,明确算理,掌握解答方法,以及整个内容的含义。理清是指能够分清段落,找出重点和难点、基本知识和解题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学会是指能够掌握例题提供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运用学过的概念和知识进行思考辨析,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能对某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教学实践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已基本成熟,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已经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顺序,能够通过先看序言、目录、小标题的方式来了解阅读内容的大意和结构,有目的地检索有关的阅读信息。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阅读中学生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如果按语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就会忽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一遍念完,素然无味,不知所云。
所以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学会略读和精读。所谓略读就是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比如拿到一本新书后,首先要看本书有哪几章的知识点,每章分几节,各节讲述了什么样的知识点,有了这样的略读之后,我们就对一本书的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所谓精读就是根据每一章节的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逐节、逐段、逐句地阅读,仔细思考教材字里行间渗透的知识要点,比较难处多读几遍,记下疑点、难点,理清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另外细读时要注意归纳整理,分清主次,即哪些基本概念、定理、公式一定要掌握,哪些要了解,哪些要应用,哪些知识点与以前的有联系和区别,哪些可以引申和拓宽。
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因为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
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的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理清思路,以便顺利阅读。另外,数学阅读时应能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步骤、解题方法、知识结构框图、数学思想等,或尝试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因此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其数学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习指导读: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阅读,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阅读。
二、课上研究共同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使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和具有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根据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适时地设置一些易混易错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待他们暴露出各种问题后再让他们阅读有关课本内容,进行议论评判,使他们对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课后复习反复读:所谓复读就是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性阅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通过再次阅读,把本章节或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纲要或图表,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本单元或章节中出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明确化,书写在章节总结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对本单元或章节中相关的或相似的数学对象进行异同比较,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总之,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数学学习也是如此。